读荀子感悟儒---浅议读书人

本人愚钝用了五年多时间寻师求学,2020年元宵节前终于看完《荀子》全文,看完后感悟很深,心情非常沉重。

发现荀子涉及生活密不可分;谈到企业管理学更是实操性;做人完全是一部数据化分析读书人分类表,对号入座的实用性太强。

荀子的核心思想“义利两有,性恶心善。隆礼重法,积善成德。”读书非常容易,时间充足背诵也不是问题,关键是读透彻,贯通经脉运用实际不是简单,荀子是儒家学派,亲授的弟子李斯与韩非子都没有完全学透彻,走向法家极端之路。今不议论学派事情,根据《荀子》浅说古今读书人,抛砖于水中引起水波涟漪,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大浪淘沙后人论。

读荀子感悟儒---浅议读书人


荀子把人以“儒”分两大类,一类是读书人,分为:圣人,大儒,小儒,雅儒,瞀儒,偷儒,贱儒,人臣,君子,士,法士,散儒,陋儒,通士,公士,直士,悫士,勇者,腐儒,俗儒,俗人,小人。另一类众人众庶不算“儒”,非读书人。

有人问道法墨等家不是“儒”,怎么都化为“儒”里面?一派胡言!有这个疑问的砖家和学折好好学习儒家发展史。

当今读书人只要拿本纸质的印刷品都算读书吧,都算是积极向上的读书人;读电子书的一般不认可为读书人,认为在玩游戏;听书的人不认可为读书人,认为是娱乐;只要上过学都算读书人……

我读书就困惑了?怎么算是合格的读书人?读书应该读什么书?现在与《荀子》探讨“儒”或读书人分类:

《劝学》君子与小人读书区别: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劝学》按“礼”区别读书人: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修身》读书人执行力分为: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不苟》读书人做事情分为: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荣辱》读书人按勇者之分: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荣辱》君子与小人读书人道则异矣: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读荀子感悟儒---浅议读书人


《非十二子》全文分别列举战国时期“儒”七派:

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

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也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也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及纠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是慎到、田骈也。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 ,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热徊恢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道,教之以至顺;奥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则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弟佗其冠,衶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槿欢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读荀子感悟儒---浅议读书人


《非相》读书人辩论:

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

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儒效》根据读书用途分“儒”:

大儒之效。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君子之所谓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谓也;君子之所谓辩者,非能遍辩人之所辩之谓也;君子之所谓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谓也;有所止矣。

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王制》按德才分读书人: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富国》上行下效分读书人: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王霸》对社稷贡献:

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

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

《君道》“儒”君者行为准则。

《臣道》做臣之分:

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

《性恶》知者不同:

有圣人之知者,有士君子之知者,有小人之知者,有役夫之知者。多言则文而类,终日议其所以,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论而法,若佚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谄 ,其行也悖,其举事多悔,是小人之知也。

回想当今读书人读什么书?读书又干什么?

完整版本详细讲解“儒”(读书人)请联系各地大专院校的荀子读书班;各地社会团体荀子读书会、荀子学堂、荀卿庠读书会。


荀光

2020.3.21初稿

读荀子感悟儒---浅议读书人


求学先后顺序指导老师,在此特别感谢:

荀学启蒙老师:

东方荀子研究院院长 焦子栋

荀学运用指导老师:

邯郸荀子研究会秘书长 荀马新民

邯郸荀子研究会会长 刘志轩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 范文华

荀学学术解惑老师: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颜炳罡

中国先秦史学会研究会会长 廖明春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梁涛

还有更多荀学老师指导与支持: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刘长明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副教授 姚海涛

等等专家学者与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