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患者面臨斷藥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文 |沈仲夏 張蕾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封城”“封路”等防護措施的實施致使全國上下幾乎按下暫停鍵,患者正常就醫的方式及可及性大受影響,其中對於藥物治療尤其需要規範的抑鬱症患者,當現有藥物服用完畢,後續藥物受客觀因素影響獲取困難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既往治療持續治療的效果?在少藥或無藥可服的情況下抑鬱症患者必將面臨著自行減藥或者停藥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對此好心情特別採訪了沈仲夏和張蕾教授請聽他們怎麼說。


抑鬱患者面臨斷藥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沈主任認為對於缺少藥物的患者應首先尋找其他可能替代或緩解症狀的方案,而非自行減藥或停藥。


第一,抗抑鬱或焦慮為主的藥物可以適當減量,或在醫生指導下更換為同類藥物。大部分精神藥物可在有資質的互聯網醫院進行購買,即便暫時沒有,短暫的減藥或許不會致患者太痛苦。服用抗抑鬱抗焦慮藥為主的患者,在藥物不足的情況下可嘗試少吃一點,或者現有藥物服用完畢且不能持續獲得或購買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為可及的同類藥物作為選擇。


第二,給予有鎮靜催眠作用的藥物替代二類精神藥品,而非武斷停藥。二類精神藥物是臨床廣泛使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殊管理的藥品,減少或停止此類藥物如安定藥對患者影響較大。正常減藥過程是每10~15天減量20%,減藥越慢越好。緊急疫情狀態下,安定類藥無法在線獲得,患者可能會非常痛苦,甚至出現戒斷症狀,可嘗試給予一些有鎮靜催眠作用的抗抑鬱藥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而非武斷停藥。另外,服用精神藥物的患者大部分都可以正常減藥,但安定類藥卻很難減量,因此,日程診療過程中醫生要嚴格控制二類精神藥物的使用,使用時間儘量不要超過3個月,並且優化處方習慣。


第三,提供線上認知療法和放鬆訓練。停藥藥物後有些患者會出現停藥反應或者戒斷症狀,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自然不用說,很多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軀體症狀如胸悶、嘔吐、頭暈、低熱等症狀,這些症狀甚至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有些相似,抑鬱焦慮患者就會越發緊張,而患者到醫院就醫有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幾率,如此患者就會特別痛苦,此類患者在沒有替代藥物的情況下,可給予線上諮詢診療,如認知療法、放鬆訓練等方式對患者或有助益。此外,還可以把目前比較成熟的、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技術或方法通過音頻或視頻的方式在互聯網平臺推廣,讓更多的患者自主選擇。


抑鬱患者面臨斷藥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疫情之下互聯網線上診療模式優勢凸顯,疫情之後或將促進線上診療模式大發展。當前主要的就醫方式仍然是線下面對面的診療模式,雖然互聯網在線診療已經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大部分醫生和患者對於線上診療並處方的醫療模式尚不十分熟悉,今後,醫患雙方都需要逐漸熟悉和接受這種模式。


另外,此次疫情也暴露了當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不足。相當一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未設精神專科醫院,更沒有精神科藥物(或者不齊全),患者就診困難,不能在家門口或者社區解決心理精神問題。疫情之後需要將精防工作真正下沉並落實到基層和社區,切實解決患者的真正需求,而非停留在提交報表的層面。


不自行減藥停藥:抑鬱症屬於複發率比較高的疾病,容易受多種外界因素影響,特別是疫情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確診和死亡例數不斷增加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其他患者負面新聞也夾雜其中,再加上防疫要求減少外出,抑鬱症患者不能及時複診,缺藥或少藥的情況不可避免。建議缺少少藥的抑鬱症患者嘗試在互聯網線上平臺就醫諮詢,雖然疫情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流動,但是物流相對比較暢通,能保證一部分抑鬱症患者得到需要的藥物。


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疫情期間,各種新聞鋪天蓋地,過度的負面信息於抑鬱症患者無益,為避免患者無休止的關注各種新聞,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抑鬱患者面臨斷藥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減少熬夜:所有人包括抑鬱症患者應儘量保持規律生活,減少或不熬夜,因為睡眠不足影響身心健康,也不利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


多做符合社會角色之事:居家減少外出時,鼓勵多做一些即將回歸的或符合各自社會角色的事情,如學生模擬按時學習上課,上班族多充電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每天樹立明確的目標,充實生活。


多運動:保持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不僅有利於抗“疫”,還可以充實生活,也利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如進行瑜伽、平板支撐、跳繩等適合居家的活動。


多與醫生聯繫:抑鬱症患者停藥一兩天的後果可能不太明顯,如果停藥超過一兩週,其復發幾率將大大增高,表現為睡眠障礙、易激惹、心緒不穩定、容易與家人發生矛盾、不開心、自我否定,甚至消極厭世,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儘快與醫生聯繫就診,想辦法恢復中斷的藥物治療,防治因長期停藥導致抑鬱症狀復發甚至再次住院治療,此舉必將給家人和經濟帶來額外的負擔。


抑鬱患者面臨斷藥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對於朝夕相處的抑鬱症患者的家屬,張蕾醫生建議,家屬要多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正確理解和藥物治療對抑鬱症患者的重要性,積極關注患者的治療進程,定期監督患者規律服藥,經常提醒患者遵醫囑等,減少抑鬱症患者可能發生的停藥或斷藥情況,最大化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同時,家人的關心能讓抑鬱症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心理上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最後,疫情期間受客觀因素影響,線上互聯網平臺可以為缺藥少藥的患者提供必要的就醫尋藥渠道,如果是新發的抑鬱症患者,首次就醫應在線下進行,然後根據情況患者情況和需求,複診可以線上進行,作為線下就醫的有效補充。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神內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或關注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微信號,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內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