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警作品】軟糯鮮香豆米粑

作為雲南人,也許沒有每樣都吃過,但是我們最後的尊嚴就是:“只要能稱作是粑粑的,我們絕不叫它餅!”。在雲南的方言中,“粑粑”指的是餅類食物,雲南各地都有自己的粑粑代表,雲南人對於粑粑的愛也非比尋常。


說起“吃粑粑”,外省的小夥伴一定會很驚奇。而云南人,則會非常淡定地說一句:“我們雲南人還挺愛吃粑粑的!”
“吃粑粑嗎?”、“啊?不吃不吃”、“嘗一點嘗一點”、“哎……真香!”
其實,此“粑粑”非彼“粑粑”。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為是咱們楚雄的豆米粑。豆米粑,顧名思義,他的主要原料自然少不了豆米,我所說的豆米粑,是指用新鮮蠶豆米和糯米粉做成的“豆米粑”,春天正是吃豆米粑的好時候,一方面原料取材方便,另一方面,它很適合這個季節,是應季的美味食品之一。
眾所周知,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喜食大米。而云南作為西南邊陲的省份,平日裡也以大米作為主食,唯獨對一種麵食毫無抵抗力,那就是豆米粑粑。
“粑粑”指的是餅類食物,雲南各地都有自己的粑粑代表,咱們楚雄彝族人,春天裡最愛吃的粑粑就是“豆米粑粑了。
豆米粑的製作也很簡便,先把新鮮蠶豆剝成豆米,那碧綠鮮嫩的豆瓣盛放到小面盆裡,將水燒開,倒入豆瓣氽一下撈起備用,這時倒入糯米粉,加適量水,把二者均勻揉合成麵糰,將上好的菜籽油燒至八成熱,將麵糰做成若干小個的圓餅,大小根據自己的喜好而為,將做好的小餅放入油鍋中,一面黃了再翻過來,直到熟透,就可出鍋了,不加入任何味道的原味餅是我的最愛。當然,也可根據個人喜好調整口味,事先在麵糰里加上鹽、糖,或者其它口味的東西。原味豆米粑,可以蘸蜂蜜、紅糖、炒花生面或者炒蘇子面吃,鮮香可口,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雲南楚雄人在製作美食時,匠心獨運,利用上雲南上好的食材,揉進雲南的手法,融入雲南的情懷,做出最美的味道。
在製作糯米粑粑時,雲南楚雄人山上可食用植物的根、花、莖、葉都可以成為餡料,同時雲南獨有的食材,如清明草、食用玫瑰、高山苦蕎、立蒿等,也都可以融進糯米麵粑粑中,成為最好的味道。
在楚雄,你會驚訝於粑粑竟然有如此豐富的做法,當然,也會感嘆於楚雄人對於粑粑的熱愛,特別是對於豆米粑粑的情有獨鍾。
來不及吃早點的清晨,一個冒著香甜熱氣的豆米粑粑就可以喚醒疲憊的心情;忙碌過後,吃上一口粑粑,又會領悟到“人間值得”的生活哲學。而春天最是豆米粑粑發光發熱的好時節。小時候在鄉下,我總喜歡跟在奶奶身後,到田野裡轉悠,不大一會,就摘下了一大籮蠶豆,拿到家剝成豆米,吵著讓奶奶先做成豆米粑。還有就是田埂上的清明草,它的花或嫩葉均可以揉進糯米麵裡做成清明粑粑,軟糯鮮香,很好吃,還起到清涼解毒的效果。
豆米粑也好、清明粑也好,若是在城市裡,也很好做,只要有個炒菜鍋,做粑粑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做出來也是一樣的美好味道。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粑粑和各種精緻的佳餚比起來,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是廉價的。可是在雲南人眼裡,這種“土味”,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才是最古老食味的延續。
雲南各個州縣的人,可以把粑粑做得花樣百出。來一趟雲南,要是沒吃上楚雄的豆米粑粑,那可真的是有點遺憾。 雲南十八怪裡有一句:“粑粑叫作燒餌塊”。那麼在昆明,首先要說的便是燒餌塊了。它在昆明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餌塊經過炭火的烘烤過後,軟軟黏黏,裹上一根油條,加上醃菜、洋芋絲、豆芽、香菇末等作料,選上甜醬、鹹醬或是滷腐醬,一口下去就只有兩個字:“滿足!”除了餌塊之外,在昆明最有名的粑粑就是官渡粑粑了。其實就是麥粑粑,一口下去,胡麻香滑,豆沙甘甜,豆米爽口,白糖花生酥甜,就是好吃!我要說在我們楚雄,最忘不了的就是豆米粑粑了。
記得,每年清明時節,那最有意思的要數做豆米粑粑。奶奶從地裡摘來新鮮的蠶豆,剝成豆米,清洗乾淨了裝在鍋裡煮一下。等豆米顏色變得鮮綠了,奶奶也就準備好了糯米麵和紅糖粉裝在一個大一點的盆裡,把鍋裡的豆米和糯米麵倒進盆裡和起面來。和好面後,用雙手捏粑粑,一會兒奶奶和媽媽捏了一桌子有白的糯米、有綠的豆米粑粑。接下來是煎粑粑,奶奶把菜籽油倒在鍋裡,等油熱了就把豆米粑粑放在鍋裡煎,一會兒豆米粑粑就熟了,一個個豆米粑粑脹鼓鼓的,油亮亮的冒著糯米和豆米的香氣。我剛想抓一個來嚐嚐,奶奶說要先獻老祖公,不然會頭疼腦熱、肚子疼。我只好忍住了,直到用碗裝上豆米粑粑、點上香,獻了祖公、磕了頭、祝福後我才可以吃,嘴裡是粑粑的香、粑粑的甜。

願每個人的生活就像豆米粑粑那樣又圓又甜。


【幹警作品】軟糯鮮香豆米粑

【幹警作品】軟糯鮮香豆米粑

【幹警作品】軟糯鮮香豆米粑


【幹警作品】軟糯鮮香豆米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