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早稻育秧逾1240萬畝,超計劃九成

今年全省春耕整體進度快於去年,截至3月19日,全省已播種農作物1485.7萬畝,約佔春播計劃的45%。其中早稻育秧1242萬畝,超過計劃任務的90%,早稻栽插410多萬畝,蔬菜、花生播種進度也快於去年,這其中“農機”成為重要的角色,在春耕備耕生產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廣東早稻育秧逾1240萬畝,超計劃九成

十幾分鍾播種4畝地

朱東成是當地的種糧大戶,計劃種植500畝水稻,在清遠市清新區石潭鎮東安村上塱尾村承包了127畝作為示範點,今年受疫情影響,人工不好請,他想著用農機來解決當前的難題,因此專門僱用了開平市永暉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團隊進行直播。

隨著操作人員駕駛著水稻精量穴直播機在剛灌好水的田裡來回播種,另一邊的無人機也載著種子來回播種,十幾分鍾即播種完4畝地。

“先看看效果,再決定是否全面推廣,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效果還不錯。”對於當天的直播效果,朱東成很滿意。

朱東成的示範點只是廣東省15個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技術及農用無人飛機水稻直播技術示範點之一,據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春耕生產機械化工作的技術指導,結合全省“補短板促機種,提升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活動,省農業農村廳發佈了《廣東省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技術指引》及《廣東省水稻農用無人飛機直播技術指引》,作為全省各地開展春耕早稻生產機械化種植技術參考。

初步統計,今年全省各地春耕計劃開展機械耕整地面積超2000萬畝,水稻機耕面積1200萬畝,水稻機種面積250萬畝,其中水稻精量穴直播、無人機直播面積近10萬畝。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高效率,在提升廣東春播速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廣東早稻育秧逾1240萬畝,超計劃九成

農機生產助力增產增收

現場會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機是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的得意之作,破解了人工撒播的歷史難題,曾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中國和泰國等6國推廣應用,與人工撒播相比,每畝能增產10%以上、增收100元以上。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省去了傳統水稻種植需要人工播種、秧苗管理、拔秧、插秧等煩瑣而耗費人力的諸多環節,在做好農藝配套管理的基礎上,水稻機械直播技術具有廣闊的推廣潛力。

廣東早稻育秧逾1240萬畝,超計劃九成

羅錫文表示,自己的團隊一直朝著“將農民從辛勞中解放出來”的目標前進,逐步使農業機械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好、從好到強。“團隊研發了全國第一個下田的無人駕駛主從導航收穫機系統,去年就在甘肅應用了。”

羅錫文建議,農業機械化需靠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和支持,並給予財政補貼農戶購買農機,才能較快提升機械化水平,“最好政府能有個工作計劃,每年定一個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