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不好,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和你一起了解经济运行


当前,我们很多人都清楚,币圈行情能走成什么样,主要得得看外围环境,外围环境除了新冠疫情,主要就是经济问题。


想要了解经济环境,我想首先的理解经济运行这部机器,不然,对很多观点,要么是似懂非懂,要么是一概不懂。


为此,币迷整理了一篇关于对国家经济机器的如何运行的文章,分享各位小伙伴,希望看完后,能协助你更好的了解、理解当前经济。如泡沫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危机?能否控制危机的发生等,你都能按照自己逻辑找到答案。


经济是个庞大虚无的概念,了解他,可以从交易着手,因经济是众多交易的组合,理解了各个市场交易的原理,也就理解了经济。


如何理解交易?一个经济体中,交易时刻发生,交易发生的过程,需要用货币或信用作为支出媒介,换取商品、资产或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货币+信用=支出总额。

对于用货币作为支出,很好理解,即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信用作为支出的情况也很常见,比如你贷款买房,贷款的那部分就是信用支出。

若把整个经济体想象成超市的话,支出总额就是所有顾客通过货币和信用进行消费的钱的总量,当超市里产品总量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时,货少钱多,价格就会上涨,这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产品价格降低,即通货紧缩。

无论是紧缩还是通涨过高的话,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会采用调控手段,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社会收入,它的武器是调节税收,比如向富人收更多的税,用来补贴穷人,实现资产从富人向穷人的转移等,中央银行可以控制支出,它的武器是调节利率和发行货币

,如通过调节利率,降低或提高人们贷款的意愿,从而增加或减少经济中信贷的规模,因为,信贷是支出的一部分,从而来实现社会产出和支出总额的平衡。

说起经济,我们经常会提到经济周期,信贷是产生经济周期的根源。


如何理解信贷?比如你去咖啡厅老板那里喝杯咖啡,然后赊账,承诺3月后付钱,咖啡厅老板同意了,这样一笔信贷就产生了,只有当3月后,你按约定把这笔钱还了,这笔信贷交易的生命周期才结束。


看出来没,信贷从产生到终结,是有周期的,而信贷是交易支出的组成部分,交易支出是交易的必备条件,交易组成了经济,故经济也就有了经济周期,一般来说一个经济周期会持续5-8年。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信贷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上面说了,支出=货币+信用,所以信贷增加时,一个人的支出就可以增加,而在交易活动中,一个人的支出会成为另一个人的收入,另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其可以获得更高的信用度,能借到的贷款就会更高,这样一步步传递下去,就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正向的增长的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有增长,就会有下降;如果收入的增加(包括资产价格的上升),使得债务可以承受,那就没有问题,但不可能持续,当需要偿还债务的成本越来越高,高到偿债的成本增加速度远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时,周期就会发生逆转,不得不消减支出,收入降低,信贷减少,就会出现衰退的经济周期。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及当前我们说面临的危险局面。

可能,你会觉得,即然信贷引起了周期,那若不要信贷,是不是就没有经济周期了,经济体就会平稳运行了?

如果没有信贷,那么一个人的支出就只有它的收入,那也就意味着要想得到某个想要的东西,比如房子,就只有靠提高生产率,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来赚取收入,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支出,这样量入为出,这样永远不会出现收入超出支出的情况,当然就不会有经济周期;但这会让经济发展很慢,因为支出是经济的驱动力,而信贷是支出中很大一部分。如当前的美国,支出总额中50万亿是信贷,仅3万亿是流通中的货币,信贷是流通中货币的15倍之多。也就是说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功劳源于信贷,信贷是个两面体,合理的信贷水平,会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但不合理的信贷水平,会造成经济的衰退,甚至会引起大萧条。

现在的经济进入杠杠化时期,去杠杆要比衰退更难对付,衰退往往可以通过调节利率,影响人们的信贷意愿,从而实现收入支出和社会产品总量之间的平衡,而去杠杆,是因为人的债务负担特别沉重,利率调整发挥的功效已不能凑效,去杠杠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若处理不好,将会进入大萧条。

现在外围环境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担心这次的危机远非2008年那么简单,破坏力倍于2008年,担心进入大萧条,大萧条的破坏力,数倍金融危机,且影响更深远,恢复起来需要10年甚至更长,因此有“失去十年的”这种说法。

说实在,个人是很担心发生大萧条,在比特币减半之际,若遇上百年一遇的大萧条,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都无法独善其身,引用特没谱的话:God Bless America. 我想说:God Bless All Mankind.

声明:本文已加入由力场新媒体部发起的「好文流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强力场好文流动性,进而提升力场内容价值。

经济形势不好,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和你一起了解经济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