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鍾靈秀 鄉村入畫圖

陽春三月,臨沭縣玉山鎮萬木吐綠,生機盎然,盡顯靈秀。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向縱深推進,這裡鄉村面貌大變:村村道路乾淨、溝渠暢通、街巷整潔……好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圖!

思想認識到位——

領導“打頭陣”

玉山鎮地處山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任務十分繁重。臨沭縣委書記劉飛專揀重擔挑,把玉山鎮作為包幫單位,並把東盤等4個村作為包幫點。

上級領導的重視極大鼓舞了玉山鎮。鎮黨委書記劉崇寶迅速行動,連夜召開會議,制定了《玉山鎮關於農村人居環境薄弱村“百日百村”集中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鎮黨委書記、鎮長“打頭陣”,帶領機關幹部包村,壓實鎮村幹部工作職責。各村居、包村幹部實行包片制,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細化責任分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工作抓得實,整治進展快。東盤是個大村,由3個自然村組成。多年來,村內私搭亂建、強行佔道、垃圾成堆現象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開展整治工作後,東盤村採取“分類實施、各個擊破”的辦法,清理垃圾1800餘立方米、柴草土堆460餘處,清除違法侵佔29處,疏通街道400米、巷道860米,拆除私搭亂建9處,解決了60多年來一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全鎮率先實現了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成為全鎮的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金雞墩村、陳溝村、水官新村鉚足勁頭,迎頭趕上。經過整治,金雞墩村街巷平坦;陳溝村民房錯落有致;水官新村樹木成行,呈現出一派嶄新景象。

發動群眾到位——

人人“答考題”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鎮村民的“考題”,需要人人“答考題”。為廣泛發動群眾,玉山鎮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大喇叭、微信群、公眾號、條幅等方式,對村居人居環境整治進行廣泛宣傳。

廣泛宣傳,把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了。水溝村原是養殖專業村,家家戶戶門前有豬欄。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庭院養殖風光不再,90%的豬欄都廢棄了,村民卻不捨得拆,成為村莊一大丑。一戶看一戶,群眾看幹部。村黨支部書記張華和村“兩委”幹部率先行動,發動親朋帶頭拆除豬欄。目前,全村拆除豬欄200餘個,村莊環境大為改觀。鄭黃峪村人人動手,連老年人也積極投入到村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老人們說:“俺身子骨還硬實,不能站在一旁拉閒呱、看‘閒點’,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營子村幹部、黨員帶頭清理大街小巷,60多名群眾自覺參加。村民們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就要大家幹!”

全鎮人人“答考題”,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自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開展以來,全鎮共投資186萬元,出動機械326臺次,發動群眾3600餘名,清理“五堆”869座,處理生活垃圾120噸,清理河道3600米,修繕渠道30千米,拆除違建936間,抽取汙水68車次。以往多年私搭亂建、亂圈亂佔、強行佔道等問題,迎刃而解,村莊環境面貌得到了整體改善。

整治措施到位——

打好“組合拳”

“面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一硬任務,獨拳出擊不行,要多措並舉,打好‘組合拳’!”劉崇寶如是說。

玉山鎮的“組合拳”,就是“四個結合”:一是與脫貧攻堅相結合,二是與違建治理相結合,三是與基層黨建相結合,四是與積案化解相結合。

“組合拳”一出,拳拳打在關鍵處,“陳年老債”一筆除。多年來,崖下村村民一直反映村內生產黑心棉汙染環境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在市委巡察組的督導幫助下,第一時間把多年來的信訪積案進行了化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組合拳”既著眼當前,又著眼長遠。玉山鎮不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時功”,積極建立長效機制。他們引入競爭機制,工作區與工作區、村居與村居、戶與戶之間開展“擂臺賽”。工作區之間,由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組織考評;村居與村居,由工作區進行考評;戶與戶,由村居組織考評。“擂臺賽”堅持每月一次考評,獎優罰劣,確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常態長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