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序言


不得不承認,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靈魂伴侶。


那麼,智能手機是何時產生的?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中國智能手機又是何時崛起的?未來有哪些發展趨勢?


以智能手機的功能而言,我們很容易理解:縱觀智能手機的產業鏈,操作系統是功能擴展和應用軟件服務實現的平臺,移動互聯網是基礎設施,芯屏是大腦,而屏幕則是智能手機的交互端口和顏值擔當。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混戰,已經形成安卓、IOS和Windows Phone三足鼎立的格局;而移動互聯網技術,則在二十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從2G到3G、4G和5G的升級,對智能手機的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智能手機未來如何發展,芯片和屏幕技術至關重要。目前,智能手機已經進入“芯屏為王”的時代。


中國智能手機,崛起於2008年。從這一年開始,隨著中國智能手機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中國智能手機憑藉多年代工製造能力的積累,開始品牌化崛起。2008年,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不足5%,已經高達40%,可謂發展迅猛。


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芯片技術得到補強,出現了海思、展訊、寒武紀等一批國產芯片廠商,但總體上與世界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們的屏幕技術,則在京東方等廠商的引領下,實現彎道超車,不但保障了國產智能手機的供應鏈安全,也大幅降低了屏幕的採購成本(屏幕在一部智能手機的成本佔比約10%~20%),對中國智能手機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由於芯片封裝在智能手機內部,我們主觀感受不深。所以,接下來重點談談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屏幕技術是如何為中國智能手機保駕護航、演繹中國智能手機傳奇的。




01

智能手機觸控時代


2007年,是智能手機發展極具紀念意義的一年。這一年,iPhone手機橫空出世。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如果你經歷過功能手機的時代,使用過按鍵式手機和具有糟糕體驗的電磁筆手寫式手機,那你就一定能深刻感受到第一款iPhone手機採用的電容式全觸控屏幕是多麼驚豔。


可以說,是電容式觸控屏幕和交互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


iPhone手機的面世,讓整個業界也為之震撼。


中國魅族的黃章看到了機會,決定也做一款這樣的智能手機。憑藉在MP4設備製造領域的積累,2009年2月,他推出了魅族M8,上市2個月銷量即突破10萬臺,獲得了巨大成果,讓整個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為之振奮。


這一年,雷軍距他辭去金山軟件CEO已經過去2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他作為天使投資人,雖然成功投資了拉卡拉、UCWeb、凡客誠品、YY等互聯網初創公司,但依然在尋找機會,想要自己運作一個項目,於是他發現了智能手機這個風口。他看到魅族M8智能手機很不錯,想找魅族的黃章談合作,但當時魅族如日中天,雙方的合作沒有談攏。


於是,雷軍決定自己做智能手機。他邀請到了時任谷歌全球技術總監的林斌等人加盟,大家一起喝小米粥“歃血為盟”,小米手機項目開始運作。


2009,也是中國液晶面板產業極具重要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京東方進入液晶顯示領域已經有8年時間。這8年,京東方歷經了日韓面板企業在專利技術和產線建設上的圍追堵截。2008年全球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京東方決定逆週期擴張,於是在2009年,啟動建設了中國大陸第一條液晶面板高世代產線——北京8.5代線。


2011年8月,雷軍的小米項目在運作了兩年之後,終於推出第一部小米手機,在當時iPhone手機動輒4000元以上售價的情況下,定價僅2000元左右,在消費者市場獲得巨大成功。


這一年,小米手機的火爆,促使許多國產手機廠商火速入場,VIVO和OPPO於當年分別發佈了各自的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機。華為的手機業務,也開始從運營商定製手機向獨立品牌的智能手機戰略轉型。


這一年,京東方北京8.5代線正式投產,這是我國第一條高世代線。使我國具備了生產從智能手機屏到大尺寸電視顯示屏的能力,有利於平抑國際市場的顯示屏價格。同時,對於保障我國智能手機的顯示屏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一年,長期執著於塞班系統的諾基亞,漸漸落後於智能手機的發展潮流,結束了長達14年的世界手機霸主的地位,開始在全球消費市場上潰退。


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雖然還表現為三星、諾基亞以及“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這幾家國產手機廠商獨大的格局,但小米手機等新一代智能手機品牌的持續火爆,逐漸在引領市場風向。


此後,小米、華為、OPPO等國產手機品牌,依靠高性價比、拍照特性、營銷模式創新等手段,逐漸蠶食諾基亞、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


國產智能手機的高性價比,除內存和CPU等優勢外,最明顯的在大屏幕。比如,2014年蘋果公司發佈的iphone6手機屏幕尺寸為4.7英寸,分辨率為1334*750像素,Plus屏幕為5.5英寸。而國產智能手機,顯示屏幕普遍大於iPhone同期型號產品。如,華為在2013年推出的Mate產品,其屏幕為6.1英寸;iPhone7之前的型號產品,主流屏幕尺寸僅為4.7英寸,而國產手機的主流屏幕尺寸為5.5英寸。


2014年以後,華為手機異軍突起。通過多年在運營商定製手機上的積累,成功打造Mate系列手機和P系列手機,佔據國產手機高端市場;同時,華為採用多品牌戰略,陸續創立子品牌榮耀系列,對標小米;打造Nova系列,主打線下渠道,對標OPPO、VIVO。最終於2016年,華為手機銷量超過小米,2017年超過OPPO,成為國產手機的第一。


02

智能手機全面屏時代


2017年,是中國智能手機發展的又一分水嶺。


2017年9月,蘋果公司推出iPhone X型號,首次採用AMOLED屏幕,並且這款屏幕是採用異形切割工藝的全面屏。因其形狀上像人的劉海,因此這種屏幕,也被成為“劉海屏”。


國內手機廠商則在模仿iPhone X的基礎上依託於屏幕技術,進行了百花齊放的產品創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更精細化的屏幕異形切割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甚至通過屏幕挖孔,將攝像頭放置於屏幕下方。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2、基於柔性AMOLED屏幕的雙弧邊設計


也就是採用柔性AMOLED屏幕,利用柔性顯示屏可彎曲的特性,將手機屏幕的兩個側邊彎折至手機背面,形成“雙弧邊”。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3、屏幕指紋識別手機


即取消Home鍵設計,將指紋識別傳感器置於屏幕下方。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總的來看,以上屏幕技術都有助於提高屏佔比,打造全面屏產品。


03

智能手機柔性屏時代


2019年2月,華為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展出了其第一款柔性摺疊手機——Mate X,採用京東方8英寸柔性屏幕,能夠沿鉸鏈自由摺疊,這標誌著智能手機的發展進入柔性屏時代。


柔性AMOLED屏幕,即指基於柔性基板製備的,可實現彎曲、摺疊甚至捲曲等特性的有機自發光顯示屏幕。此前,這項技術被日韓企業壟斷。


京東方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奮起直追,並先後在成都、綿陽和福州投建了3條柔性6代線。2017年10月,京東方成都柔性6代線實現投產,該生產線應用蒸鍍工藝,並採用柔性封裝技術,可實現顯示屏幕彎曲和摺疊,產品主要定位於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適用的新型半導體高端觸控柔性顯示屏。它的量產,使我國擺脫了柔性顯示屏過度依賴進口的現狀。


那麼,柔性屏手機時代,可以為我們手機操控帶來哪些變革呢?


主要是一機多用,便於攜帶。一機多用,意味著手機、iPad和筆記本電腦的邊界將被打破。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過去,我們外出可能隨身攜帶以下裝備:一部手機,用於通訊和簡單的娛樂;如果想要享受大屏娛樂的體驗,就需要攜帶一個Pad;但若要高效商務辦公,就必須帶一部筆記本電腦。


現在,如果擁有一部柔性摺疊產品,只需要帶一款產品就全部搞定,確實是方便多了。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京東方柔性顯示屏


基於柔性顯示技術的驅動,智能手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呢?


根據柔性顯示技術發展,柔性產品形態一般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即可彎曲(Bendable)、可摺疊(Foldable)和可捲曲(Rollable)。


柔性可彎曲(Bendable)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柔性可摺疊(Foldable)


中國智能手機的往事,以及趨勢

採用京東方柔性OLED顯示屏的摺疊筆記本


柔性可捲曲(Rollable)


京東方1mm捲曲半徑柔性OLED顯示屏


而根據智能手機發展的路線來看,柔性可彎曲實際上已經應用到全面屏時代的雙弧邊手機設計中;柔性摺疊是目前柔性手機的設計主流。


在將來,柔性可捲曲的手機將出現。


那時,我們的手機、電腦都可捲起來隨身攜帶,未來智慧生活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