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沒有一場戰役會不戰而勝,

平凡而幸運的我們在佛山,

刻骨銘心2020年春的這場戰“疫”。

疫情下的佛山,眾志成城,

釋放著氣勢磅礴、源源不斷的佛山力量。

疫情下的佛山,崇文務實,

展示著敢為人先、通濟和諧的城市精神。

春暖花開,英雄歸來。

戰“疫”仍在進行,在這個城市,還有無數的戰士,或堅守防控一線,或奮力復工復產……

佛山電臺時政融媒工作室推出大型系列融媒報道《佛山記“疫”》,

全面記錄疫情下的佛山,致敬每一個為戰“疫”而努力的你。

2019年12月31日,武漢通報發現27例不明肺炎病例。1月8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確認新冠病毒為疫情病原。病毒來勢洶洶,疫情很快在全國各地蔓延。

1月初,病毒已經從武漢來到千里之外的佛山。1月22日,廣東省衛健委確認佛山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佛山拉響疫情阻擊戰警報,迅速開展聯防聯控,為戰疫贏得先機。

佛山首例病例是如何被傳染的,又是如何被發現的?記者採訪了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市疾控中心,還原其確診和救治的全過程。

肺部的毛玻璃影

1月20日中午1點多,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病人由南海區第七人民醫院的救護車送過來,車上的醫護人員都穿著防護服。

“患者發熱38.9℃,氣促咳嗽。他妻子剛從武漢T檢查時,為防止交叉感染,醫院果斷將CT3號室作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定點檢查室,檢查員也戴上了口罩、帽子、隔離衣及防護鏡。


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討論病情

檢查結果顯示,患者血常規白細胞正常,胸部CT顯示雙肺病變等特異性改變。

“當時我一看片子,首先確定不是肺結核病,而像病毒性肺炎,肺部CT有明顯的毛玻璃影。”佛山市四醫院副院長吳智龍當天被緊急召集到市一醫院進行專家會診。看完片子後,醫生們表情嚴肅,最終考慮患者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重症疑似病例,必須隔離治療。

感染科的禁區

感染科位於醫院最後面,是一幢獨立樓房。名為《天職》的抗非典紀念雕塑在正門巍然屹立。2002年底,這裡收治並治癒了全球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至2003年5月,共收治非典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112例,創造了無一例病人上送,無一例病人死亡,無一例醫務人員感染的“三無”奇蹟。

從發熱留觀區到感染科,需要走一段大約10分鐘的戶外路程。戶外空曠,通風良好。護士朱孟環等幾名醫護全身武裝,按照既定的專用路線,用運送車床推著患者轉移。路線旁邊已經拉起了警戒線,豎起“請勿靠近”的警示牌,保安在前面為他們開路。這段路朱孟環以前經常走,如今她卻覺得腳步沉重,10分鐘顯得格外漫長。

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轉運病人

感染科大樓二樓的負壓病房裡,護士長劉全妹等人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治療和監護儀器。感染科4間負壓病房改造工程於去年8月20日動工,今年1月17日剛剛完工。病房負壓最高達到-30帕,為省內為數不多的達到廣東省規範要求並超過國家規範標準的負壓病房。

在特殊的裝置之下,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的氣壓,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來,被患者汙染過的空氣不會洩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排放到固定地方,從而減少了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機會,這種病房最適合搶救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病人。

患者被順利轉移到負壓病房。“病人入院時病情很重,平息狀態下都有氣促,只能絕對臥床休息,包括大小便都得躺在床上完成。”劉全妹說,當時醫護人員一邊為患者講解隔離的重要性,一邊關心安撫患者,讓他安心養病,順利渡過隔離期。

收治患者後,劉全妹等人又馬不停蹄地設置隔離區,明確通道走向,劃分出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同時轉移其他患者。整個二樓被清空了,保安24小時守在出入口,嚴格實行封閉管理。這裡成為戰“疫”最危險的地方。

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負壓病房

當晚,感染科的醫護人員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點多。感染科主任葉一農等人仔細分析患者病情,根據診療方案,制定了干擾素霧化、吸氧、經驗性抗病毒、抗感染方案。

與病毒正面交鋒

1月20日晚上,佛山市疾控中心衛生檢驗科科長肖雪花等人經歷了不眠之夜。在接到市一醫院有疑似病人的報告後,疾控中心立即派專人專車去醫院取了患者標本,標本放在一個密封箱內,被小心翼翼地送進實驗室。

肖雪花和團隊曾先後準確高效地完成非典、甲流、禽流感、登革熱等各類重大疾病事件應急檢測任務,多次與病毒過招,有豐富的檢測經驗。今年元旦剛過,憑著高度的職業敏感性,肖雪花等人開始著手檢測試劑採購,進行方法學驗證,熟練掌握檢測流程和方法。

當晚,在實驗室裡,檢測人員開始了與新冠病毒的正面交鋒。新冠病毒核酸的檢測通常要6小時才能出結果,經歷十幾道工序,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嚴謹有序,失誤的代價不僅是樣本檢測無果,更會使醫生陷入被感染的風險當中。

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檢測標本

標本前處理是病毒檢測的第一道工序,這是整個檢測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開箱環節必須在生物安全櫃完成。櫃內的空氣流向是單一固定的,萬一有氣溶膠產生,也能立馬被設備吸走並處理。檢驗人員把採樣管放入56℃的金屬加熱器中,對病毒進行滅活,讓其失去感染人的能力。

隨後,還要進行核酸提取、試劑反應等多個複雜步驟。通過儀器的自動化處理後,檢驗結果出來了:陽性!為確保不出錯,檢測人員重新花6小時再次檢測,結果還是陽性。樣本隨後被送往廣東省疾控中心。

1月21日,經廣東省疾控中心複核,確認該患者為佛山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意味著與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必須全部找到。

“我們快一分鐘,病毒就能少一分鐘傳播。”佛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梁自勉介紹,在省疾控中心複核結果出來前,他們已同步對患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仔細詢問其基本信息、旅行史、動物和市場暴露情況、人員接觸情況等,並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包括患者的6名親友以及為其看過病的約20名醫護人員。

調查發現,患者妻子在去年12月底,曾陪其父親到武漢協和醫院看病;1月初回湖北隨州。1月6日,她在隨州坐高鐵回廣州南,途經武漢。在高鐵上,她出現發燒等不適症狀,回來佛山一直呆在家裡,經過休息後身體恢復正常。

疾控人員對患者妻子進行多次鼻咽拭子等檢測,病毒核酸均呈陰性。“這並不奇怪。患者

1月28日,大年初四,由於病情加重,患者被轉入ICU救治。ICU成立了由20多位資深醫護人員組成的特醫特護組,其中包括具有抗擊非典、抗擊甲流等豐富經驗的專家。

ICU主任周立新組織全科專家進行多次病例分析討論後,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決定對患者採用經鼻高流量氧療、增加免疫治療、抗病毒治療,特別使用中成藥血必淨進行抗炎症治療,同時加強營養支持、心理疏導和康復治療。經過特醫特護組整整5晝夜的救治,CT檢查發現患者肺部炎症逐漸吸收,病情相對穩定。

2月1日,患者轉出ICU,在感染科繼續治療,於2月6日痊癒出院。“我在住院治療期間,一直都保持平穩的心態。醫院的設備技術都很先進,醫護人員也經常鼓勵我,說沒什麼可怕的。我很感謝這些可敬的醫護人員。”臨別之時,患者一直向醫護人員道謝。

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患者出院

佛山市一醫院副院長張斌表示,成功救治佛山首例重症患者,為救治其他重症患者提供了有益借鑑,只要真真切切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並做到“四個集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患者出院後,醫院一直跟蹤觀察其康復情況。劉全妹介紹,患者目前仍在居家休息,恢復情況良好,暫時沒有發現後遺症。

佛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收治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