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指標”資損率不敵對手支付寶,騰訊的金融風險道阻且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智能便捷的移動支付,憑藉著較現金支付可有效避免病毒傳播風險的優勢,愈加受到全年齡段人群的青睞,一定程度上保障著居民糧食果蔬等基礎需求的消費安全。但在另一方面,移動支付過程中防不勝防的金融風險,仍需警惕。

3月18日,騰訊公佈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其中“商業支付日均交易筆數”增長迅速的背後,是千千萬萬人的消費行為。而對於用戶個體而言,反映支付安全性的重要指標——資損率,也即移動支付通過人工智能引擎瞬時經由上百個風險模塊的安全掃描後仍舊存在的安全缺口,或許更值得關注,

“安全指標”資損率不敵對手支付寶,騰訊的金融風險道阻且長

微信支付曾於1月31日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規定公開年度客戶投訴及風險事件處理情況:2019年,資金損失類風險事件10196件,涉及客戶10196個,涉及銀行賬戶5463個,支付賬戶4733個。財付通平臺對相關客戶進行賠付,其賠付資金低於全年交易額的0.00001%,即資損率約為千萬分之一。同期,其最大對手支付寶公開的資損率為億分之六點四,數值較騰訊系低36%,這意味著支付寶比微信支付更加安全。

“安全指標”資損率不敵對手支付寶,騰訊的金融風險道阻且長

但當把目光聚焦社交與支付功能聯繫緊密的微信支付和QQ錢包,技術層面10000萬交易額附帶1元資產損失的比例,或許遠不足以概況其交易風險的全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2019年11月19日發佈《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微信現已超過QQ,成為網絡詐騙犯罪中使用最為頻繁的犯罪工具;具體到在網絡詐騙案件犯罪情節的參與方式,超半數均涉及應用微信實施詐騙。

“安全指標”資損率不敵對手支付寶,騰訊的金融風險道阻且長

移動支付曾憑藉可追溯性,在打擊逃稅、腐敗、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中屢建奇功,卻也在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金融風險下難以獨善其身。健康有序的移動支付環境,需要支付平臺、監管部門和用戶的共同努力。而對於社交屬性濃重、網絡詐騙頻發的微信支付和QQ錢包來說,對保障資產安全要做出的努力,似乎更加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