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孩子所看的繪本大多以外國的居多,中國的繪本題材歷史故事也好,神話故事也好,似乎都講的道理頗多,但總感覺不夠通俗易懂,裡面的內容現在看來有些血腥暴力,兒子最喜歡的是大鬧天宮裡的孫悟空,掛在嘴邊上的口頭禪是我自封為齊天大聖。由此我想到究竟怎樣的歷史,怎樣的故事,怎樣的表述才是最適合少兒這個年齡階段的呢,如何把故事講的更有趣,這是一個問題。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在故事有趣的同時,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感受到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我想這是我應該去研究,應該去探討的,不應該讓中國的歷史故事變成成人們探討權謀的專利,而應該成為孩子們感受中華文化的起點。

帶著這樣的的目的,我對市面上我可以找到的少兒歷史類的書籍進行了研究,卻發現很多內容並不適合少兒去閱讀,選擇圖書的權力在於父母,因此很多書籍寫成了給父母看的書,讓父母滿意的說教書,但卻不是真正適合孩子們看的啟蒙讀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以歷史為線索,去看看散落在歷史故事裡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教育孩子先從自己開始吧。

善良:教會孩子理解什麼是善良的前提,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善良。

關於善良,我努力從自己有限的歷史知識裡去搜尋能讓孩子們接受並理解的故事,能讓每個人家長也認同的道理。讓孩子接受的前提是家長們能夠首先認同,塑造孩子的第一步是家長的自我修行。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提到善良這個詞,我就會想到孝,孝是善和仁的基礎。在《論語》中,孔子就曾經說過這個道理: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第一》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仁”是儒家思想中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是孔子提倡的最高的道德準則,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個對於自己父母、親人都不尊敬的人,是很難說他有“仁”的。在這方面我想到了孝文帝劉恆替母親嘗藥的故事,這位帝王在位時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劉恆能這麼做,和本身道德修養有直接關係。

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二十四孝》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漢文帝是天子,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臣子們的表率,也是對天下的號召,為天下人樹立一種典型,所謂“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漢文帝小時候受母親的愛護和撫養,在他哭哭鬧鬧的時候,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他,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就是母愛,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是偉大而無私的。漢文帝長大成人之後,母親也年紀大了,且體弱多病。每次母親生病了,他儘管要處理很多國家大事,但每次都為母親親自熬藥,照顧的無微不至。他經常因為母親的病情,而感到痛苦萬分而徹夜難眠,守在床榻之旁,做事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

勇敢:勇敢不是好勇鬥狠,而是知進退

勇敢是什麼?是一個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需要去認真思考的問題。勇敢既不是好勇鬥狠,也不是爭強好勝,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基於善良而產生的力量。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去堅守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做原則,我們的具體行動就叫做選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韓信看似懦弱,實際上確實勇敢行為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史記·淮陰侯列傳》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淮陰縣有個屠夫,他看不起韓信,於是對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高大大,平時還喜歡佩刀帶劍,但卻是個懦夫!”接著這個屠夫又說:“你韓信要有本事,就用劍刺我,沒本事的話,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面對屠夫的挑釁,韓信經過了思考,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封侯拜相,而不是和屠夫較長短,於是他俯下身子,從屠夫的胯下爬了過去。大家都嘲笑韓信,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韓信是膽小鬼嗎?當然不是,受不了別人的挑釁而拼命,做無謂犧牲的人才是膽怯,那樣的人不敢承擔責任。韓信不想做無謂的犧牲,不想和不值得的人發生爭執,這體現了他的大格局、大胸襟、大氣魄,這才是大智大勇的英雄,而不是好勇鬥狠的匹夫。

自信:自信和自負的差別,在於判斷的依據和當事者的態度。

當楚漢之爭到了關鍵時刻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戰,對陣的雙方是楚軍的龍且和漢軍的韓信。正是龍且的自負和韓信的自信,左右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從此勝利的天平倒向了劉邦一方。

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史記·淮陰侯列傳》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在龍且眼裡,韓信不過是那個容易對付的執戟郎,況且自己如果堅守不戰,就算漢軍潰退了,自己在項羽面前又有什麼功勞呢?他不知道自己面前的韓信,是一個自己無法戰勝的對手,只有堅守不戰,才是自己最佳的選擇。

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史記·淮陰侯列傳》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龍且的自負建立在自己主觀的感受上,韓信的自信建立在客觀的分析上。他藉助了環境的因素,通過截斷上游水路和示弱誘敵的辦法,讓龍且一步步邁入自己設計的陷阱之中。此時的韓信早已經不是那個執戟郎,而是自信的大漢將軍,龍且不過是自己案板上的一塊肉,吃掉他的辦法很多。

龍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史記·淮陰侯列傳》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龍且在自負中,一步步走向了毀滅,他失去的不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辜負了項羽對他的信任,從這一戰開始,韓信成為了左右楚漢戰爭的關鍵。對於劉邦和項羽而言,天下大事的決定權已經不在兩個人的手裡,而是取決於這個曾經的執戟郎韓信了。

堅持:堅持這件事,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比如說學習。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以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學習,學習的秘訣和關鍵,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就已經總結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篇第一》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學過的知識,經常有計劃的去複習他,這不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嗎?把學習這件事堅持下來,是第一步,能夠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而堅持不斷學習是下一步。這裡我想到了“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和他的主人公蘇秦,那個六國拜相的男人。

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曰:“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史記·蘇秦列傳》

蘇秦周遊列國,開始並沒有獲得諸侯和周天子的賞識,窮困潦倒下,他回到了家中,還要受到兄嫂的冷嘲熱諷。他沒有辯駁,因為那是徒勞無益的事情,他選擇了繼續發奮讀書,他堅信自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戰國策·秦策一》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為了克服讀書時的睏倦,蘇秦採取了“頭懸樑、錐刺股”的辦法,把自己的頭髮用繩子吊在房樑上,用錐子對著自己的膝蓋。開始的時候,蘇秦膝蓋流出的血都到了自己的腳邊,就是依靠了這樣的毅力和堅持,蘇秦終於獲得了因博學而帶來的自信。

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史記·蘇秦列傳》

說歷史:看不見的權謀,看得見的善良、勇敢、自信和堅持。

此刻走出屋子的蘇秦,已經不是那個曾經的懵懂之人,而是信心滿滿可以攪動天下大局的縱橫之士,在他的眼裡,天下諸侯曾經的不屑和兄嫂的責難,都已經算不了什麼,因為他因堅持而獲得了自信,可以面對一切風雨的洗禮,他獲得了成長。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