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疫情期间,面对一个个逆行者,听到过一句暖心的话: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

这几个月来,有若干照顾与被照顾的故事,在感动之余,我也在想,职场上,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也是一个个照顾与被照顾的过程吗?

那么,在职场上,我们也需要先照顾好自己。

照顾好了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别人。


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叫多做多错。即承担的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高,从而相对于其他承担得少的同事来说,犯错的次数就越多。

于是,各种福利、奖励、加薪、升职等,你只能在旁边为能力不怎么样,但因承担得少而不怎么犯错的同事鼓掌。

什么?你不服气,你想抱怨?

有错误你还有理了?多做一点就是犯错的理由吗?不要动不动就找借口!

领导会当面反问,同事可能也会心底下鄙视,想来,你无从反驳。

这种现象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团队内大家都不想也不敢多承担,害怕“多做多错”,而乐于“不做不错”。

这种现场,其实就是职场上没照顾好自己就去帮助别人,从而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公司的典型案例。

没照顾好自己就去帮助别人,最后往往是一种双输的结果。


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背锅侠。

前两天,一位朋友在我那个供应链管理交流群里,提到他的一位同事。

这位同事呢,如果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即使这个问题在流程和职责上是其他部门的事,他也喜欢插一脚来处理这个问题。

但是,很多时候,一些问题并不象表面上那么单纯,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也没有那么超强的能力能够解决。最后的结果,当然是问题依旧,只不过,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工作,所涉及的事,往往就变成了这位同事的事了。

于是,久而久之,不该他做的事越来越多,原本不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越来越多,让他疲于奔命不说,这位同事也成了公司著名的背锅侠。

这个故事,说的也是没照顾好自己就去帮助别人,其结果,几乎可以预期。


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照顾好了自己的一个前提与一个方法。

职场上需要先照顾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那么,在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呢?只盯着自己的KPI,只需要自抄门前雪吗?这显然不是职场应有姿态。

在职场上,我们不能为了照顾好自己而照顾好自己,我们照顾好自己是为了更好的去帮助别人。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前提,再加上一个方法(有一个方法并按照去做,想来足够了)。


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一个前提:公司有允许犯错的文化。

不是说照顾好自己吗?怎么又要公司允许犯错呢?这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什么叫照顾好,什么叫没照顾好,这没有标准,更没有数学公式可计算,这需要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大的文化背景下去自我评估。

如果公司没有允许犯错的文化,那“照顾好自己”没有尽头,也就是说怎么做都照顾不好自己,这样,自然就无法帮助别人。在这种环境下,“先照顾好自己,再帮助别人”没有生存的土壤。

所以,公司有允许犯错的文化,是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永远只能“照顾好自己”。

不过,有没有允许犯错的文化,也不能停留在公司的文化手册里,必须要有一些实质的体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允许犯错,至少不能单以KPI指标来评价一个人的功过。KPI是好东西,但我们不能唯KPI论。当成绩被框定在几个KPI数据上时,当公司不能综合的以员工贡献及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进行奖励、加薪、升职时,允许犯错,只能是停留在口头或口号中。

2、允许犯错,就不要秋后算账。秋后算账,就是指事前不说得失不评优劣,让你先将事做了,甚至是误导的让你先把事做了。然后呢,事情结束后再进行清算。老板喜欢秋后算账,员工又不是傻子,他们会在日常工作中拼命的“照顾好自己”。当然,可能也会有一些不会照顾自己的“傻子”,但这些人在这样的文化中根本无法生存,最后不是被同化,就是被迫离开。


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一个方法:明确界限。

我刚刚说一个方法就够了,并且,这一个方法还是老掉牙的方法。不过可惜的是,方法似乎大家都知道,但按照去做并能够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明确界限,明确什么界限呢?当然是职权界限,也就是明确哪些事是你职责范围之内的,哪些事是你无权参与的。

不过,在职场上,要真正的区分清楚职责范围之内和之外,似乎还真不容易。我将其分为三种情况,并简单说明一下在这三种情况下分别如何照顾好自己。


1、非常确定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事。

什么叫非常确定?可以从三个纬度判别,一是你的岗位说明中白纸黑字写清楚的;二是你这个岗位的普遍要求(别告诉我你不知道岗位的普遍需求,那表示你不适合这个岗位);三是你的上级明确表态的。这三个纬度只要满足两个,就可以认为是非常确定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事。

义无反顾、当仁不让的做好这些非常确定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是最好的照顾自己的方法,没有之一。


2、非常确定的职责范围之外的事。

职责范围之外,当然和职责范围之内相反了。我们也从上面说的三个纬度判别,不过需要反过来,即岗位说明中没写、在岗位的普遍要求之外、上级没有表态。这三个纬度只要满足两个,可以非常确定的在职责范围之外。

等等,上级表态了也要满足两个条件吗?也需要,岗位说明中没有,普遍要求也不存在的事,上级表态了,这可能是职责范围之内,也可能是职责范围之外,需要我们进一步确认。

非常确定的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怎么照顾好自己呢?我送给你四个字:鼓掌、加油。


3、无法确定职责之内或职责之外的事。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都属于无法确定职责之内或职责之外的事。似乎,职场上这类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还不少,怎么办呢?针对这类事,又分两种情况,我们按这两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照顾好自己。

第一,这个事无法确定在我们的职责之内或职责之外,但是可以确定在别的同事别的岗位职责之内,那么,这类事我们的态度是可鼓掌,可加油,也可参与讨论提建议,但不要承担具体的事。

第二,这个事根本就不知道是哪个岗位的责任,那么,照顾好自己的方法就是请示,向上级请示,然后按上级的指示用心的去做。特别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上级的指示你觉得多么不合理,我们都需要先做了再说。

当然,如果按上级指示的去做,最后还成了背锅侠,那只能代表你运气不好,你碰到了不太靠谱的上级。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可能顶掉这个上级,可以考虑离开了。


职场中如何照顾好自己,不做背锅侠?需要一个前提,送你一个方法

总结一下。

职场上,我们需要先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如果没照顾好自己就去帮助别人,那么,不仅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公司。

职场上照顾好自己,我们需要有一个前提和一个方法。一个前提是公司有允许犯错的文化,一个方法是明确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