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看似“以卵擊石”般的偷襲珍珠港,實則是鐵蛋砸琉璃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珍珠港”事件之所以有無數人去研究,去剖析,一是因為它是迫使美國結束長期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徹底改變了二戰的走向和國際政治的格局;二是因為它的突然性和不可思議性,因為在所有人的認知裡,包括日本自己,當時日本的海上力量是無法和美國抗衡的,日本襲擊珍珠港就猶如以卵擊石一般。

但是,出乎襲擊者和被襲擊者甚至是全世界人的預料,卵將石頭打破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不可思議,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日本、美國以及世界環境來試著尋找可能的答案。


1941年日本看似“以卵擊石”般的偷襲珍珠港,實則是鐵蛋砸琉璃珠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被襲擊


美國和日本彼此的立場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期,日本和德國納粹一樣,為軍事征服付出的高昂代價進行更多的征服,所以日本由於自身瘋狂的侵略行為,使得其需要大量的戰爭物資來維持這種瘋狂。一切的“共榮圈”成為日本殖民主義的主要收入來源。

美國想用商業武器代替槍炮來遏制日本,即使必須介入戰爭,也是抱著讓日本犯錯先開第一槍的心思,這樣美國才有介入戰爭的完美藉口。所以美國當時的外交以“道德禁運”對飛機襲擊平民的國家禁止出售石油、鋼鐵、飛機以及航空汽油的生產方法。認為那些陷入戰爭泥淖中的“瘋狂戰爭機器”失去燃料,狂暴的法西斯主義者就會停止侵略的腳步。

這對於日本來說,相當於脖子上被美國套上了一根繩索,妨礙了日本奪取勝利的腳步。這使得日本必須想辦法掙脫這樣的境地,日本國內文官想通過外交和美國交涉,但是軍方更傾向於通過戰爭來解決,他們陷入縮命論,認為戰爭不可避免,別無辦法,只能出擊。

於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一場針對珍珠港的軍事計劃開始醞釀。

美國和日本當時的海上力量及國力對比

美國的海軍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擴充到頂峰,但是到三十年代後期已經急劇廋身。老百姓一般都看不起水兵,覺得他們都是遊手好閒之人,稱他們為"烏賊“,就連第一夫人埃利婼.羅斯福都嘲諷他們——世界上最乾淨的軀體和最骯髒的腦子。甚至有些州的公園豎起”水兵和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從當時來看,無論是在工業還是海上軍事,日本都遠不及美國,所以日本一方面害怕美國成為阻攔其侵略腳步的障礙,一方面想方設法去消除這樣的障礙,在此境況下,日本海軍制定了這個瘋狂的襲擊計劃。

其實,美國此時歷經多年的經濟困難和政治折騰,防禦力量在衰退,普通兵員在1940年只有243500人,裝備還是1903式春田步槍。

美國海軍的大型軍艦在當時居於世界先進水平,1935年,珍珠港已經成為一流的海軍基地。可以同時容納160艘船隻組成的艦隊、2艘戰列艦、2支驅逐艦、30艘潛艇、12艘重型巡洋艦、7艘輕型巡洋艦、和數十艘輔助船……但是瓦胡島的偵察機太少,甚至沒有能夠遠距離的偵察機可供使用。飛機數量也不足,無法維持全方位巡邏,而且駐紮在道路旁受命保衛夏威夷的美國領土和在港美國海軍艦隊的美國陸軍相對就差多了。

而日本海軍1905年創造歷史的在大馬海峽打敗了比他強大的沙俄海軍,但是在羅斯福的仲裁下並沒有得到垂涎已久的賠償或中國東三省的土地,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2年舉行的華盛頓海軍會議上,簽訂的條約迫使東京接受美國、英國和日本按照10:10:6的比例建造戰列艦和航空母艦。

自從《華盛頓和約》規定了10:6的比例之後,日本海軍在20年時間裡進行了難以言說的訓練,1922年的抑制激發了日本的技術創新。而且在日本海軍的航空兵歷史上,主流的思想是強調進攻,特別是魚雷進攻,他們引進俯衝轟炸機。

當時的世界格局及戰爭環境

法西斯主義以德國、意大利以及日本為軸心國。一心想要征服統治全世界,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 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德國納粹以閃電戰的速度迅速佔領了丹麥、荷蘭、比利時、挪威、波蘭、法國等等。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和民族主義分子把歐洲的動盪當作創建亞洲帝國的“黃金機會”。


1941年日本看似“以卵擊石”般的偷襲珍珠港,實則是鐵蛋砸琉璃珠

日本侵略中國


日本軍方本來打算一個月就佔領中國,但是低估了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用了四年依然沒有得逞,但是日本並沒有因此停止其侵略的腳步,在得到希特勒“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問題不感興趣”之後,日本很快就起草了一個戰爭計劃,內容包括在印度和泰國建立航空基地,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香港和馬來西亞等等。同時著手可能會和美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準備。

日本的野心及其國內狀況

當大蕭條突然來臨時,日本發現自己的境遇尤其悲慘。它無法向其他國家賣出商品,尤其是絲綢,很快它也買不起什麼東西了,最缺的是石油。到1932年,在德國大約有2000萬人面臨飢餓威脅,而日本大學畢業生則有4/5找不到工作,農村水稻一直歉收,導致大米這種主糧不得不實行配給,要靠糧票才能購買,農民普遍陷入貧困,民眾將女孩賣給妓院,男孩們和明治時期的“志士”一樣,相信國家需要進行革命性政治變革。

最成功的農民子弟加入了帝國陸軍和海軍,革命完全能在那裡成形。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國內其實比較亂,日本軍人不受文官政府控制,日本的軍事獨裁和西方法西斯主義國家的穩定不一樣,日本的軍事獨裁帶來的是無政府狀態。軍國主義軍人隨時可能刺殺反對戰爭的文官,包括大藏大臣、首相等等,但是國民卻對這些叛亂瘋子予以尊重,這說明日本政府已經陷入極端分子手中。

日本的武士道思想認為軍人只要以愛國主義為出發點,只要目的是為了全日本的福祉,就有權採取任何行動,不必受長官、既有規則或者文職領袖的約束,這就是“下克上”——為國家的名義不服從。“下克上”的體系在日本造出一種戰鬥力量,這種自戀又好戰的狂熱正好與日本軍隊在政府內的獨特地位有關,即日本陸海軍不受平民議會或首相指揮。日本的陸海軍可以藉口情況緊急,能夠在不受文官控制的情況下主動採取陸海行動。所以關東軍以“為國抗命”,在很短的時間裡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所以日本14年的“大東亞戰爭”換了15個不同的首相。

日本政府假借美國在1823年提出的“門羅主義”來實行日本版的“門羅主義”,提出要統治世界,至少在東半球日本要處於統治地位。

美國和日本的不同邏輯、態度、意志

美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是腦袋遲鈍,不講道理,個子矮小,膽子也小……根本就不相信日本人會對美國發動攻擊,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對日本的看法一直都是這種陳詞濫調。不僅如此,美國覺得日本駐外間諜也是無能的,構不成什麼威脅。

當時,其他國家的諜報人員,包括美國駐日本大使,都向美國發去了警告,說日本可能會發生突然襲擊。但是一個一個的警告在華盛頓和瓦胡島之間傳遞,一次又一次看到夏威夷的軍方官員認為構不成威脅。官員、部門互相之間配合不到位,信息模糊,時間上又延時。就連美國海軍上將在內,對作戰部長髮過來的含糊信息讀不懂卻從不要求澄清。

美國自己認為瓦胡島的防禦是銅牆鐵壁,敵人不可能攻擊,而事實上這些都只是虛假的安全感,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瓦胡島的軍人經過多年的熱帶島嶼生活,陸軍的軍人已經失去了“積極主動”,而他們的指揮官在這種巨大力量的影響下,“對未來沒有什麼特別關心”,幾乎沒有人想過遇到敵方進攻時如何反應,尤其是“與日本發生突然衝突時”。

美國對自己強大的海上力量有著非常大的自信,因為他和英國在當時有著世界上最強的海軍。

美國領導人深信,有了先進的戰列艦,就能贏得決戰勝利。這應該源於在一戰中海上力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駐紮在夏威夷的海軍官兵都認為:萬一戰爭爆發,這裡就是最好的戰場,確信他們有能力打勝,因為他們覺得周圍這片海域,正受到美國海軍的保護。而實際上他們壓根沒有想過戰爭爆發的可能。

國務院認為可以在幾個星期之內用軍事行動擊敗日本。而且美國軍官認為日本會先宣戰,然後才會發動戰爭。

反之,

日本對襲擊珍珠港從計劃制定到技術解決再到訓練強度,從對跨越太平洋的船隻研究到利用間諜對情報的竊取,都做到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日本海軍大將山本制定了“Z作戰計劃”以後,空軍的源田實提出用航空母艦編成艦隊,這樣可以投入80架轟炸機。但是海軍和空軍自己就提出如下問題:

1.如此龐大的艦隊要如何神不知鬼不覺的橫渡西太平洋?

2.海上加油,日本這種操作還在原始階段,要如何確保安全?

3.魚雷如何瞄準,高度問題怎麼解決?

對此日本的領航員首先對過去十年曾經跨越太平洋的船隻進行研究,發現了11月和12月時在北緯40°區域沒有一艘船隻航行,因為那條航線海況很差。

他們有目的有方向的對“Z作戰計劃”進行反覆推演,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把該領域最優秀的人員集中起來進行研究解決。他們利用桌面沙盤、和珍珠港類似的地面環境等方式對襲擊計劃進行反覆推演,對飛行員、海軍進行嚴格訓練。制定“Z作戰計劃”的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負責制定日本海軍訓練課程,他的座右銘是:“死在訓練中是一個英雄。”而且他一直有一顆賭徒之心。


1941年日本看似“以卵擊石”般的偷襲珍珠港,實則是鐵蛋砸琉璃珠

制定“Z作戰計劃”的山本五十六


在這種意志的引領下,日本用了全民族切腹自殺式的冒險也要打破海外經濟禁運。

所以,日本突襲珍珠港,除了因為世界戰爭環境的影響,更因為其自身的瘋狂。而突襲能夠成功,能夠將自身的卵變成鐵蛋,將美國的石塊變成了琉璃珠,除了因為美國自身的放鬆警惕,更因為日本自身的意志和態度。但也正是這種不顧一切的瘋狂態度,猶如失控的怪獸,導致了二戰時期東南亞的苦難,而日本的平民百姓也深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