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御前侍卫都带着刀,皇帝会不会担心被他们刺杀?

历史红尘


古代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因此帝王的人身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他们面临的风险也是最大的。前朝和后宫有多少人矛盾,想篡权,或者前朝遗留下来的人想刺杀皇帝,要看历史上死了多少皇帝,生活知道皇帝的风险有多大。因此,皇帝会选择最精锐的军队来保护自己,各个朝代统治阶级的规章制度也不尽相同。



宋代共有十八位皇帝,享乐319年。它分为两个阶段:北宋和南宋。宋朝的两次崩溃都是外敌入侵造成的,是唯一一个没有死于内乱的王朝。也许是因为宋朝动用了大规模的卫兵来保护皇帝,而历代皇帝并没有被暗杀。首先,赵匡银建立了"三衙门禁军"。他是个将军,知道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他组织了一支非常严格的禁军来保护自己。明朝统治者更注重人身安全。朱元璋培养了一批秘密禁军,即以"锦衣卫"为直接下属。后来,经过改革,他们被称为"锦衣卫"。他们在皇帝的直接指挥下,轰动一时的东厂也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建立的,他们直接服从皇帝和西厂的命令。但是皇帝真的不怕这些人背叛吗?卫兵近在咫尺,以保护皇帝的安全,但他们一旦逆水行舟,就有机会直接杀死皇帝,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前几代,皇帝甚至不允许官员佩剑进宫。他打开地图后,匕首出现了。幸好秦王拿走了,荆轲因刺杀秦王罪被杀。由此可见,凡是能见到皇帝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前面没有武器,才能进入房间。但即便如此,有时护卫军也无法保证皇帝的安全。



但是,在清朝,皇家卫队制度是专门建立的。它最初是由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建立的。当时,它并没有占领中原。随着清朝皇权的逐步加强和巩固,看守制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康熙年间,有前大臣、前侍卫、前清门侍卫的特殊职位。这些保镖基本上都是皇帝亲自挑选的。他们没有假装是别人的手。皇帝有着强烈的怀疑和猜疑,这几乎是所有皇帝的通病。但是为什么有些锦衣卫可以带剑呢?他们也被称为持剑卫士。他们走进皇宫,跟着皇帝走。皇帝不怕卫兵被刺杀吗?其实没有必要害怕,因为清朝的特殊制度决定了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能入选保镖的基本上是满洲人、蒙古王子的儿子、氏族的儿子,还有一些被皇帝赏识的保镖。在以前的保镖中,允许带刀的是有特权的人,至少有四个,四个受出身的影响,所以能达到这四个品质的人,大多是皇帝的知己,知根知底。清朝是由满族人民建立的。明朝遗留下来的一些人虽然想刺杀皇帝,但根本买不到满族保镖。上一层楼,但这只是一个狂野的历史传说。选拔锦衣卫的具体标准非常严格。皇帝亲自从最上面的三旗中挑选,这是八旗中的最高贵族。而且,他们还需要通过武功考试,或者从武功考试中胜出。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能被选为皇帝的保镖。为了保护皇帝,我们需要高超的武功,但毕竟是皇帝,我们也需要注意仪容仪表,所以对锦衣卫的考核也包括仪容仪表。



据史料记载,黄太极的锦衣卫和其他保镖能够与明军作战,并在锦州城外俘虏了九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锦衣卫在战斗中是多么的强大。皇帝也会选择他信任的保镖。即使这个人的能力不是最优秀的,但如果皇帝信任他,他也可以成为以前的保镖。作为一个九级的下级官员,他们最好是皇帝的御卫。他们有成绩,大多在三年级和六年级之间。他们也可以接近皇帝。如果他们幸运的话,还可以给他们一件黄色的夹克。据《交泽碑》记载,清朝军事金石何力当选为皇帝的御卫。他得到了一根花羽毛,穿了一件黄色夹克。


悦在宁乡


清朝的特殊制度决定了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能被选做侍卫的人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等级最低的也会是由皇帝赏识,且相当信任从而选拔上来的。

但不是所有侍卫都会被允许带刀,一般御前侍卫中允许带刀的都是拥有特权的人。

清朝初年

御前侍卫只能在上三旗满洲蒙古子弟中选拔,这些人首先就排除了上三其中的汉军,知根知底,所以说在御前侍卫中不可能存在着对清朝抱有敌意的人。

就算是在清朝后期

逐步放松了御前侍卫的挑选标准,逐步扩大成不论旗分的武进士,对他们的起码要求也会是家世清白,这从根儿上就限制了刺杀皇帝的可能性。

其次,清朝从王公勋贵里面挑选御前侍卫,也是因为他们的犯罪成本要比普通人更高,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一人犯罪会诛杀九族,普通人没什么可怕的,可那些世家家族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是不可能允许自己孩子做出什么赔上全家的事情。


再者说,御前侍卫本身就是巩固皇权存在的,皇帝为了自身的安全随手给他们点好处也是轻而易举。且都是世家子弟,只要忠心前途一片光明。

所以说御前侍卫的设立本身就是为贵族官僚子弟提供一条入仕的捷径,他们不必寒窗苦读十年,也能轻易得到功名。比如乾隆时期的傅恒福安康父子都是通过御前侍卫踏上仕途。


在种种因素下,清朝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刺杀这种情况的,因为不值得,刺杀皇帝赔上全族,代价太大且他们本身就没有动机和理由。


讲历史的仓鼠洋


皇帝虽然号称孤家寡人,但如果到了人人都恨他入骨,就连侍卫都要弄死他的地步,那这皇帝当的也太失败了。皇帝担心有人谋害他,所以有了侍卫,又担心侍卫的忠心,所以有了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和三旗侍卫。

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有了侍卫的雏形。不过这个时候,侍卫更像是亲兵。等清朝入关后,才正式确立了侍卫机构。

侍卫处的全称叫“领侍卫内大臣处”,设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和散秩大臣统领侍卫。其中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武官,从八旗中的上三旗每旗抽两人,内大臣也是一样,当然级别是从一品。为散秩大臣是从二品,出身没有特殊要求。

题目中的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一起负责的是内廷值班,更确切的是御前侍卫是贴身保护皇帝。

因为御前侍卫还有乾清门侍卫都是近距离负责皇帝的安全,所以皇帝还是会有所担心,毕竟总有刁民想害朕嘛,于是选拔侍卫就非常严格,有种种限制条件。比如人员的主要来源就是上三旗和宗室子弟,还有八旗大员的子弟和武进士。

首先上三旗选拔的也都是满人,并不包括汉人。其次康熙时期开始选择宗室子弟担任侍卫,理由有点奇葩,康熙不是为了宗室子弟的忠心,而是解决宗室生计问题。宗室侍卫共九十人,并入三旗随班行走。

除了限制选拔条件,清朝对侍卫的待遇都是相当优厚的,比如给侍卫戴翎就是显示他们与其他官员特殊的方式,还有就是侍卫都穿黄马褂,黄色可是皇帝专用的,文武大臣非特赐都不能用的,只有天子侍卫才能穿出去显摆。

当然只有精神满足也不成,物质满足也很重要嘛。例如:

乾隆四年八月谕: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批本处人员,俱每日在内廷行走当差,著将户部库内饭银每年赏给一万两。

除了给侍卫们各种餐补福利,在皇帝外出巡幸、狩猎时,侍卫们也都能分到赏钱。如写《佳梦轩丛著》的作者奕赓,他就担任过五年的三等侍卫,除了有半年被罚俸了,共得到三百六十两,如果折合到现在来算也得小一百万了。要知道这才是三等侍卫,就连看皇宫大门的大门侍卫都比这高。

给皇帝当侍卫这是谁都眼红的肥差,拿钱一等一的多,更重要的是侍卫还只是很多人的一个跳板。清朝权贵子弟要想当官,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只需要从侍卫干起就可以了。这其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福康安从三等侍卫干起,两年后升为二等侍卫、御前行走,次年升为头等侍卫,再一年就成了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了。这前后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福康安就成了二品大员了。这是那些寒窗苦读的穷书生能比的吗?

除了从底层往上爬,也给了高层回旋的余地,不至于身败名裂坠入深谷。一般满族大臣犯了错,不会直接像汉族大臣一样革职不用,而是被任命为侍卫,发往西北边疆效力,以备东山再起。比如嘉庆时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托津犯了错,被革去副都统职务,成了头等侍卫前往叶尔羌。结果两年后就恢复了副都统,后来更是官至大学士。

皇帝当然怕拿刀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的侍卫不安好心,所以他排除了一切不可控因素,只给利益集团内部的成员机会。他还给了这些侍卫荣誉满足他们的虚荣,给了他们金钱满足他们的物质,最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上升的机会。如果从皇帝那得到这么个肥差还想着抛弃妻子弄死皇帝,那得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可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被召为侍卫呢?


邯郸醉


在清朝,皇帝身边有一种特殊的人,总感觉他们对谁都会产生威胁,随时会取掉别人的性命,包括皇帝,这种人就是带刀的御前侍卫。

有时候不免会多想,如果有的御前侍卫背叛了皇帝,那皇帝不就一命呜呼了,难道清朝的皇帝就不担心这个问题吗?

咱们想过的问题清代的皇帝肯定也想过,我认为他们并不担心带刀的御前侍卫会对他们行刺,看清代史我们会发现极少有御前侍卫对皇帝行刺。究竟是为什么呢?

御前侍卫是清代的一类官员,专门来保护皇帝和皇宫的安全,其中带刀的御前侍卫为四品。

皇帝对自己的御前侍卫挺放心的,对那些贴身保护自己的人,我认为皇帝应该是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毕竟每天皇帝要忙的事情很多,天天担心会不会被自己选出来保镖刺杀,哪里还有精力照顾其他。

再说极大多数御前侍卫都是满洲、蒙古子弟和皇家宗亲,皇帝会想这都是自己家和自己家乡的人,当了皇帝之后没有忘记提高族人的身份,所以御前侍卫对他并没有刺杀的动机。

御前侍卫对皇帝的忠诚度极高,这与御前侍卫建立的历史有关。在皇太极时期,御前侍卫对皇帝的高度忠诚,皇太极对他们也十分看重和优待,这种关系和精神传承了下来,所以御前侍卫受到对皇帝忠诚的熏陶,皇帝对他们好就不用说了,为了自己的安全给别人点好处也没什么损失。

从某种程度来说,二者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皇帝安全了,御前侍卫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其他人的侵害,除了皇帝的位置,他们也能爬到与朝廷命官同种品阶。

再说皇帝对御前侍卫的待遇特别高,御前侍卫的晋升也十分简单,相对于其他的官员,御前侍卫晋升速度快,他们除了俸禄以外,还能受到皇帝的额外的赏赐和恩惠,这些对于御前侍卫来说诱惑巨大,所以他们很难起歹毒之心。

另一个角度来说,杀了皇帝对他们并没有好处。如果杀了皇帝,朝廷大乱,既有汉人的蠢蠢欲动,又有部分皇家宗亲觊觎皇位,但凡有新帝登基,御前侍卫都会进行一次大换血,换成新帝的心腹,所以这些对他们都没有好处,相反,还会威胁他们的地位,仅从利益这一因素就足以让他们尽力保护皇帝的安全并忠诚于皇帝。

再说清朝官员科举考试主要是汉文化,这对与满族和蒙族来说比较劣势,通过录用御前侍卫,就可以给清朝皇帝的族人提高身份的途径,既可以堵住世人的闲言碎语也可以让族人对其怀有感恩之情,这样御前侍卫对皇帝就更没有行刺的理由了。

而且他们进入中原就必须与汉人一起生活,他们也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来安慰汉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其实少数民族对大一统的国家统治并非有完整的体系,大部分还是沿用前朝的制度,这就让大部分少数民族不适应,对于他们的大部分来说有地位和利益就可以满足了,所以皇帝对带刀御前侍卫十分放心。


夏目历史君


帝王们不傻,就像世人所猜测那般,御前侍卫可以保护帝王,同时他们也具备了刺杀帝王的潜质。所以既然优劣都有,这挑人一定要慎重,所以清朝的御前侍卫必定是家世清白且又是帝王最为亲近之人。

御前侍卫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低便是大内侍卫,掌管大内,这也是距离帝王最远的侍卫,官职在六品。而距离帝王最近的乃是乾清宫侍卫和御前侍卫,这两者的选拔都是由一些满清贵胄选拔而来,人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满清刚刚入关之时,中原地区反清复明的声音异常强烈,即使后来康熙推崇满汉为一体,反抗的声音减弱了不少,但是一直到清朝灭亡反清的声音都是存在的。在这种条件之下,满清帝王身边的护卫自然是满人,汉人他们即使用也是放在不重要的官职之上。后来随着不少汉人归顺,侍卫之中也逐渐有了汉人的身影。但是帝王身边的侍卫还是满人居多。

对于清朝帝王来说,满人就是家奴,这是最为亲切的称呼,也是一家人的表现。所以御前侍卫根本没有理由刺杀帝王,何况刺杀帝王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惹上一身腥。连帝王都无法坐稳江山,仅仅凭借他们的才能压根镇不住,所以对于刺杀帝王,这种自知之明他们还是有的。

而且皇宫之中最为低等的侍卫也是六品的官职,而状元初入官场官职也差不多在五六品。何况这些侍卫各个都是个潜力股,侍卫最开始之初都是从上三旗挑选出来的优秀子弟,属于真正的高官子弟。日后若是有所建树,或者是军队作战需要,他们的官职升迁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御前侍卫乃是一个肥差,去刺杀帝王简直是连想法都不曾产生。

而且之前谈到过,统领乾清宫和御前的侍卫的乃是贵胄,这也就是与帝王最为亲密的大臣。既然侍卫是出自他们之手,必然是要经过层层的严格筛选,方可上任。而这其中必然要调查的清清楚楚,所以根本不可能混进有不轨之心的人。

再者,人都是有着软肋的,侍卫们要想刺杀一定要给自己所牵挂的安排好后路。但是显然他们做不到,刺杀帝王那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而御前侍卫都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出来,若是真得刺杀,牵连甚广,他们也没有这个胆量这么做,也不可能去做。毕竟无论成功与失败,他所牵连的都不是他个人,而是家族的全部。

所以综合来看,一个是经过精密挑选,另外两个则是从侍卫本身对于现状的满足以及刺杀失败之后所要承受的结果,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侍卫们是不会犯糊涂去刺杀帝王的。

而且历史事实也证明,满清宫廷之中也没有出现过侍卫刺杀帝王的举动。显然各种机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侍卫们也没有产生异心,主动送死。


小镇月明


带刀侍卫听起来,特别厉害,但是事实是清朝所有的侍卫,都带刀。那是标准装备。另外,清朝大内侍卫,都有黄马褂,那是大内侍卫的标准工作服。根本不需要什么再进行一次御赐。

当然不会,清宫侍卫是没有汉人的,清朝规定,侍卫必须是八旗出身,特别是上三旗和宗室当中,才武出众的人员,大约600人。另外侍卫亲军1400多人,也必须是八旗,最好是上三旗出身。朝带刀侍卫品级从6品到3品都有,越靠近皇帝的品级越高,这个级别的官员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待遇非常好,没必要行刺皇帝,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行刺皇帝,是要诛杀九族的。


强哥说历史


清朝皇帝正是因为担心被刺杀,才配备了御前侍卫、亲军营。


就1440人编制的亲军营,虽然归领侍卫内大臣统辖,但还设置了4个内大臣,互不统属。所以可以想见即便经过重重政审,从上三旗选拔出来的根红苗正的满蒙子弟,皇帝都不能全信,时刻提防领侍卫内大臣不在,他们串联起来,不受控制。

所以御前的侍卫更是必须贴心贴肺,完全信任,才能担任了,更何况是御前的带刀侍卫。

御前带刀侍卫的品级通常三品到头了,但有品的正常至少也是六品。其实几品并不代表其权限,而是代表其俸禄档次。往往相当于皇帝对侍卫的认同和恩宠。


御前侍卫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得由皇帝亲自选授。而且选用御前侍卫还体现出了清朝皇帝驭人艺术。

和一般的亲军侍卫不一样,御前侍卫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从满、蒙的王公勋贵的子弟中选拔出来的。

比如清朝的“一代词宗”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就是康熙御前一等侍卫(三品),他就是权相纳兰明珠的儿子。


用这些王公勋贵子弟,很显然并不是看中他们功夫好,而是他们身上的“犯罪成本”更高。一人谋反,诛灭九族。普通人家的孩子,社会关系浅,算是光脚的。而这些王公勋贵家的,牵一发动全身,半点差池都不能有。

另外还有一层“质子”的涵义。方便皇帝通过奖惩这些子弟,来拉拢控制这些王公勋贵。老子干的好,没奖励老子,反而儿子却受赏了,老子的干劲却更足了。

也是皇帝培养亲信的手段之一。御前侍卫干得好,深的皇帝信任的,再外放做官,或者在京内做官的,还精简了户部的考察程序。一纸调令,青云直上。


入关初期,汉人子弟是没资格做御前侍卫的。但是康熙为了笼络人心,增置了汉人侍卫。

从武举中选任,量少自不必说。而且名义上是御前侍卫,实际上根本近不到御前听差,通常会放到诸如乾清门侍卫行列。比如,杨芳、黄仕简、张承勋等等。所以说是御前侍卫,汉人御前侍卫根本不在御前,大都是名义上的。


炒米视角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确实怕死,记得在英雄电视剧中陈道明所演的秦始皇,甚至要求在他百步之内不能出现任何人。其他一些皇帝对手持武器的护卫也相当的猜忌,曹操甚至在做梦中将自己的内侍给杀掉。



在满清王朝建立之后,负责皇宫皇帝和后宫嫔妃安全的御前侍卫他们都带着武器。由于他们很多时候离皇帝非常近,有的甚至是贴身保护着皇帝,一旦这些人中出现了心怀不轨之徒,那么皇帝是根本就无法预防的。不过满清一朝皇帝基本上也不怎么担心这些侍卫,有些甚至还非常信任这些侍卫。



因为满清王朝和中国其他的朝代都不一样,他是满足建立的,所以他的后宫那些御前侍卫,都是从正黄正白和镶黄这上三旗中精心挑选的,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的挑选。而且这些日前侍卫绝对不会出现汉人,全部都是满人。并且满清一朝的侍卫,前途都相当的好,很多人甚至都成为了封疆大吏,军机大臣。



仔细想一想,这些御前侍卫都是满人,同时做了御前侍卫之后,他们都可以近水楼台成为皇帝的亲信。一旦成为皇帝的亲信,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刺杀皇帝这种事情风险就太大了,往往就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这些御前侍卫只要脑袋不进水,绝不可能去干那种毁前途甚至是全家遭殃的事情。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两害相较取其轻

皇帝担心侍卫带着刀会被他们刺杀是可能存在的,然后有大量武器的军队是不是更应该担心被其刺杀?这样一直推下去,皇帝要担心被刺杀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妃子、宦官、臣子等。虽然在能想到的方面有所防范,但显然所有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所有的风险,只是想尽量避免伤害相对较大的风险而已。“盖闻两害相较,则取其轻”,如果没有了侍卫、没有了军队,那么皇帝的危险会更大,所以与其担心被所谓的带刀侍卫刺杀,皇帝想的是这些带刀侍卫怎么保护他不被刺杀,甚至是利用这个制度来笼络部分人心。


清朝的侍卫制度

侍卫的起源很早,在《周礼》之中就有了文字记载,历代的叫法也不一样,比如有执御器械、郎中、千牛备身、锦衣校尉等这些称呼,到了清代的称呼就是侍卫(满语:Hiya),清代的侍卫可以分成四等,一等侍卫六十人,正三品,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正四品,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正五品,蓝翎侍卫九十人,正六品。侍卫又分为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以及三旗侍卫,负责不同的工作,像是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就负责内廷的值班。

所谓的带刀侍卫其实应该指的是豹尾班侍卫,有六十人左右,他们的武器是豹尾枪,他们的分工是二十人在后左门值班,然后还有十个人拿着豹尾枪十个人带着佩仪刀同皇帝一起出入。包括上朝的时候,他们也会在皇帝左右站立,以保护皇帝的安全,震慑群臣。



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清朝皇帝还是会担心刺杀问题的,清朝在选定侍卫来源的时候,就有了严格的限制,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当上侍卫,清朝的这些侍卫基本上是来自宗室、上三旗军校、世职、八旗子弟或者武进士(汉侍卫)。正因为给侍卫设置了层层关口,使得统治者被他们刺杀的风险相对降得很低,所以就没有那么担心了,反而清朝的统治者还利用此制度来笼络人心,巩固他们的统治。


淡看天上月


御前侍卫是侍卫中的极品,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根据清朝的侍卫制度,对侍卫的挑选本来已经很严格了。而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更是侍卫中的极品!

一般的侍卫选拔,只要是满蒙上三旗子弟都可报名。这些侍卫俗称大内侍卫,归侍卫处和领侍卫内大臣管理。


而在皇帝生活和活动地带的核心,还有两种侍卫: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这两处的侍卫,归御前大臣管理,领侍卫内大臣没权利管他们。

乾清门侍卫,看名字就知道是在乾清门站岗的。乾清门里面,可是帝后寝宫和妃子皇子生活区域。所以,乾清门的位置非常重要。能在这里看门的侍卫,他们父母也都是皇帝信得过的奴才。

御前侍卫更了不得,专门负责守在皇帝身边,负责皇帝安全的,更是皇帝最亲信的人。这些侍卫,都是皇帝自己亲自从满蒙皇亲贵胄家的孩子中选出来的。每个人的父母也都是皇帝知根知底的亲信,甚至还沾亲带故。他们以后,也会被皇帝外放出去做官,成为皇帝左膀右臂!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害皇帝!



例如:一等御前侍卫索额图,他父亲索尼是康熙朝的辅政大臣。同时,他还是康熙原配妻子的叔父!就这关系,康熙肯定信得过他啊。

除了皇亲贵胄家的子弟外,皇帝偶尔也会从普通大内侍卫中选拔有能力的,信得过的人出任御前侍卫。

例如,和珅本来就是普通三等大内侍卫。因为他有文化,会办事,才被乾隆升任御前侍卫。

所以,御前侍卫都是皇帝身边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会害皇帝了。皇帝连他们都信不过,那就别当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