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人》:从四个角度看“出格”少女的成长历程

第一次看杜拉斯的《情人》,是在一个老师的推介之下。第一次读到杜拉斯的这部小说,觉得好特别,甚至还在笔记本上把小说抄下来。

我也一直迷恋这部小说,觉得:若为女子,不可不读,且可以反复去读。偶然的机会,看到梁家辉和一个小女孩演了这部电影,反复看了多遍,依旧觉得意犹未尽。

电影《情人》:从四个角度看“出格”少女的成长历程

少女

一、俗世中普通的少女,却有着别样的情韵

影片开头:十五岁半的少女,湄公河上的渡轮。穿着母亲的旧裙衫,磨损得近乎透明了,无袖,开领很低,腰上扎一条哥哥的皮带,镶金条带的高跟鞋,戴一顶平檐男帽,玫瑰木色的,有黑色带饰带的呢帽,红铜色的头发一大把垂在腰间。茶粉,樱桃色的口红。

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女呢?其实她是法国西贡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如果穿着学生装,混迹在学生之间,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可是,这样穿,虽然与她的年龄颇不相称,却格外显眼。她的身上似有一种张爱玲的影子,从小就懂得如何装扮自己,拿到的第一笔稿费为自己买了口红。很小的时候,就试穿过母亲的高跟鞋。

这样显眼的穿着,开始便在码头上成功吸引了一个开着法国流行的小汽车的中国男人的注意,这是一个风度翩翩,十分儒雅的中国男人。

约略长大的少女,心思细腻,内心敏感,她渴望一个情人的怀抱,获得一种慰藉。其实,也是让自己的美散发与被欣赏的绝佳之法。不是心计,却是自然而然之事。似乎每一个稍懂风情的女孩,内心深处便会有这样一种渴望。这是我少女时代的感受,只是许多少女都会压抑自己,努力让自己合乎规矩,成为世俗眼中的“好女孩”。却不知,在不知不觉间,既压抑了自己本身的个性,也未在适当的年龄散发出自我独特的美丽。

电影《情人》:从四个角度看“出格”少女的成长历程

而这样一位少女,她懂得的不是让自己如何“得体”,而是如何让自己“闪现自我的光芒”,释放自我的个性,如果我是一个站在码头的男子,我也会忍不住对这样的女孩多看一眼。不一定出于喜欢,一定是觉得她好特别,好有个性。她的身上,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只属于她的独特韵味,恰好在正当的年纪绽放。

二、平凡的话语和神态中传达出浓浓的爱意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吻在身体上,催人泪下。也许有人说那是慰藉。在家里我是不哭的。那天,在那个房间里,流泪哭泣竟对过去、对未来都是一种安慰。”

电影《情人》:从四个角度看“出格”少女的成长历程

性爱的场景几近疯狂,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角逐,胜负已经无所谓。对于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女,她要的,只是享受正当青春的美妙。而这个中国男人,却是个情种,爱得那样深沉。这份爱情有点像严歌苓笔下的扶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白人男孩,他痴迷于东方女子的神秘,动作,神态,小脚,甚至磕瓜子的动作中都含有某种情欲,这是属于他的独特的释放荷尔蒙的所在。但是,对扶桑这个备受摧残的妓女来说,这个男子,同其他所有的男子一样,几乎别无二致,从来也没记得过。不对等却还执着地爱着,直到文末,他打电话给她,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爱了便是爱了,没有退路,不计得失。所有的情话都是最普通的对白,似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恬淡,却道出了内心深处最诚挚的想念。

三、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清晰刻画

同样的一个场景:如一个小女孩在湄公河上的场景,分成好几个段落描绘出来,而且画面会在不经意间插入。在她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她穿的是几近透明的,母亲的旧裙衫,她的头发,她的脸庞,她的嘴唇,她的眉眼······

每一个细节都是那样清晰,可是它又那样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也许是年龄的缘故,也许因为是杜拉斯,她以这样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多年之前独特的这一个“曼妙的少女”,有些叛逆,有些“出格”,却是那样明艳动人。慢慢地,勾画出这个少女的轮廓,慢慢地,告诉我们她的故事,她周围人的故事。

她描绘在码头边遇见的那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开始只是一个形容词,在她遇见他的那一刻起,她明白,这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情人。他吸着烟,对于初次见面的女孩有些胆怯,出于中国男人的羞怯,他胆怯地递上烟,女孩拒绝了。于是,他们开始交谈。女孩坐上他的车,他们一起离开了。对于这个男人的身份,在后面的场景中又慢慢地展现出来。反复说他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很富裕,不满足于家里的包办婚姻。他是一个吸食鸦片的男人,身体柔弱。他有些萎靡,过着近乎放荡的生活······

所有的过往以一种絮叨的方式娓娓道来,很流畅自然,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过往,不加修饰,真实袒露。她的真实,近乎有些张爱玲笔下的刻薄,兴许是内心本就无所谓,所以电影对的描述几近无谓。

电影《情人》:从四个角度看“出格”少女的成长历程

四、历经沧桑,却依然有渴望

一个少女,从小面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母亲,一个只管问家里要钱,暴力的哥哥,一个瘦弱的无力反击他人欺侮的弟弟,她的内心是该有多绝望。可是她没有绝望,依旧以她想要的方式活着,而且活得那样自我,那样“豪放”。无拘无束,洒脱自然。

她知道,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她母亲也默认她这样的打扮,甚至是有些怂恿地让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外貌去向别人要钱。她的心中有恨吗?有的。对于她的一生来说,这恨,似乎就是在服一场绵绵久远的苦役。到最后,竟麻木了。她最后说:她只不过是站在那紧闭的门前等待罢了。以为在爱,却从来不曾爱过。以为一直在写,却从来不曾写过。

苍凉与无力,弥漫在影片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如果没有爱与寄托,只好站在远处,她依旧活着,怀着零星的一点渴望,在等待,也许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

俗世女子,在人间漂泊流离,却依旧感觉她的内心还有一丝眷恋,虽然不知这到底是什么。但是总觉得她内心深处还有微弱的热气,曾经她遇见的这个情人,我想,她会记得,她应该会记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