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笃信鬼神之说的美食家竟是清代著名才子

袁枚作为一个真性情之人,文学史上对于有褒有贬,有人认为他率真可敬,也有人认为他不务正业,生活随意。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会有人敬仰有人鄙弃。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1官宦之路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浙江钱塘,袁枚呱呱坠地,给家人带来了无限欢乐和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袁枚逐渐展现出“幼有异禀”的天赋,人生如开挂一般。

乾隆四年(1739年)袁枚参加会试,得到刑部尚书尹继善的帮助,高中进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相继担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治,勤政爱民,有良好的政绩,很得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14年(1749年)袁枚父亲去世,袁枚以丁忧辞官,在南京置随氏废园购改名随园。

袁枚任沭阳知县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毙者不计其数”。袁枚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厉管束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

袁枚离任沭阳时,百姓夹道送行,攀车饯酒,洒泪话别。袁枚在沭阳县衙手植的一株紫藤,至今仍生机勃勃,其叶蓁蓁,被列为沭阳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一个笃信鬼神之说的美食家竟是清代著名才子


2迷信算卦

袁枚四十多岁时,曾请相士算过一卦。相士预言,袁枚63岁得子,76岁寿终。到63岁时,袁枚果真老来得子。他就觉得相士算得准,料想76岁时大劫难逃。于是到了这一年,他深居简出,坐等人生最后一刻到来。

没承想,他竟挺过了这年除夕,这一挺,又多活了六年。既然向天借到六年,岂能不好好度过?于是,次年起,袁枚又开始了壮游。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重游扬州、苏州,到无锡,过慈溪。

3喜爱书籍

袁枚自幼喜爱读书,但是限于自身家庭贫困,很难有书看。他曾写过一首《对书叹》:“我年十二三,爱书如爱命;每过书肆中,两脚先立定。苦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感慨幼年求而不得愤懑之情。

在袁枚做官之后,经济上得到很大改善,袁枚看到好书就买。尽管他如此爱书,但只要有人来借阅,袁枚必慷慨借予。他的家中藏书多达40万卷,晚年却捐掉了十之六七。袁枚身为一代文豪,他觉得队书最好的方式便是“散”,即看完就捐赠给他人。这样一来既可敦促自己快速读完,又惠及别人。

一个笃信鬼神之说的美食家竟是清代著名才子


4游山玩水

六十五岁以后,袁枚开始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游过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写下了《周孝侯斩蛟台》《立夏日过天姥寺》等诗作。此外,他还绘制了《游雁荡图》,并装裱长轴,带回随园,悬挂壁间,供人观赏。同时由于喜爱品茶,所以他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并写下了许多茶诗。

5《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是今日中国饮食史上一部重要著作。袁枚自称“好味”,是一位美食家。正是因为性格随性,也出于对美食的热爱,他才能抛开传统文学家的偏见,总结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并加以记录,由此作出了《随园食单》这一在中国饮食界有重要地位的美食著作。

袁枚的《随园食单》不仅记载了许多食谱,还记录了众多的饮食文化。他用文学的语言讲述“吃喝”,是一部真正能称得上是“饮食文化”的佳作 。袁枚因此被后世学者誉之为“食圣”。

《随园食单》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包括“须知单”和“戒单”,这部分内容重点体现了作者的食馔审美思想;第二部分是菜谱,包括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等十二个方面,但没有一般菜谱的枯燥与流水线化,此部分也也得滋味盎然。《随园食单》是今日中国饮食史上一部重要著作。袁枚自称“好味”,是一位美食家。正是因为性格随性,也出于对美食的热爱,他才能抛开传统文学家的偏见,总结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并加以记录,由此作出了《随园食单》这一在中国饮食界有重要地位的美食著作。

一个笃信鬼神之说的美食家竟是清代著名才子


6饮食趣事二则

一次,某蒋姓朋友请袁枚吃了一道色泽美观、味道不俗的豆腐。袁枚当即索要食谱,朋友却不愿给。袁枚不甘示弱,表示愿重金买下,朋友仍不给。袁枚急了,当场给朋友鞠了三个躬。朋友见状大笑:“子才(袁枚字)不曾折腰事权贵,而今却折腰为豆腐!”说完,把豆腐食谱赠予了袁枚。

袁家有位大厨,别人重金挖他,他却不愿离开袁家。有人问他原因,大厨答:知己难,知味尤难。正是因为袁枚懂他以及他烹饪的美食,所以大厨觉得袁枚就是自己的伯乐,说什么也不离开袁家。后来王小余过世,袁枚更是“每食必为之泣”。袁枚晚年,又有一个厨师病死随园,他赋诗记之,并将其葬于随园。

一个笃信鬼神之说的美食家竟是清代著名才子


7赚钱之道

袁枚除了是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美食家还是一个合格商人,面对不同境遇有不同牟利手段。

袁枚第一个谋利手段是选择性受贿。所谓选择性受贿,就是看人下碟,一些人的钱不收,一些人的钱坚决收下来。对富人而言,袁枚是个贪官。野史记载:袁枚在江宁知县任上,因为枉断一宗富家争产官司获得巨额贿赂,这为他日后的辞官而归提供了最初的物质支撑。

第二个手段就是炒作。首先,他花费许多钱重修随园,修好了并不将其圈起来供自己一家人欣赏,而是故意拆掉围墙,让游客在园里随意游玩,目的是使人知道江宁城里有这样一个山美水秀境幽的地方。园子初具声名、有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他立马极力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激发那些热衷口腹之欲的人的兴趣。袁枚对饮食氛围也极有研究,每有客来,他都要叫人将餐桌摆到一些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之唱歌跳舞,随园的饮食生意非常火爆。当随园炒热,个人知名度急剧上升,袁枚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在园子里售卖《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他的书果然供不应求,属国琉球都有人专程来购买。仅卖书一项,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两白银。中年以后,各方人士争相请袁枚写应酬文章,袁枚来者不拒,墓志碑记、寿序谀文,只要给足银子,绝对服务三包,又大赚了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