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紅葉作書籤


淞雲詩話 | 撿來紅葉作書籤

淞 雲 詩 話

楊絮才飛柳絮至,

花容初謝餘容羞。

這裡,

既有彼岸的寧靜與喜悅,

亦有此岸的無奈與悲傷。

請聽淞雲詩話:

棧草吟風也識愁


七絕·題紅葉


撿來紅葉作書籤,

只把商秋笥裡添。

霜鬢猶知憐秀色,

斜陽一半入湘簾。


注:

此詩作於戊戌深秋

商秋:金秋。

笥:書箱。


紅葉是秋天的花信,秋因之而色彩斑斕;紅葉是秋天的玫瑰,秋因之而多情。紅葉是文學作品中的意象,文人雅士借它承載著自己的愁和樂。


關於紅葉的詩不計其數,而詩人淞雲這首《七絕·題紅葉》讀來別有新意。


“撿來紅葉作書籤”,詩人曾說“八月觀花不向春”(淞雲《七絕·關門山觀紅葉》),面對這如火的楓葉,詩人沒有花費筆墨描繪它,而是輕宕一筆描述出“撿來作書籤”這一舉動,詩情畫意般的意境便浮現於我們面前,這紅葉及詩人對紅葉的愛憐都化成了詩行,整首詩的感情基調隨之溫潤起來。


“只把商秋笥裡添”,詩人慾把金秋裝進書箱裡去,因愛憐而痴狂,近乎有些貪婪了。有了紅葉作書籤的鋪墊,這一句的誇張想象也顯得合情合理,虛實相生,深翻一層新意來。


淞雲詩話 | 撿來紅葉作書籤


唐人盧偓應舉時,偶臨御溝,得一題有絕句的紅葉,置於箱中。後來幸遇韓氏,她看到紅葉,感慨的說:“當時偶題,不謂郎君得之。”盧偓的一片的紅葉流傳出一段傳奇故事,也許在多年以後,詩人淞雲這隻裝滿秋色的書箱,也會邂逅一位深懂它的人,解讀這萬卷詩行,與世人分享其中的靈秀。


“霜鬢猶知憐秀色”,在人生的金秋季節,詩人更加懂得憐愛這美麗的景色,這裡既沒有時光流逝的哀嘆 ,也沒有霜染雙鬢的滄桑,詩句表現出的明朗清新的格調,啟迪著我們珍惜現在,把握擁有的好時光。


“斜陽一半入湘簾”,詩人有情,秋陽有意,一抹斜陽將愛憐的光照進了竹簾之內,如兩位惜惜相知的友人,訴說著歲月靜好。


統攬全詩,這首詩具有極強的畫面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溫婉含蓄的表達出詩人對金秋的眷戀。雖沒有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毛澤東《採桑子.重陽》)的壯志豪情,也沒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唐代劉禹錫《秋詞》)的激越鏗鏘,但它言欲盡而意無窮 ,令人掩卷遐想。


多少人貪戀春光,懷念過去的歲月,但願用金錢萬貫贖回青春。不知說話的人是否真心,我卻不曾這樣想過。年輕時那種對未來的憧憬、對未來不可預知的迷罔吞噬掉我多少的安眠和愉悅,不能再回去也不想回去。


淞雲詩話 | 撿來紅葉作書籤

人們常說“最美不過夕陽紅”,這是對過去美好日子的祭奠,是對生命無奈時最後的慰藉。人生中的秋天才是最好的時光,我們常說“過好當下”,應該指的就是這個年齡。


人生過半,曾經過往,生活中所有的憂愁和懵懂都被過濾殆盡,只剩下一份執念。我不敢說我看透了什麼,也不敢說我經歷過什麼,我以“不變”應“萬變”的處世態度回到了人生的原點,我還是年少時那個簡單的自己。


詩人在金秋裡看到秋光瀲灩,用紅葉作籤,抒寫一份詩情,擁有裝滿秋色的浪漫懷想,體味那斜陽入簾物我相忘的溫馨。從詩中讀到的這份明朗喚醒我對生命的體悟:不惑之年,最為可貴的就是看透之後,仍然一如既往的曠達,仍然一如既往的熱愛,仍然要把日子過成詩,把自己塑成最為本真的狀態。


淞雲詩話 | 撿來紅葉作書籤

到了這個年齡,不想再浪費光陰了。其實也不曾浪費,只是為碌碌無為找個託詞而已。站在這個時間點上,可以回望過去的日子,有成功的喜悅,有錯過的遺憾,有積累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往前看,還有一半的時間和機會等著你選擇,等著你重新來過。


到了這個年齡,可以慢慢品味生活,於人於事會有一份淡定和從容。幾十年來不停的行走,或緊或慢,生活雖然沒有厚待於我,但也不薄於我。現在越來越安靜了,獨享著屬於自己的時光,我喜歡這樣的狀態,讀幾頁書,解讀一段文字,藉故抒寫自己的共鳴,然後繼續走我的路,看我的風景。秋陽若能懂我,我何嘗不與其深深相擁?


天高雲淡,金秋的陽光依舊燦爛,拾一枚秋天的紅葉,寫滿我對秋的留戀。


淞雲詩話 | 撿來紅葉作書籤


淞雲詩話 | 撿來紅葉作書籤


作者小簡

淞雲 詩人,詞人,擅長經學,書畫,文字學。其人豁達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詩話作者 霞光, 中學高級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