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剛結束《遠見》這本書,關於職場規劃的,簡而言之是將職場劃分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應該作些努力與目標。夢想要大,前進的步子要小,制定小目標,堅持落實到位。每看一本書,能吸收加強一兩個觀點就是有收穫,此書加深了自己目標與規劃,並且從職場遷移思考至育兒上。

目標與計劃

結束了《遠見》,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哈佛女孩子劉亦婷》,大綱講的是劉媽媽如何將女兒送進哈佛的育兒過程,只拜讀了小部分。關於劉媽媽看到一本早教育兒書後,規劃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從幾個月便開始實施,心底再次強化了目標與計劃。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我們兒時的那個年代,孩子的成就大部分靠自己的天賦或是後天的努力,而我們孩子的這個年代,很多孩子已經被家長培優的大部分人都望塵莫及。比如國學小才女李尚榮,5歲時就已熟讀《弟子規》、《詩經》、《易經》、《黃帝內經》等等,黃磊的女兒多多7歲就開始寫英語劇本,12歲就翻譯了3本英語書。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他們的家長不一定設有多宏大目標,但一定有堅持做好每一天的陪伴、計劃與安排。為了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我也看了不少育兒類的書,也明白每個孩子特性、天賦有差異,家庭教育、環境、人力、財力也會影響到教育孩子的程度,我也無力太“雞娃”,但也不會太佛系、放養。

幼升小的準備

拼音之一

淇淇下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學了,座標廣州,上的公立幼兒園,上學玩得多,身邊的“牛娃””雞娃“也不少。疫情期間閒的沒事幹,入了常青藤爸爸的大語文幼小銜接課,學一下拼音及識字,每天打卡學一節,10-20分鐘可完成。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為什麼要學拼音?因為公立幼兒園不教,小學也不教,直接就上。而大部分家長在校外上了補習班,等到自己家孩子上小學時,很可能落後於人,有損自信心,所以適當學習,不至於差距太大。

數學之二

邏輯思維之前有簡單玩過,簡單數字加減法也在小賣部買賣遊戲中習得掌握。因為聽到她朋友在家寫作業,最近都自己主動要寫作業,並自己出題目,自己計算,這一點媽媽比較欣慰。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練字之三

之前自己也寫過總結過,學齡前不太建議練字,主要是手部肌肉沒有太長好。而另一方可參考的適當練字的聲音是這樣的,上小學的前兩個月,即暑假時給孩子報個寫字培訓班練習一下,要不然寫字太慢,小學的作業會寫得很晚,來自已經上了小學的家長的建議。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有些地區上完了幼兒園,還會有一個學前班上,差不多也是幼小銜接的過渡。適度的練習,可幫順利過渡適應小學生活。前天帶孩子在外面玩時,遇到她的一個大班同學,閒聊中瞭解到,他也有在家寫作業,媽媽給他每天的任務是寫3個字,昨天沒有寫,今天就寫6個。目標很小,任務量不大,每天堅持下來,相信小學也會輕鬆不少。

閱讀之四

​閱讀習慣很重要,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竇桂梅說"不閱讀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差生"的潛質。”還沒有培養閱讀習慣的,要與時間賽跑了,越小越容易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引導閱讀的方法也有很多,家長下功夫,尋找、激發、點燃興趣。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興趣之壓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興趣之上的,強迫的只會讓孩子厭煩牴觸。現在很多在線課程設計,都是將知識內容融入到遊戲環節中,比較吸引孩子,也受孩子喜歡。選擇合適的課程,並控制好看屏幕時間即可。

平時的教養中引導孩子對上學的憧憬:可以學習知識,掌握本領,本領越大越厲害。而最好的知識傳導不是通過說教習得,而是通過繪本故事傳達,引導、總結使孩子自己領會。

“雞娃”年代,幼升小的家長,至少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前些天睡前讀父與子的書時,其中有一節講家裡起火了,兒子不想寫作業,把作業本扔進火裡,這樣就不用寫了……之前媽媽總結過讀後感,淇淇這次自己解說: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收穫知識,得到本領……​


二娃寶媽,看書學習,思考育兒,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