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當被創作者闡述嗎?

魏青苗


我們說,藝術不需要創作者闡述,因為藝術家的創作主題、思想情感全部包含在其藝術作品中,剩下的就是欣賞者的領悟和解讀了,藝術家如果再作闡述豈非是畫蛇添足?

經典油畫《蒙娜麗莎》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蒙娜麗莎的微笑。人們對蒙娜麗莎的微笑作出了各種各樣的解讀,有的人認為這微笑很神秘,有的人認為這微笑很淡定,有的人認為這微笑很優雅,正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當時有不少人請教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是什麼寓意,達芬奇總是笑而不答。迄今這幅畫問世已經500年了,但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人們還在作著各種各樣的猜測。

《泉》是一幅經典的人體油畫,被許多國家列為人體藝術教學範本。畫中少女託舉著一隻盛滿泉水的陶瓶,清冽透明的泉水從陶瓶中瀉出,烘托出少女皎好的容貌典雅的氣質和純淨的內心。欣賞者在解讀這幅畫時可以領悟意會出其中的寓意,明白這幅畫的畫名為什麼叫《泉》。但如果讓創作者安格爾專門為此再闡述一番,是不是既無趣又無聊了呢?

很多藝術品的魅力就在於重在意會而無須言傳,欣賞者能在一次次解讀中不斷髮現它的內涵,悟出它的語境。白居易從琵琶女的琵芭聲中聽出了"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聽出了“別有憂愁暗恨聲,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燈影書畫


藝術不一定要用文字闡述,很多藝術品用再多的文字都無法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想法,畢竟作者創作時的靈感可能是被一件事或者一件東西一時激發而出,用太多的語言來解釋反而有點多餘,而且再多的文字也是匱乏的,也是無用的,畢竟那一瞬間的靈感藝術家自己可能也解釋不清楚。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他在一個聚會中,在醉意之下有感而發寫出了傳世經典,但酒醒之後他也為之感嘆,自己臨摹自己的作品也寫不出經典,那當時他創作時到底是什麼樣的心境,無人可知,他自己都說不上來,更不要說別人。

還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當時顏真卿悲憤交加,內心的感受是沒有辦法用語言來發洩的,所以他提筆疾書,從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他的悲憤程度,但是用文字卻貧乏了,無力去展現那種心情。

當然也有很多藝術品是可以用文字去闡述的,尤其是西方藝術,大部分很直觀,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也很清楚。

以上是我的一點觀點,大家多批評😃

下圖為黃公望的《富山一角》與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拾藝軒


文字和語言與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有著很大的區別。語言文字是最常用的交流和表達方式,清晰、易懂。但若用語言文字對一段音樂、一幅繪畫作品進行闡述,實際上就是在“跨學科”“翻譯”了。同時,很多藝術家是在用語言文字難以表達的情況下才用其他的藝術手段進行創作的,能用文字寫出來,就沒必要費勁巴力地再去進行藝術創作了;也有很多的藝術品又有著很深奧難懂的意義,只可意會又難以言傳。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作品《吻》

藝術本就是很主觀的產物,藝術家創作也是很自我的表達,他通過藝術品將自己的想法闡述出來,至於其他人怎麼思考這是無法控制的。因為藝術創作和藝術理解往往與作者和受眾的知識基礎、生活經歷相關,因此,同一件藝術品,創作者和受眾的理解常常不同,甚至大相徑庭。這也許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吧!在此,引發受眾有感而發的共鳴比起去做統一的理解則更為重要。

因此,如果說需要作者的闡述的話,一般只需要作者進行一些簡單客觀的介紹,比如藝術家的個人成長經歷與過去創作的藝術作品,創作靈感的來源,採用的創作手法等就足夠了,其目的是為了讓受眾瞭解創作背景就好了。作品闡述只是用語言文字對觀眾進行一個引導,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受眾對於藝術作品的深入理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為了讓一些藝術品容易理解,作者也可以設定個有解讀意義的標題,以集中受眾理解作品的範圍。比如,西方交響樂作品中的標題音樂出現是相當晚的,以前都叫做某大調某樂器某協奏曲,或者多少號作品交響曲的。這些無標題音樂一直沒有妨礙大眾對於莫扎特、貝多芬作品的理解!

具體來說,越是經典、寫實和具象的藝術作品,實際上可以闡述的越少,因為作品本身具有容易理解的表達;而抽象、個性化的現當代藝術作品,需要相對詳盡一些的作者與創作背景的介紹以及藝術風格流派背景知識的普及。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我覺得,並沒有這個必要。

有這樣一種說法,文藝作品一旦被作者創作出來,它就和作者本身沒有什麼關係了,剩下的,便是與讀者相關。

藝術的內在價值,也就是美學價值,它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帶給人們想象與感受的空間,從而獲得審美的享受與無限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欣賞著發揮著主觀能動價值,同時藝術彰顯了其作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的內在表達非是一成不變的,並不是說和作者創作其時的想法完全相同才是對的。既然這樣,作者又何需做自我想發的闡述呢。

從承載文化的角度看,藝術是最為貼近文化發展脈絡的承載形式。藝術品是學者研究地域、文化、歷史等的重要材料,是不同文化體系間溝通交流的鮮活素材。藝術品可以超越作者而進入整個文化圈,成為後人的研究對象。

《道德經》中有句話叫做“大音希聲”。真正的藝術之美是難以用語言來闡述的,創作藝術之時是其美學價值達到高峰之時,而作者如果去刻意闡述,似乎就少掉了其中的許多滋味與意境。正因為言不盡意,所以得意忘言吧。



人文說苑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闡述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表現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藝術作品是闡述藝術家思想情感的胸懷,藝術手法的展示,個性風格的詮釋。藝術應當被藝術家所闡述,反映出時代在發展的新風貌。



一、藝術是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表現出來藝術特色的個性風格,反映社會生活現實狀況的真實現象,闡述藝術家的立場和觀點,具有時代性、民族性、階級性等特點。藝術沒有藝術家闡述,就失去了藝術作品藝術價值和個性風格,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



二、藝術家應該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以自己的審美情感,反映我國經濟建設以及各方面的新氣象。藝術家的思想情感總是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形象緊密相連,表現出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相互統一性。



三、藝術家只有深入社會生活體驗出各方面的感受,闡述自己的三觀正能量,積累大量的原始材料,通過自己藝術手法,把提取的原始材料經過藝術加工,創作出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藝術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極大地滿足人們對文學藝術的需要。


黃智637


藝術能否被創作者所闡述?我覺得這是藝術創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主觀性極強。實際上,這是一個簡單的表現形式和內容的問題,形式是指事物和現象的內容要素的組織構造和外在形式。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並舉,指的是藝術作品內部的組織構造和外在的表現形態以及種種藝術手段的總和。

一是內形式,即內容的內部結構和聯繫;

二是外形式,即由藝術形象所藉以傳達的物質手段所構成的外在形態。在任何藝術作品中,內形式與外形式是結合在一起的,只有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藝術作品的內容才能夠得到表現。藝術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時代性、變異性等特點。構成藝術形式的要素有:結構、體裁、藝術語言、表現手法等。

藝術表現並不是依靠創作者的闡述,有沒有都沒關係,不影響藝術本身的水平高低。



陝西藝娃


嚴格來說可能大家對藝術的闡述見解不同,但是我有時候覺得闡述是有必要的。讓觀者知道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但有時候又覺得這樣信息傳遞是不利於觀者主動思考的,不去看作品簡介反而有自己的新解讀,也能更全面地擴展開對這件藝術品的討論,這會是個值得讓人思考的命題。

所以大家覺得藝術需要被闡述嗎?反過來問藝術需要被解讀嗎?

對藝術品的闡述,不連接“知道”,更不等同於後來題主所說的“陳述”。如果說是“陳述”的意思,也就是等同於“介紹”“描述”,那藝術需要描述嗎?需要。很簡單,也不是為了讓觀者知道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而是對藝術作品進行客觀的陳述。

用最簡單的方式,比如:“這段視頻是藝術家在某處駐留時,為某種情況下的某種人拍攝的,記述了他們怎樣一個狀態”、“在這個行為裡,藝術家某時某刻在某處做了何事”,即最為簡單的客觀陳述,但一條規則,越具象類的作品,需要越少的描述,因為圖像本身具有陳述能力。比方照片比繪畫更直接,具象繪畫比抽象繪畫更直接等等…

但很多時候這種信息傳遞是不利於觀者主動思考的。藝術作品旨在真實世界中產生迴響,觀眾的主動思考只是迴響中微弱的聲音,這個聲音如果沒有描述和闡釋,就會接近完全消失。

描述和解讀存在的意義在於此,讓觀眾意識到自己對其認知和藝術作品本身背後的不可見物的距離。


曉曹兒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藝術品,應不應該被創作者闡述?

中西方美術史上,湧現了許多經典傳世的國畫,油畫

相信每一幅經典流傳的畫作,畫家都有其明確的創作目的,創作意圖,創作主題

都說,意在筆先

畫家開始動筆創作之前,其創作目的和意圖,,畫面的構圖,色調,意境,差不多已經在腦海中形成了胸中之竹

中西方美術史上,許多載入史冊的大畫家,進行繪畫創作,都有明確的創作意圖和目的

比如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其創作目的是通過畫自己眾多情人,表達自己獨特的立體幾何創作語言。

俄羅斯巡迴畫派的畫家們,繪畫創作是為了記錄俄羅斯某時段的歷史事件

印象派畫家莫奈的創作意圖,是為了表現大自然,不同光線下,不同的瞬息萬變的色彩關係

西方傳統寫實的古典油畫,畫家們的創作意圖是為了表達古典美,聖潔的美麗

一個畫家的創作意圖很明顯,下筆之前畫面效果就瞭然於心,就算創作中途,其色調,構圖,或者節奏有些許的變化,但是大體結構骨架已經在下筆之前定型了

如果一個畫家的作品,被觀眾問及創作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創作這幅畫,如果畫家自己都說不出來,那就讓人大跌眼鏡,所以畫家還是可以簡單闡述一下創作這幅畫的目的

一個畫家,創作一幅作品時,雲裡霧裡,毫無頭緒地創作,那麼創作出來的作品肯定是無厘頭的畫作,毫無結構,毫無章法,毫無主題

但是,個人拙見,其實畫家的作品,沒必要闡述清楚

許多經典流傳的油畫作品,正是因為自身的神秘感,所以才有了經久不衰流傳的魅力,值得後人探索,猜測,研究

比如曠世奇才達芬奇的經典畫作《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的原型,後人猜測了幾百年,有人說是達芬奇自己,也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原型是絲綢商人的妻子,還懷疑與達芬奇存在情人關係,也有人說蒙娜麗莎是名妓

如果當時達芬奇闡述清楚,蒙娜麗莎的原型是誰,蒙娜麗莎的背景為何貌似有外星人,為何蒙娜麗莎的眼神裡面蘊含神秘字符,為什麼蒙娜麗莎沒有眉毛,為什麼蒙娜麗莎背後蜿蜒的山脈裡流淌一條血河?

那麼,這幅作品就不會顯得神秘而深邃

蒙娜麗莎,不僅僅是經典流傳的名畫,同時還給後人留下許多神秘的魅力,值得後人一直探索下去

所以如果畫家闡述自己一幅作品的創作意圖,那麼藝術不再神秘

所以有時候還不如讓觀眾自己體會品味一件藝術品的意境和精髓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藝術就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或者說是闡述。

無論是時間藝術:(音樂、文學),

還是空間藝術:(建築、雕塑、繪畫);

亦或者時空藝術:(戲劇、影視、舞蹈)等等。

當然,不同藝術所用的表情達意的方式是有區別的,這是有藝術本身的特徵決定的。

比如:

繪畫中,色彩、線條、構圖就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

書法以點畫、線條、墨色等為主要工具,來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

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傳遞舞者要傳遞的思想。

文學是通過字、詞、句、篇來體現藝術意象。

如此等等……

藝術如果沒有了思想表達,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人,藝術也就失去了意義。

個人拙見,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宋小榮說黑道白




圖文【藝術創作是指創作者以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所闡述的一定的創作方法】



一.創作者通過對社會現實生活的觀察、分析、理解、體驗、加工、提煉及研究生活體材的方法。

二.創作者通過上述活動,創作出藝術形象,塑造出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



三.創作者樹造的文化藝術是人類為自己審美需求而進行的精神食糧的藝術活動。

四.創作者的藝術追求是純粹的、高級形態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審美創造活動。



五.創作者的藝術創作,他是以社會生活為腳來本,但並不是簡簡單單地來複制與闡述社會之生活現象,而實際上是一種不同於一般的審美創造與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