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录取率?

用户9818608257115


职教中心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这几年公立高中扩招,私立中学放开限制以及各地方中专、技校抢生源大战,再加上很多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认为读中专技校就是当工人,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孩子读高中将来考大学,导致很多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例如职教中心招生困难。生源是职教中心生存之本,没有学生那再好的学校也办不下去。要提高录取率,增加新生入学率,多招生:

第一,学校要有专门的人的招生部门,新学年开学根据新生入学和学习情况、身心特点和学校优势,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在寒假期末考试前就选派招生团队去生源多的县区进行招生宣传,同时学校的新媒体:微信、微博以及网站都要设立专门的招生栏目,24小时网上答疑。在宏观上先进行招生铺垫和理论准备。

第二,上半年开学,先对招生团队进行培训,同时学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台师生招生成功奖励措施,无利不起早,重赏之下必有能人,带动全院力量投入招生。

第三,周末以及节假日让返乡学生把学校招生简章带到家乡或母校进行宣传,尤其让初三生多多接触,从思想上让他们知道学校的情况和特色。

第四,招生团队要定期下乡宣传和培养不同地区招生代理,想办法和各县区教育部门和初中搞好关系,争取走进学校为初三学生进行招生宣讲,让初三孩子从心里上感到这个学校很靠谱,我们初中都推荐它。

第五,不辞辛苦走进乡村田间地头,走进庙会集市,走进农户大队,走进村庄小区,哪怕走进每一个初三学生家里,让家长知道学校,打出学校的名气,走到地方越多,人也会更认可学校,千万不能怕辛苦,要知道私立中专招生团队恨不得住到学生家里。

第六,多与初三班主任搞好关系,让他们帮助宣传,前提是许以利益,他们的话对于学生那就是圣旨,招生最有效果。

以前做过招生,希望现在还有效果。


藤筹劲草


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事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事关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新类型,横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为适龄青年提供进入高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探索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什么是高等的质量?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这是伴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在探索和争论的重要问题。四川省绵阳市市长说,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需要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山东省枣庄市市委书记赞赏枣庄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把更多学生留在当地就业发展、为当地加快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做法。他们的要求,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追求的质量?当有关部门公布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次于最高的“985”院校,高于其他本科院校时,很快有人提出异议:就业率高能不能等同于质量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能够和本科院校比吗?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再一次引起争议。


以学生发展作为高职质量年报的主线,鼓励高职院校树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学生发展既是高职质量年报的第一部分主题,也是主线。首先,高等职业院校要为学生潜能发展做出贡献,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从入学到毕业这三年得到持续提升。按照现行高考分批次录取的招考体系,高职学生一般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经过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变化,正能量得到持续提升。其次,在近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对学生与家庭而言,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阶层,面临着“读高职能不能就业”的考量,他们最关心的可能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能不能找到工作,收入水平如何?为此,我们采用了培养质量“计分卡”概念,把人们最关心的信息浓缩在几项关键指标里进行展示,使人们对现状或结果一目了然。


以教学改革作为高职质量年报的重要部分,引导院校更新办学理念,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通常假设,当“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如何培养人”就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尽管这一复杂问题经常被简单化为成本、资源、声誉和生源优势的评价。但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文件明确的高职教育使命尚未细化为每个院校的使命;另一方面是高职教育大发展的时间不长,不仅面临着投入和资源等问题,还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高职质量年报的第二部分以教学改革为主题,倡导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资源水平,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以促进高职教育的使命达成。


将政策保障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环境指标,鼓励院校由等待政策资源向主动争取政策资源转型。高等职业教育相比普通大学教育缺乏资源和生源竞争优势,要达成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高职质量年报的第三部分重点关注政府的投入责任和政策支持。


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贡献力指标,鼓励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使命。高职质量年报的第四部分以高职院校的服务贡献为主题,对这一重要使命的达成度进行评价。2015年起高职质量年报使用“服务贡献表”,它包含了几项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贡献性指标,如毕业生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以及公益性培训服务规模等,以量化反映高职院校重点服务地区和行业发展的贡献。首先,高职教育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做出明显贡献。新型城镇化是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地方政府将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地校一体,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落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显现了人才吸纳、人才回哺的人口集聚效应,有效提高了城镇普通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办学重心下移,成为地方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其次,高职教育在服务农业现代化中实现自身增值。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直面农业、深入农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校涉农类专业能否真正服务“三农”,毕业生能否“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关系到县域经济转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近10年来,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一直具有较好的对口率、稳定率和服务“三农”贡献率,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农技服务,科研经费不断取得新突破,社会服务能力连年提升,学校在为“三农”服务中体现了自身价值。第三,高职教育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提升了能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均衡,中小企业异军突起,但其技术技能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逐步显现。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技术研发服务,培养紧缺人才解决企业难题,有效解除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2015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第四,高职教育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要求各地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以招收当地生源为主的高职教育,在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的统筹下找到了施展身手的更大空间,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教学与行业用人单位对接,不仅为当地新兴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在国家重点支持的航空航海、高速铁路、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认可。

尽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还有待深入研究,但我们希望能够加快达成共识,因为它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及其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对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将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建戈说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型,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职业教育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应该结合实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1.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刚开始我们说了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人才,但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不是很强,所以素质很难得到保障,这就让学生形成不好好读书学习的不良风气,所以需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 教育水平,职业院校的师资比较少,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所以职业院校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专业的学校,一般来说家长不认同职业教育,认为这种教育不利于学习,导致职业教育难以发展,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混乱的环境,改善家长的认可度。
  3. 管理方式的欠缺,在职业学校的同学他们处于叛逆的阶段,管教的方式严厉或者宽松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