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黄草原上的教书匠


这个问题我以前就思考过。因为我本人生活在城市,弟弟生活在农村。我家一个孩子,弟弟家两个孩子。

说到教育,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1 家长的教育意识。以前看过一个帖子,“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的家庭女人生了孩子做全职妈妈,而农村却很少有全职妈妈?”我觉得大概率是城市家庭更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了。确实有很多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专注力的养成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养成的。

2 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里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国际国内的大品牌都有入驻。而农村虽然近些年也开始有补习班特长班了,但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绝对比不上城市的大型学习机构。另外城市里还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书店。

3 学校的优质师资。城市学校由于有良好的工资待遇和教研实验方面的便利条件,更容易吸纳优秀的教师。而农村学校在这方面就逊色了很多。

4 情商养成培养。为什么把这点放在最后呢?因为我觉得这点最为重要,也是古往今来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差距最大的地方。情商培养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孩子各方面的眼界和认知。这个需要孩子自己充分的认知和体会,还需要各个方面的信息积累。比如旅行、集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还比如玩伴的素质,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影响他们的情商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看法。




翚尚雲来


乡村教育到底缺乏什么我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

之前我一直在市里读书直到我上初三因为种种原因只好回村上学,初三是中学最重要的一年。虽然每个学生都特别的勤奋学习,学校食堂每天的补助也不错,但乡村师资还是成问题,学校的设施成问题。

先从学校设施来说,一个年级就两个班,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说白了普通班都是些小混混全班没一个学习的,实验班大部分都是想出人头地,去外面上高中。可教室的设施太破了每个教室最后面都烧着一个火炉,全班每个人都需要值日烧炉,最为一个市里长大的我根本不会。一入冬都得把教室窗糊好,不能有一丝的缝。每天早上值日生都得早早的先去学校烧炉子,还得要保证一天都烧的通红,可一烧火炉就是一教室的烟。就这样穿棉鞋的我还经常冻脚。

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差,虽然没有一个老师带几种课程,可他们讲课的水平也一般,有时候有好多学生都听不懂,再讲几次感觉也是不怎么懂。我清楚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老是愿意用方言版普通话围着走道念课文,好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困了。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

这就是我觉得乡村教育所缺乏的。


一人一世界一拾一悟空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拿我老家来说说。

我老家是一个小村子。从村子到镇开车30分钟左右,再开过1小时到县,不算是很深山的村子。村里有一个小学,小时候村里的小孩都是在这间小学读书。

缺乏老师。我读书时,学校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校共有8名教师,最多的时候有12名。这些老师通常的一人教几科,比如班主任即是语文老师,也是音乐老师,自然课老师。是教一年级的也是教二年级的。师资是严重不足。乡村师资不足不仅仅是我读书那时,就是现在也一样的,我的一个姐姐是在一个村小学教书,她现在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二年纪的语文老师,因为是她是读音乐出来的,所以又是一、二、三年纪的音乐老师。就是因为她学校的老师不够。(下图为网络上下课老师敲铃,我读书那时就是敲铃上下课,很有回忆感)

教育水平降低。现在我老家的学校任教老师除了以前一直在教的老师外。就是代课老师了。这些代课老师不像老教师那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不像师范院校的老师那样有教育基础。但没有办法,老教师年龄到了要退休,学校找不到新老师,为了学校正常转运,只能选择代课老师,这就导致乡村教育的教育水平低。

生源减少。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乡村的小学,缺乏老师且教育水平降低。为了然孩子在自己经济能承受范围内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有的家长开始在镇上、县里租房子送孩子到镇上的、县里的学校读书。我老家的村小学,从我读书时一个班50多将近60个学生,到现在一个班只有30多个学生。

希望各方面能重视乡村教育,将来乡村教育的环境能有所改变。


栗儞


我曾在农村学校工作了20年,后来招聘至城区学校,连续12年,每年4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到农村学校调研、督导,走遍了全市所有乡镇学校。因此,对乡村教育这块比较了解。深深感受到乡村教育需要振兴,它缺乏的地方太多。

一、缺乏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乡村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超编缺员现象。单从数量讲不少,师生比远远高于城区学校,城区每个老师平均要教20多个学生,农村平均10个左右,甚至只有3、5个,像带研究生一般,有一所乡村初中100多个学生,有40多位老师。我还到过一所村小,7个学生,却有4位老师。你能说乡村缺教师吗?数量不缺,但结构不合理,年轻优秀老师招聘进了城,剩下的老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音、体、美学科教师稀缺。据说,有一个学校还请了5位体育和音乐代课老师。

农村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城区学校每年都从农村招聘优质师资,一茬一茬像割韭菜一般。虽然农村也有师范生分配,可是农村毕竟留不住他们。几年后,他们的业务一成熟,就参加招考大军,迟早要离开乡村。

教育局为提高乡村教师质量,采取了教师支教、交流、送交等措施。支教,是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一至二年,确实能短期缓解乡村学校的教师荒,可一二年后,他们是哪里来哪里去。交流,是学区内教师异校流动,一般是教师多的向教师少的学校流动,也是一至二年,但又有几个校长舍得把好教师流向他校呢?送交下乡,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上一节观摩课,供乡村教师学习。对乡村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但杯水车薪,非长久之计。

二、缺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

有人讲,乡村学校办学设施比不上城里,影响了乡村教育的质量,这是不对的。近几年来,通过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政府免费添置了足够的教学设施,新建了教室,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有的比城里好,生均面积、生均图书、计算机生机比都远高于城里。问题是,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学科不能正常开设,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满利用。我们曾一所学校发现,学校的钢琴生了锈,计算机堆在那儿没有进机房,科学实验器材还没开箱。

国家课程都无法保证正常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本没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一,上课、做作业,循环往复。没有正常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在特长培养与个性发展方面是一块空白。

三、乡村教育缺乏最多的是家庭教育的配合与补充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60%以上,有的高达90%,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们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吃饭穿衣,无法过问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直接丢在邻居或者亲戚家。这些孩子每天很早就到路边等校车,晚上再由校车送回家。他们没有机会参加各类俱乐部活动,没有人辅导他们功课,也没有丰富的课外书可读。最难熬的是,孩子们想念父母,有时,要等到清明、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

乡村教育缺乏优秀的教师、丰富的课程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希望更多的人能关心和支持乡村教育,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能同样享受良好的教育。


万水千山行路人


所谓的乡村教育,就是指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也包括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育建设。从目前我国的乡村教育情况来看,我国的乡村教育缺乏以下几点。

基础设施

乡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就我老家村里的小学来说,校舍还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已经出现屋顶漏雨的情况,而且由于当时没有考虑排水问题,下大雨时甚至会出现积水,有时不得不听课。

随着电脑科技的兴起,城里的小学基本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农村学校,尤其是大部分小学都还没有配备。

除此之外,体育设备、餐厅等配套设施都很落后,甚至缺少。

师资力量

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城镇化的发展,都在成立买了房子,加上成立学校的待遇好,都想法设法调回城里。部分特岗教师,一到3年期满,就调回城里。有的甚至不到3年的期限,就被城里学校借调。

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文凭和文化素质偏低,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有的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存在教师不会使用的问题。

生源不足

生源不足已经是农村教育的发展瓶颈。由于设施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及城镇化发展,农村教育深入的发展的怪圈,大部分农村家庭想法设法送孩子到城里上学。有的由于不能上公立学校,就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就读。我爱人在一个私立学校教语文,他们学校初中生近2000人,小学生近1000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

扶持政策

除了城镇化的因素,各项对农村教育扶持政策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当地政府喜欢把资金和资源用于改造城区老学校,建设新学校,从而带动周边房价上涨,土地升值,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农村教师的收入也大大比不上城里的老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没有政策倾斜。

希望农村教育问题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质量,留住孩子,就留住了农村的勃勃生机。


濮阳所见所闻


看到这个问题,我最近是深有感触。因为一直做培训行业,去年转战乡镇,看到了我们的乡村教育。

到底缺什么呢?

最缺的就是家庭教育。



乡村相对于城市,就是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这就影响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小时候,听说的那些叛逆的好像都是城市的,他们有资本叛逆啊。而现在,乡村的叛逆孩子太多了。跳楼,和父母当众争吵,打骂父母,让我目瞪口呆。



首先就是家长的教育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其次就是误解了现在很多教育名词,比如说:青春期,叛逆......当下的教育和80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家长们还在用父母教育自己的那一套来教育孩子,这不是又回去了?



两代人在两条平行线上,没有交点。而且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做出这种举动就是因为青春期,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可能吗?所以,纵容、妥协、百依百顺造就了这些行为。



孩子是无辜的,都是天真可爱的。但是我看到了他们的无助、无奈和无力。我看到一个初中生在自己的空间里写她的妈妈,都是鄙视的语言。说自己的母亲天天骂别人,去却不知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看到这个真是让人感到心痛!心痛啊!所以,一定要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和孩子与时俱进。

当然,这并不是家长的错,但是我们自己如果能逐渐意识这个个问题,就不会这样。乡村也有很多 优秀的孩子,他们健康成长,只不过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学校教育逐渐平均分配,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这里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家庭教育。


你长大我变老


很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

我父亲从事乡村教育多年,现在退休在家赋闲,我的求学历程经历了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所以对于乡村教育略了解一二,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第一,师资和生源匮乏。

个人觉得这个因素占主体,乡村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工资待遇相对滞后,所以乡村留不住人才,优秀的教师被城市学校挖走,城市教师不愿意来,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把乡村学校当作临时跳板,不会呆的太久就想办法进城了,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生源也是一样,天资聪明的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则被父母选择去了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另外还有的孩子随父母打工也去了外地,剩下的大多无心读书。

第二,基础设施简陋。

乡村的校园普遍简陋,校园面积小,教室少,课桌板凳破旧,缺少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课和实验课根本无法开展。随着地方教育的整合,学生数很少的学校被并到了本地中心校,就这样生源总量数还是远远不及城市学校,所以师生少政府也就不愿加大投入,投入少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恶性循环。现在回到初中母校,当年的瓦房校舍还在发挥余热,老师要么调往城市,要么等着退休,物是人已非!

第三,工资待遇稍显不足。

早些年间,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待遇还是有差距的,俗语说“安居才能乐业”,所以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有课就上没课就走是常态,没课的时候打打麻将,喝喝酒,钓钓鱼。不过这几年国家正在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工资待遇已大幅上涨。每每遇到乡村老师,谈话中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待遇提高的幸福感。

第四,缺乏有效的管理。

很多乡村学校的管理和城市还是有差距的,城市学校有打卡坐班,打卡实行的是指纹或者面部识别(刷脸),考勤结果和绩效工资挂钩;乡村学校教师相对自由,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静下心来搞教育”,但教师是良心职业,只有静下心来钻研才能对得起孩子叫我们一声老师啊!

所以,乡村教育首先要解决教师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留下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加大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让教师有展示的平台;做好科学化管理,让教师静下心来做教育。

我们不能“只仰望星空而不见大地”,希望国家能继续关注乡村教育,乡村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明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拥抱世界的美好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村教育感受颇深,一言难尽~

我们小时候,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纪甚至几个年纪所有的课,而且老师学历水平并不高,甚至连普通话都讲不清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已经不错了,有些甚至只能传递书本上60%左右,这谈何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知识视野,也没有什么启发性的人生哲理;父母的角度,有些父母本身文化水平极低,甚至文盲的都存在,对孩子动辄口出俗语,棍棒夹击,这又能引导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孩子自身每天接触的不是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就是无尽的农活,他们大多数都看不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加油2次方


大家好,我是大雪儿,我来自农村小学乃至高中都是在农村。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们接受的东西,学到的东西,启蒙的东西,就是从农村教育里面得到的,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农村教育又改变了什么,农村孩子拼命的努力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1.教育资源缺失

教育资源涉及的东西很多,老师,校舍,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教育资源,但是农村各地发展部平衡,这些资源也就分布不均衡,就造成了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就拿我们小时候来说吧,一个老师身兼多职,我们也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还都是一个人教,当然有时候还教多个年级,其实是老师不够,老师不够也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村里面的小学,小学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

2基础设施

也就是教育设施,书桌,教室,宿舍,食堂,课外活动场所,等等也都是农村比较缺少的,教室能基本满足,但是农村寄宿的学生可以说是占了大多数,但是宿舍就可能不够,有时候几十个孩子住在一起,非常的拥挤,当然更没有课外活动场所,除了读书放学吃饭,孩子们也没有其他活动。就像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等到高中才接触到电脑,去到城市,不知道电脑怎么开关机,而城市里面的孩子,却从小就接触了,而差距也就来了,城市的孩子多才多艺,农村孩子,除了读书啥也不会。

3.结构单一

农村基本的义务教育就是教学大纲来进行,并没有其他课外的活动或者扩展,当然单一的另一个方便,就是除了学校教会你东西外,家庭,父母是无法教会你什么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农民,对于教育想重视,但是却无能为力,如今不再为学费发愁的时候,而对孩子的教育也无能为了,有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孩子读书还需要承担生活和精神上的重担。

农村孩子读书,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方面的发展,就是学习考试,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而很多孩子,等到高中,来到城市,看见这么多的新鲜玩意,突然对这些有兴趣了,但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了,还是只能埋头读书,考成绩来弥补不足,今后进入到社会,也会因为性格和很多方面能力的不足,也会寸步难行。



大雪儿35


教育资源缺失

教育资源涉及的东西很多,老师,校舍,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教育资源,但是农村各地发展部平衡,这些资源也就分布不均衡,就造成了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就拿我们小时候来说吧,一个老师身兼多职,我们也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还都是一个人教,当然有时候还教多个年级,其实是老师不够,老师不够也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村里面的小学,小学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

还记得我们读书的那时候,村里的学校,老师跑了又来,来了又走了,最终还存在很长时间没有老师,唯独一个老师还是村里面的人去兼任,所有说条件相当辛苦,几十个孩子,三个年级,都是一个老师来教,那时候也根本谈不上读书,这只是曾经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如今可能改变了很多,把学生集中起来,多招些老师来,这样可以缓解一些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基础设施,也就是教育设施,书桌,教室,宿舍,食堂,课外活动场所,等等也都是农村比较缺少的,教室能基本满足,但是农村寄宿的学生可以说是占了大多数,但是宿舍就可能不够,有时候几十个孩子住在一起,非常的拥挤.

当然更没有课外活动场所,除了读书放学吃饭,孩子们也没有其他活动。就像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等到高中才接触到电脑,去到城市,不知道电脑怎么开关机,而城市里面的孩子,却从小就接触了,而差距也就来了,城市的孩子多才多艺,农村孩子,除了读书啥也不会。

结构单一

农村基本的义务教育就是教学大纲来进行,并没有其他课外的活动或者扩展,当然单一的另一个方便,就是除了学校教会你东西外,家庭,父母是无法教会你什么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农民,对于教育想重视,但是却无能为力,如今不再为学费发愁的时候,而对孩子的教育也无能为了,有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孩子读书还需要承担生活和精神上的重担。

农村孩子读书,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方面的发展,就是学习考试,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而很多孩子,等到高中,来到城市,看见这么多的新鲜玩意,突然对这些有兴趣了,但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了,还是只能埋头读书,考成绩来弥补不足,今后进入到社会,也会因为性格和很多方面能力的不足,也会寸步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