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老師對學生有適當的懲戒權對學生的成長有好處,你怎麼看?

神仙老頭7051


我認為老師對孩子有適當的懲戒權對學生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當然這不包括打罵學生。

其實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老師和家長都一樣的,都有義務教育孩子。只是時間段不同而已,老師的時間段是在校期間,而家長的時間段則是終身。有時候家長說話沒老師好使,所以孩子對老師的尊重還是比較清晰的,這也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在學校尊重老師,一定要聽老師的話。相信家長都這樣教育過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在學校期間也是這樣。那麼他在學校時出現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是很正常的。那麼老師對他的管教也是理所當然的。有些孩子好動,或學習不認真等原因犯錯誤,就需要老師來管理,老師對學生肯定是教育在先的,只有當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時,老師才會對孩子有所懲戒,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家長在家裡教育孩子時,遇到同樣的情況,或許會採取同樣的方式。所以,應該能理解老師的心情,都是希望孩子不再犯錯誤,改掉壞毛病。

有的孩子就比較頑皮,老是愛幹一些出格的事,老師或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評不起作用,所以老師就會採取一些適當的懲戒措施,為的是讓孩子能不再犯這樣的錯誤,跟家長的心情是一樣的。在古時侯,老師會拿戒尺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雖說,我們並不主張打孩子,但老師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適當的方法懲戒一下孩子,比如說:課堂罰站、罰學生抄作業、打掃衛生,這都是情有可原的,是能夠理解的。懲戒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不犯或少犯錯誤。

小樹需要修剪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當然,並不是主張懲戒孩子,而是在沒有更好的辦法的情況下,採取一些適當的懲戒,以便讓孩子能夠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不可重複性。總之,一切還是從教育出發,每個孩子的心性和性格是不一樣的,要鬆緊有度。





淡香雅靜


最近有很多討論,學生犯錯後,教師可不可以懲戒?如何懲戒?懲戒的邊界在哪裡?近日,兩個地方法規的出臺讓這些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9月末,《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出臺,專章探討學生教育懲戒。其中規定,學生違紀可由家長陪寫檢討書,針對一些違規行為,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慢跑”,並明確與體罰或變相體罰作出區分。10月中上旬,河北省出臺《河北省學校安全條例》,其中規定,學校對不遵守校規校紀、有欺凌和暴力等不良行為的學生,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必要的懲戒措施。

文件出臺後,立即引發關注和討論。記者走訪了一些專家和教育工作者,不少人對教師擁有“懲戒權”表示歡迎,但也有一些一線教師認為,“對教育現實生態的改善不大”,教師擁有懲戒權,是喜是憂?記者深入一線,探尋真相。

專家:“通過立法賦予教師懲戒權很有必要”

對於教師擁有懲戒權規定的出臺,很多人表示歡迎。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聖足認為,通過立法賦予教師懲戒權很有必要。“廣東省出臺的條例很有創造性,長期以來,針對一些頑皮無度的學生,或有一些失範行為的學生,老師缺乏有效懲戒手段,有時一旦教導還會引發家校矛盾,如果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給予老師一定的懲戒權,對於更好地確立教師威信、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態,都有積極意義。”董聖足告訴記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於“教師擁有懲戒權”也持肯定態度,他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懲戒權是教師這個職業所應該賦予的權力。就像是工廠裡生產一臺汽車,給汽車裝上發動機,還要給汽車裝上方向盤和剎車。如果沒有方向盤和剎車,這一臺車就不能合格出廠。”

教師的懲戒就如同汽車的方向盤和剎車,也許“良藥苦口”,但卻是必要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一旦成為教師,就應該同時擁有引導的權力和懲戒的權力。”

北京一零一中學原副校長嚴寅賢對懲戒權的出臺同樣支持。“我向來贊成賦予中小學教師必要的懲戒權,並希望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早日出臺相關法規。可喜的是,近幾年來,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已經著手進行並付諸實施。”嚴寅賢說。

但是,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不少一線教師對擁有懲戒權不樂觀,有的老師表示,“不會對現實的師生關係有明顯改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學教師表示,懲戒權是深層次教育問題,“提到這個話題,學校、老師、學生全是一肚子苦水。”

嚴寅賢這樣解釋,賦予教師必要的懲戒權,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教師合理的威嚴感與敬畏感。但因為教師懲戒權的缺失,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現實是:教師不敢懲戒學生,甚至“老師怕學生”。

教師有顧慮:懲戒是否影響師生、家校關係

業內對懲戒權的呼聲由來已久。

《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體罰學生”;《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要給予教師“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也明文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董聖足表示,這些法律規範了懲戒權實施的底線,但如果片面理解這些法律規定,導致教師只用“引導權”、不用懲戒權,“對於教育來說,這是失衡的”。

然而,為何一線老師卻對擁有懲戒權態度謹慎呢?天津市河東區中心東道小學班主任劉海燕一語道破玄機,“懲戒之後怎麼辦”?

“這反映的是師生關係和家校關係的問題,懲戒之後,如果師生之間存在不理解,可能一點小事就擴大化了。這樣一來,即使是相關法規出臺,老師也不願意觸碰紅線。而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如果家庭學校之間有充分的信任,那麼,即使老師有一些懲戒行為,雙方也都會理解。”劉海燕告訴記者。

“家長要相信老師,無論做什麼都有尺度的把握,比如有的學生上課犯困,老師給予提醒,讓他站5分鐘‘清醒一下’,有的學生上課說話、擾亂課堂紀律,老師讓他把某個定義抄寫三到五遍。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劉海燕說。她認為,應該跳出懲戒本身來看,“要看到老師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想提醒學生注意聽講,提醒學生聽話好學,不應該專注於懲戒本身。”

而老師們也應該注意,“有的懲戒,比如抄寫、罰站,只對某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起作用。甚至10年前,這樣的懲戒是起作用的,今天就不再有用,因此,教師們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劉海燕說。

嚴寅賢也表示,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學生之錯,不能動輒懲戒,要儘可能“化干戈為玉帛”。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初二某男生,整體素質非常好,但課堂老睡覺。老師問:為什麼總是睡覺?學生漫不經心:習慣了,忍不住。教師懲戒:罰站,批評,但幾無效果。

老師靈機一動,來個“嵌名”式調侃(把學生姓名鑲嵌其中)。前提是:當事人能接受,絕不傷害其尊嚴。於是,老師寫了一首“嵌名詩”“問君想闖睡覺難關?問君可走康莊大道?問君願沐春日朝陽?”待這位學生再酣睡,老師迅速板書;然後喚醒沉睡的學生,令其看黑板,大聲朗讀。學生始則犯懵,繼而大笑(全班皆然),繼而朗讀。老師宣佈:若“舊病復發”,黑板上默寫“嵌名詩”。結果這學生睡覺毛病基本改正。

教育,是春風化雨的過程,“懲戒是門藝術,既要想如何懲戒,還要想懲戒之後怎麼辦。”劉海燕總結。

懲戒措施是否需要細分到“慢跑”“罰站”

寫入條例的“慢跑”“罰站”是不是變相體罰,中間的度如何拿捏,是引發爭論的焦點之一。對此,儲朝暉認為,“這無疑是變相體罰,教師的懲戒權應當擁有,但不應該用這種死板的方式寫入規則。教育有很多種方式,有的老師對於學生犯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一定需要用‘慢跑’的方式,但是如此寫入規則,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引發更多問題。在很多國家,懲戒權的概念不會出現‘慢跑’等細則”。

但嚴寅賢認為,規定得細緻才能防範更大的漏洞。“廣東省規定的慢跑、站立,如果有科學的時間界定,有學生犯錯原因和學生當時良好的健康狀況為前提,就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實施的。一味遷就未成年人,對其犯錯行為沒有任何靈魂觸動,有時或許是一種成長性傷害。”

除了尺度的拿捏,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懲戒權的問題之所以難、之所以讓很多一線教師糾結,原因還在如何理順家校關係上。

而家校關係中,負擔最重的一方,也許是老師。董聖足認為,懲戒權的出臺,除了完善教育規範,更有給中小學校教師“減負”的意義在,讓他們放下包袱,輕鬆上陣。

劉海燕認為,孩子上課習慣的培養、學習心理的建設,家庭教育應該負擔起自己的責任。“我們在學校經常可以發現,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學習習慣好,和同學相處融洽。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學習習慣往往不太好。”劉海燕說。

同時,劉海燕認為,教師的配置問題也需要得到正視。“以天津市為例,新老教師其實是有一定斷檔的。我們當初師範畢業,在小學入職之前有老教師‘傳幫帶’。現在的新教師,師範專業學生進入小學的總體不多,雖然學歷很高,但是各個專業都有,他們考取了教師資格證、通過了市裡組織的招考,卻缺乏必要的師範培訓。他們的職業經歷就是從學校到學校,幾乎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交往,對於孩子的心理、習慣缺少必要的瞭解和培訓。有的老師,自己還是個孩子。這樣一來,和學生、家長的關係自然不容易理順。”劉海燕由衷地說,“希望更多的師範專業學生進入小學工作,希望教師入職之前,培訓的內容更多更規範。”


玉可琢


我認為適當的懲戒有好處,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好處:

1.懲戒。古往今來,無數的文豪大家都為我們記錄了被老師懲戒的事情,嫉惡如仇的魯迅、美國飛人喬丹、

他們無一不被老師批評,後來,他們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們埋怨過老師嗎?反而對老師有更多的感激。

2.紀律。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方只有軍隊和監獄,為什麼?因為他們紀律嚴明,組織有序,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所以,高度的自律才使得他們效率高、紀律好。

3.趨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一直有爭論,有人贊同有人批評,但是,更多的人是理解與支持。而且,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完成學業,現在教育部門也提倡對學生有適度的懲戒,而不是走上社會,讓社會大學來懲戒。

4.適度。這個問題的實質在適度,避免出現體罰和傷害學生事件的發生,所以,如果學生出現嚴重表現不佳的事情,老師採用適度的懲戒方式,我想大多數人是支持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認可我的回答,請專注、點贊、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謝謝。


小甲老師


我們常常把教師比喻成園丁,他的責任的修剪栽培。有人說樹大自直,還是讓孩子自由發展好。其實大家應該知道,修剪過的果樹和自由生長的果樹確實都能長大,但是收穫卻大不一樣。

老師對學生需要懲戒,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大有益的。

一、教育在本質上是需要懲戒的。無論是“教”還是“育”,都是兩方面的,既要肯定、褒揚,又要批評、懲戒,二者缺一不可。因為青少年學生,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加約束,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則足以毀其一生。

二、懲戒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懲戒是全面教育的需要。適當的懲戒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自己的錯誤。

懲戒還能讓學生意識到犯錯誤就得承擔責任,有益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懲戒有助於學生養成正確的是非觀,促其向善。

懲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保證更多學生的利益不受侵犯。

三、懲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現在很多學生太脆弱,容不得批評,動不動就採取極端手段。這在很大方面上因為這些孩子從小被大人各種溺愛,生活中缺乏批評,缺乏挫折,性格脆弱。如果正確的行使懲戒權,就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更加堅強。

四、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校風。現在有些學生無視班規校紀,沒有底線的違反紀律,出現亂班、亂校。如果能有有效的懲戒措施,就會避免這種情況,從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五、教師擁有懲戒權,有助於培養教師的權威。現在很多學生對老師缺乏敬畏之心,輕慢甚至侮辱打罵老師,這是由於老師缺乏權威,對犯錯誤的學生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只能侷限於口頭教育,而說教的作用是極其微弱的。

當然,懲戒不是惡意的體罰甚至虐待,這就需要法律詳加規定,讓老師有法可依。

總之,合理行使懲戒權,對教育,對學生都是有益而無害的。


如是語文


我上初中時候就立志當一名教師。

可是我高中一級的時候,遇到一個禿頂的教物理的班主任,他改變了我,甚至是改變了我一生。

我是農村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我們那一屆一個學校就出我一個。父母對我的期望也比較大。初中時我們三個中學畢業班,高中只收八個班,前四個班是三年制的所謂重點班,後四個班是兩年制的為了考技校的。

農村孩子除了努力學習,單純的沒有其他什麼早戀之類的想法。我考上了重點班,分在了四班。

有一次我們組值日,因為同學向我灑水,打鬧,不小心我把值日表弄破了個小洞,經過扣補只有一個名字對不齊,不禁意看不出來的。

可是我那禿頂的物理老師,火眼金睛!第二天早上就發現了。我雖然承認錯誤,還是讓我到黑板上用粉筆把名字寫出來,再擦掉。我照做了,他大發雷霆讓我再寫一遍,要用嘴擦乾淨……

本來我理想中的老師是多麼高尚啊!屈辱感讓我眼淚嘩啦嘩啦流,一切照做了還讓我去教室外站著!

從此我就開始討厭他厭煩他恐懼他,開始逃學,至於三年下來我連高考考場都沒進去!

老師對學生必須要有懲戒權,但是遇到這樣的老師那是毀人不倦啊!不能一個“懲戒權”就交代了,要詳細分一下到什麼“點”,點到為止!


荊泉306


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表揚,但是教育也需要懲戒。

我國古代教育《學記》有云:“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就是山夏和荊條,指學生犯錯時用於懲戒的木條。

《三字經》中也說“教不嚴,師之惰”,要求教師教育學生要嚴格。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先生也是持有戒尺的,可見懲戒教育古來有之,近代隨之。

懲罰體現了校園內正義公平,也是教育的公理。成人犯罪要刑罰,學生犯錯要懲罰。否則,違法不究,違規不罰,一味地寬容,情理何在?沒有懲罰措施作為保證,任何法規定都是形同虛設,廢紙一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美國,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都是有懲戒的,教師的懲戒權還包括言語責備、剝奪某種特權、留校、懲戒性轉學、短期停學、開除。

在英國,一度剝奪了教師的懲戒權,但是實踐一段時間後又恢復了懲戒,懲戒包括罰寫作文、週末不讓回家、讓校長懲戒、停學……這些規定,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

在日本,《學校教育法》規定:“根據教育需要,校長和教師可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相關規定,對學生進行懲戒。”例如課堂中在教室內罰站;多完成一些學習課題或清掃任務等。此外,當學生之間發生鬥毆或學生對教師施加暴力時,教師阻止暴力或作為正當防衛的合理武力行為均不屬於體罰。

不讓體罰,教師束手無,看看現在的學生吧,課堂上不遵守紀律,隨便說話搞小動作,嚴重擾亂課堂秩序,但是教師只能對他們口頭教育,其實對那些熊孩子來說,只有懲戒才能讓他們對教師產生畏懼。

懲戒如良藥。害怕懲戒,說白了是怕教師掌握不住劑量。請相信我們的教師,把戒尺還給他們,相信他們的智慧,相信他們的愛心!


清晨英語


在中國,“老師、學生、家長”的關係呈現出“綿羊老師,王子學生,霸道家長”的現狀。教育行政部門對這種狀態只是看在眼裡,遲遲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我認為,關鍵還是要靠法律來保障老師的正當權利,依法賦予老師對學生適當的懲戒權,對培養學生的成長是有好處的。我國古代教師及其教育實踐,都主張老師要有威嚴,有一定的懲戒權。

1、只有表揚、鼓勵遠遠是不夠的,懲戒與表揚兼顧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近二三十年來,賞識教育大行其道,“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成為某些教育專家的口頭禪,殊不知,握在老師手中的“戒尺”往往能讓學生記得一輩子,經過了老師手中“戒尺”懲戒後的學生,才懂得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2、懲戒是挫折教育,是學生真正成長的過程。現代學生,生活在蜜罐裡,只聽得表揚,聽不得批評,哪怕是半點批評 。更可氣的是有些學生一遇到點挫折就尋死覓活,受不得一丁點的挫折。因此,教師手中有一定的懲戒權,讓學生挨點批評,受點教育,培養抗挫折的能力,對於學生的成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懲戒注意“度” ,並且有嚴格的制度約束,比如韓國教育界的某些做法就非常有“度”,即對學生的懲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包括打哪兒,打幾下,有誰在現場監督等等,非常詳細有實操性,完全可以效仿韓國的做法,使學生真正的成長成人。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讓老師大膽地培養學生,教書育人,應儘快出臺相關的法律,以維護教學秩序。


甘立軍


對於懲戒,就目前來說法律上是不允許的。但是很多地方,或多多少都還會存在這種現象。

我覺得有時候老師該不該有懲戒權,最大的問題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老師手裡。您能確定老師都能和您一樣所有事情秉公辦理?您能確定老師能一直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會向學生傾倒垃圾情緒,甚至說發洩自己內心的煩躁。任何的權利不能輕易的放開的。必須有相應的監督制度。就連國家不也有監督機關麼?

還有對於教育孩子。老師畢竟是一年換一年,一屆換一屆。有時候家長在和孩子生活很多年之後還經常感嘆,我不瞭解孩子!雖然老師在孩子的一生中佔有很高的比例!然而,這裡的老師指的是這個職業,指的是一群老師。而不是一位老師!所以很多老師因為 相處時間太短,會對孩子造成誤解!這樣很有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好的影響。

總結一下:我個人覺得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最大的。老師現在大多數只是負責教書,即僅僅的是知識的傳授。像古代一樣可以育人的已經很少了。我記憶最深的老師有兩位。一位是至極的負責,而且公平公正。即使是班裡的刺頭被教訓,卻也心服口服沒有怨言!另一位是一位大學教授。可以說是學校最有重量和地位的教授了。但是他行為舉止溫文爾雅,時刻心繫每一名學生。學生生病了,他時常過來宿舍探望,連舍管阿姨都在說這個老師好,基本上天天來宿舍和學生聊天。如果和他說話,你會從心底感覺到他的尊重和關愛,用如沐春風形容他的話太合適不過了。為了給列表裡的學生做心裡疏導。每天都2,3點才睡。學校裡流傳一句話。沒上過他的課的學生,大學不完美!在這裡我很抱歉,由於我淺薄的水平很難直觀的讓大家感受到他的偉大。真的很抱歉。不過,能成為他的一名學生,我真的很幸運!


小山有話


老師可以有適當的懲戒權利,自古就有嚴師出高徒之說。也有一把戒尺,成為恩威並用的典範。中國詞語裡的“鞭策”二字也是一種懲戒的同義詞。贊成師道尊嚴,老師適當地懲戒學生,對學生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但不可過度濫用懲戒方式教育學生、反而會適得其反。


臨風若愚


自古有言:棒打出孝子,嚴師出名徒。老師對學生嚴加管教,確實能夠使之成才,因為每個人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也都體會過其實小孩的自律能力是非常差的。帶學生尤如帶兵,沒有超群的統帥能力,沒有賞罰分明的紀律制度,沒有孫子敢斬吳王之寵妾的膽略氣度,就不能帶出“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戰之必勝”的優秀學生。然而,凡事都都要有個“度”,而這個“度”卻是極難掌控的。輕了,起不到作用,甚至有時候還會被一些“熊孩子”反制;重了,又會形成“體罰”,給孩子的童年留下心理陰影。同時,為人師表,首先“打鐵還得自身硬”,心態必須放正,不能因自己個人的喜好區別對待每個學生。應該因才施教,真正做到就象藝術家塑造作品一樣去打造每個學生,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只是,談其容易,行其難矣!任重而道遠,吾等暫且共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