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楔子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我是一隻五千年前的火鍋,名叫“古董羹”。我出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的任務是為族人烹煮他們打回來的獵物。無論多厲害的猛獸進到我“古董羹”的肚子裡,都只會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

所以根據諧音我有了這個“古董羹”的名字。可能是這個名字給我帶來的好運氣,經過了五千年,火鍋更新換代,而我還是活的很好,甚至進了博物館真真成了古董了。

我在博物館裡見證了火鍋一代代的發展和故事……

火鼎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火鼎=火鍋;在周朝逐漸興起,和今天的火鍋一樣也是把牛、羊肉放在火鼎裡涮煮吃。

火鼎≠火鍋;它是個大塊頭兒青銅器,要十來個壯漢才能抬到餐廳,估計吃完這頓火鍋,收拾好火鼎肚子又該餓了。這費力的傢伙很快被吃貨們拋棄了。

五宮格火鍋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五宮格火鍋≈現代火鍋;到了漢朝火鍋已經瘦身了不少,但它接近現在的火鍋還是到三國時的事了。三國一個吃貨曹丕,大家對他挺熟悉吧。他就是發明五宮格火鍋的人。他在漢代瘦身火鍋基礎上加了銅隔板,還把一隻火鍋劃分成五個格子。

一鍋五吃;五人吃一鍋的五宮格火鍋誕生啦!

宋朝的涮兔鍋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涮兔鍋是羊肉火鍋的鼻祖;宋朝是歷史上最推崇吃的朝代,火鍋當然不容宋代吃貨錯過。只是那時人們涮滴是兔兔!宋朝人怎麼好吃,怎麼能放棄兔兔這種比其他肉肉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肉。而且誰讓兔兔這麼可愛吃了不愛胖,還益智健腦,宋朝人就算為了寫出好詞都拼命逮兔子吃。

結果兔兔都不夠涮了,只能羊頭、牛肉替補。

蒙古火鍋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蒙古火鍋=現代火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遊牧民族邊打仗邊做飯很麻煩,怎麼辦呢?成吉思汗發明了一種新吃法:讓士兵用頭盔當成鍋子涮牛羊肉吃,真是頂在頭上行走的火鍋呀。

清朝入關後,仍對火鍋情深似海。《宮女談往錄》記載:

皇宮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一年裡有三個整月吃鍋子,到了正月十六日才撤鍋子換砂鍋。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老宮女在宮中艱苦歲月裡獨獨談到火鍋幸福溢於言表。在還是在清末,而乾隆皇帝更是舉辦了火鍋千叟宴,整整1150多個火鍋愣是沒夠吃。當時火鍋吃法,涮肉配菜和現在很相近了。

不過在我“古董羹”眼裡,還是現在的火鍋吃最豐富,吃著最幸福。川味火鍋留下湯紅回甘;北方羊肉火鍋留下肉薄而鮮;雲南香菇雞鍋留下湯清而香。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還是現在的火鍋豐富能涮羊肉、牛肉、兔肉、海鮮,大家都吃得飽飽的,不是為了填飽了肚子打仗;不用受著繁文縟節約束吃不痛快。現在可以把火鍋涮成東南西北大雜燴涮了羊肉、牛肉、雞肉。留給人們的是人情味!吃火鍋時可以放下個人口味愛好試著品味更多食物,用食物去了解五湖四海人的思想,瞭解他們的酸甜苦辣鹹。我老“古董羹”天真的想火鍋精神或者可能幫我們化解疫情下各國的紛爭與敵對。

這與戰國罍形銅餐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下一期分享戰國罍形銅餐的用餐理念。

一隻涮了五千年的火鍋 涮過羊肉牛肉兔肉 留給我們什麼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