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汉人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异族了?

鲁迅曾说过,“唐多胡气”,表现在唐军中的意思就是有大量的胡人官兵。


唐代的胡人名将比例之大要远远高于汉朝。


如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夫蒙灵察是羌族;契苾何力是铁勒族契苾部人;


黑齿常之是百济人;李光弼是契丹人。还有那个导致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也是胡人。


到唐朝后期,有战斗力的军队主要就是胡人了,例如支撑晚唐残喘的主力军就是沙陀人李克用率领的沙陀族军队。


所以,自从魏晋开始,汉人的战斗力就呈现下降趋势,到隋唐已经是汉胡混杂军队。


五代十国又像南北朝时期一样冒出来不少胡人国家,到宋立国时,北方契丹已经成了气候,建立了辽。


汉人战斗力下降,很大原因在于没有了多少能够倚仗的军事优势。


唐朝以后,汉人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异族了?

在马蹬、高桥马鞍、马蹄铁相继发明之后,骑兵真正成了的战场主宰。


既能阵前冲击,又能长途奔袭或者迂回包抄,打不过还能跑。


骑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强项,而当他们的战马用完善的马具装备起来之后,骑兵的技战术优势有了质的提升。


特别是经过南北朝和隋唐之后,骑兵战术也越加成熟完善,这就又为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起了很大加成作用。


面对全面优势的游牧骑兵,汉人军队应对起来就非常吃力。


由于无法预知骑兵从何处进攻,就只能保持庞大的常备军处处设防,不仅效能低下,而且还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对方骑兵却往往能够迅速集结,攻击一处,打开缺口之后长驱直入并且扩张战果。


经过南北朝立国的锻炼,以游牧为代表的少民学到了怎样利用新的军事技术,进一步增强骑兵优势。


唐朝以后,汉人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异族了?

例如蒙古军就注重炮的运用,后来渔猎的建州女真也注重火炮,同时还收服了蒙古骑兵,军事实力大增。


更要命的是,少数民族学到了汉人治国的本领,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分化瓦解汉人,立国之后如何统治汉人。


于是,北方少民但凡强大,就不再满足于出兵劫掠,而是会兴起建立政权、扩张领土的欲念。


宋代时期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以及后来努尔哈赤的女真皆是如此。


因此,宋之后,汉人应对的已经不是早前经济和文化落后,严重缺乏组织能力、统御能力和治国能力的少民。


而是除了经济和文化比自己相对落后,其他方面与自己相差无几而且有着天然骑兵优势的少民。


这样的对手非常难缠,一旦汉人出现疏忽或者衰落,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