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白馬公主的明媚與不羈

無論事業還是情感,今年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周迅,從內至外,多了幾分沉澱之後更顯率真。依舊明媚的笑容,似乎在證明“不羈”是與生俱來的特質,而“不惑”則是歲月最好的饋贈。

周迅:白馬公主的明媚與不羈

​愛情,最辛苦的不是等待

周迅所擁有過的愛情,來臨時都是歡天喜地,分手後無一例外場場內傷,高調戀愛,低調癒合,她經歷的每場戀愛都像是發高燒,在熱烈與狂躁後,身心疲憊不堪,而曾經炙熱的誓言,最終化作緘默不語。

在周迅的信條中,愛情被奉若生命,她只有男友,沒有緋聞男友,分手也分得清清楚楚,你守你的楚河,我留我的漢界,坦蕩蕩毫不遮掩。周迅的每一段感情經歷,都不亞於她的電影,一齣劇情跌宕起伏的大戲,大喜大悲,大悲大喜,儘管她對每個曾陪伴在身邊的人,都十分投入,卻總在命運的擺佈下,與他們最終漸行漸遠。時常有人細數週迅的情史,從為了與竇鵬的一段感情去北京,整整五年;到在《蘇州河》中與賈宏聲結緣;隨後先後有過和朴樹、宋寧並不漫長的陪伴;與李亞鵬分手後的她身心的重挫;再到與“嫁定了”的李大齊的分道揚鑣……然而她越是在情路上奮不顧身,命運便越是不眷顧,便越會從中作梗。周迅從前每開始一段熱戀,都像是點燃了煙花一樣,無法更加熱烈和濃重;而隨後遭遇的每一場失戀,卻像是把大汗淋漓的她拉到冬日戶外,狠狠淋一桶冰水。但她似乎是為愛情而生、而活,許多人經歷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戀,便足以心灰意冷,把“不再相信愛情”當做口頭禪,但對周迅而言,再多的阻礙也無法澆滅她重新開始的熱情,愛情是她生活的驅動力,於是她就這樣把感情又一次放到公眾視野,開始了。

在感情中,周迅扮演的角色是“白馬公主”,與一般的女生不同,她沒有苦苦等待白馬王子的到來,不論在從前還是如今,都直面所有挑戰,像一個勇士去守護愛情。曾有報道周迅和竇鵬在一起時,為了購置房子而四處給導演打電話尋找工作機會,在別人看來需要男友承擔的困難,在周迅眼中卻是應該共同分擔的。一個女生,雖然有著公主一樣的容顏,卻願意騎白馬去保護自己的愛人,這恐怕也只有她能做得到了。

周迅曾接受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騎士勳章,被法國外長稱讚為“最優秀、最出色、最有藝術熱情的演員”,而周迅則感慨:“騎士在古代是貴族,我不是貴族,是個非常普通的人,有著最最普通的情感和經歷。唯一讓我自己感到驕傲的是,我一直在追求做一個更好的人,追求更好的職業。”雖然獎項是授予周迅在演戲上的成績,但“騎士”中總帶有一絲俠氣的成分,恰是與她內心中“白馬公主”的角色相印證,她所說的“最最普通的情感”,是付出的真誠也是炙熱的回憶。對許多人來說,愛情最辛苦的是等待,而對周迅而言,最苦的則是守護。

周迅:白馬公主的明媚與不羈

​停下來,給成長一些時間

李少紅曾經評價周迅,說她從愛情中學習表演,從愛情中學習成長。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周迅的生活在戲裡戲外的愛情中忙不停,“靜一靜”似乎成了最奢侈的事情。

電影《蘇州河》開場的對白是——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找我嗎?”

“會啊。”

“會一直找我嗎?”

“會啊。”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

周迅扮演的美美,在尋找與被尋找中掙扎,她在尋找,也希望被尋找。可能是因為入戲過深,或者是因為個性使然,她在生活中也很少有空隙,不尋找,但是自從2011年底,除了為新片站臺,和出席一些公益活動,周迅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終於,這個女孩停下來了,她學著與自己相處。不停頓的愛情與連續的工作,確實帶給了周迅成長,在演技上她不斷向上刷新著觀眾的期待值,但是在演繹了太多的故事之後,她比一般女孩的情感體驗更為豐富,卻似乎“不認得自己”了。生活像鏡頭一樣,一幕一幕切入,因為沒有喘息的時間,周迅的身份在不停地切換,戲外人也是戲中人,戲中人同是戲外人,而真正的生活和最好的自己,似乎都被淹沒了。於是她決定,停下來向外尋找,而專心面對自己。

許多人好奇,“閉關”中的周迅究竟在做什麼?她四處旅行,住在各地朋友的家中,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一段時間,然後離開;她讀書、做飯、聊天、聽音樂,甚至只是發呆,都是她這段時間日常的“工作”。似乎什麼都沒有做,但在輾轉了許多段感情、又在電影中經歷了迷失與尋找之後,這一段“空白”正是她所需要的、能夠洗淨內心灰塵的時間。停下來,並不意味著不成長,相反,曾經的那個太忙碌的、從不停歇的她,有足夠的空間來重新審視自我,曾經生活和戲雜糅,經過一段平靜,現實和虛擬似乎終於有了分界。

在朗達·拜恩的《秘密》中,她認為人“就像是一座‘人體發射臺’,用你的思想傳送某種頻率。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率” 。通過改變自己可能無法改變命運,但是當心靜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有了改變,每天做出的選擇就有改變。專心“流浪”的周迅在停止了盲目的尋找之後,以安靜的方式成長了起來,原來那顆急躁的心,終於又被愛包圍和保護了起來。

周迅:白馬公主的明媚與不羈

​人如角色,溫和與強韌於一人

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周迅有著過人的功力,張靜初曾經評價周迅說,“你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演員的派別,一看就知道是電影學院出來的,但是像周迅這種演員,她身上就沒有。”在每一個角色上,你看到的不僅是人物本身,也不僅是她本人,而是劇本本身情節與周迅個人經歷的融合。

在幾乎每部戲中,周迅的表演都會耗費大量精力,瘦小的身軀中藏著許多隱形的力量,沒人知道她的內心活動在影片中會以怎樣的形式爆發出來。在《李米的猜想》中,李米這個角色似乎是為周迅量身定造的一樣,對愛人坦誠又不可離棄,她把熾熱與固執用平凡且瘋狂的方式表達出來,真實得如她本人一樣,而在近兩年的作品中,“演”的成分更是越來越少,整個人就好像“融”入了戲中一般。

自從前到如今,周迅依舊願意與有挑戰性的角色去對話,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說:“奈何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夢想便不復輕盈,他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實而非花朵。”年齡對她而言似乎是沒有存在感的,對於生活與工作,她只是仔細打量,然後專心地投入進去,一旦認準便不問前程。隨著年齡的增加,一個人要是想保持清醒和簡單變得越發艱難,而在影視圈中能做到這樣的更少,但看到周迅,便總會心生欣喜。在成立工作室之後,周迅更是把自己隱藏在工作室中,明星們總是像透明人一樣生活,她卻在這兩年巧妙地學會了安靜地淡出公眾視野。

與周迅公開了欣喜生活相伴的,是這些色彩更為明豔的人物,她整個人都在向世界傳達著愉悅的新信息,或許這一次,白馬公主終於不再披盔戴甲地去捍衛愛情,而能像她唱的《如果這就是生活》那樣專注於明媚的生活,“不會錯過最美麗的/城外夕陽如畫”。


LADY人物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