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搖號招生,對普通學生入學有影響嗎?

近日,江浙滬三地發佈義務教育招生實施意見,在這份意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是“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計劃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搖號錄取”。

民辦學校搖號招生,對普通學生入學有影響嗎?

換言之,民辦學校也被納入了搖號招生範疇,實行電腦搖號之後,面談、考試將不復存在,家長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想讀民校就能讀民校了。截至目前,全國十多個省市已經明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搖號入學。

早在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這是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聚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也就是說,今天各地教育部門的舉措,是在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教育部署,嚴格規範教育秩序。

眾所周知,所有的義務教育段公辦中小學都嚴格執行按學區劃分招生,再優秀的公辦中小學,它的招生範圍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在規定區域招生,生源質量就必定受限。但民辦學校卻不受這個限制,而且在很多地區,民辦小學可以在三四月份招生,時間比公辦學校提前很多。這樣民辦學校在招生上就享有主動權,也有更大的選擇餘地,它們通過各種五花八門的限制與考察,招收最拔尖的學生。

在很多城市,家長的首選都是口碑好的民辦學校,幾十比一、一位難求的報錄比屢見不鮮,很多學校因為一批批好的生源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不過,民辦學校的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無序招生、跨區域掐尖……事實上在很大程度上被“應試”裹挾著,也被一眾培訓機構所鑽營,競爭越來越前移,連學齡前孩子的家長都開始變得焦慮。很多小學生週末的時間都被補課佔滿,家長把自己的焦慮轉化成孩子的負擔,對於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從今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將全部實行搖號入學。民辦學校不提前組織學生報名或變相報名,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測試、測評、面試、面談或調查,招生錄取不與任何培訓機構掛鉤。這樣的“三不”承諾,或將成為減負的重要治本之策;對根治已經異化的“成材競爭”法則,也將是釜底抽薪之舉。

民辦學校搖號招生,對普通學生入學有影響嗎?

對於此舉,不少家長非常歡迎,因為相比起劃片入學,搖號派位遏制了學區房。而且因為搖號的隨機性,如果能夠確保搖號過程沒有技術漏洞和作弊,那麼確實會給所有學生十分公平的起點,這也是許多人對搖號派位選擇支持的原因。完全隨機的搖號抹平了學生的家境差異,遏制了擇校的權錢交易,還有更“考驗”家長財力的私立學校招生,讓孩子們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也有的家長沒有減少焦慮,反而因為入學純粹依靠運氣,更無所適從。正如有人所說:“如果是統一招生考試,那我們可以督促孩子學習。如果是各校面試,我們也可以參與爭取。但電腦搖號派位,我們連怎麼努力都不知道。”站在家長角度,這種擔憂並非毫無來由。在長久的學校分級體系下,名校效應深入人心,優質教育資源依舊匱乏,絕非短時間內可以改變。

不過,從長遠來看,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搖號政策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前的教育生態,並將逐步打造更健康的教育生態環境。教育重在“為人,為生和為學”,首先是為人,人格健全,學會為人處世是學生最應該學會的;第二是為生,對於生命的尊重,珍惜生命;最後是為學,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從義務教育的“有教無類”和教育資源的均衡來說,電腦搖號派位顯然體現了制度善意。真正卓越的教育,是“有教無類、人人成才”的教育,無論是怎樣的學生,得到最適合的教育永遠是最好的,而不是選擇優質生源,擇生而教。

最後,不管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最重要的是提升綜合辦學質量,擺脫對生源的依賴。包括通過差異化的特色課程、敬業的師資團隊、精細化的管理服務、高效的運營機制等,以培養出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的學生,迴歸教育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