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有福了!農業農村部發文《規劃》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

關注本頭條,掌握最新農牧動態!

3月2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在農業農村部官網發佈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解讀二: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是指導2020-2022三年各地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發展工作的重要依據。


  《規劃》中專門談到了加快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之一的家庭農場。說到家庭農場,大部分國家都是針對農場經營主體是農民家庭而言的,即家庭經營的農場,不論它是大農場還是小農場。目前我國家庭農場基本特徵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


  從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看,隨著工業化進程中的國民收入增長,農民也需要收入增長,但小農戶的經營收入是跟不上國民收入增長步伐的,所以小農戶增收主要依靠轉產高價值農產品、擴大經營規模、兼業甚至離農、政府補貼四條途徑。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要堅持農戶主體,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願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同時,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範圍,一併支持服務。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農業技術進步、提高技術和經濟效率、專業化、商品化、產業融合等內部效應和帶動與服務小農戶等外溢效應。


  現代經濟體系中,小農戶在收入壓力和外部競爭中經營日趨艱難,具有規模經濟的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經營中會漸漸取得主流經營主體地位。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儘管在大國小農的國情中這個演變過程需要較長時間,但趨勢性結局不會改變。我國當前政策只是在這個演變過程中要注意儘可能讓小農戶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發展,以緩解小農戶的演變“疼痛”,保障農業經營主體轉型和農村社會的平穩過渡。


  工業化社會中由於小農戶的勞動機會成本較高和農業比較效益較低,往往導致一部分小農戶粗放經營甚至拋荒,從而進一步降低農戶層面的技術效率和經濟收益。培養髮展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提供農業作業環節的社會化服務,可以緩解小農戶的農業作業規模不經濟問題、提高耕種質量和節本增效。正因為實踐中印證了理論認識,所以,農村中逐漸興起了單環節、多環節、關鍵環節和全程等多種託管模式。


  因此,當前政策的發力點,一方面培養髮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來克服土地規模不經濟問題;另一方面培養髮展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通過提供社會化服務來緩解作業規模不經濟問題。這類新型服務主體往往由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擔當。由於家庭農場數量多、貼近小農戶、具有較強的地緣親緣關係,其外溢服務作用往往更大。


  我國已經出現了不少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但總體上說,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實力不強、比較脆弱等問題,跟不上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競爭形勢。所以必須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並且不僅在數量上加快培育發展,更重要的是在質量上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只有提升經營活力、提高農業經營效率,才能具有發展實力和帶動能力。這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還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需要。


  加快培育家庭農場並實現高質量發展,其關鍵是全面提升家庭農場經營者素質和能力,培育造就家庭農場自身在市場經濟中的經營活力,堅持把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當今世界各國的農業和農場發展都離不開政府支持,這是由當前農業的弱質性、外部性和較低勞動生產率決定的,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自然也需要政府支持。該《規劃》用兩章篇幅闡述了完善支持政策和強化保障措施,通過制度政策來切實發揮引導、培訓、技術、示範、財政、金融、保險等支持作用,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政府支持不是簡單地提供形式上的服務支持,而是針對家庭農場現實需求來提供精準有效的高質量支持和幫助。比如在提升家庭農場經營者素質和能力的培訓方面,以往一些地方存在收效甚微的結果。要提高培訓質量,政府委託的培訓機構就必須對具體的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培訓渠道、培訓方式、培訓時間等培訓效果要素提高適宜性、針對性和方便性,從而有效提升家庭農場經營者素質和能力。

鄉村振興政策開展以來,新農村變化日新月異,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農場在與規模豬場的競爭中處於劣勢,但家庭農場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重要形式之一,靈活且能解決一部分農村人口就業,同時也在發展特色養殖和生態綠色養殖上可以開闢新的形式,國家政策對家庭農場的支持,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助力,促進家庭農場更茁壯發展,在此政策引導下,相信圍繞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支持產業也能更放開、更穩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