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本草:天葵

天葵

言本草:天葵


天葵別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論》),雷丸草(《外丹本草》),夏無蹤(《植物名實圖考》),小烏頭(《植物學大辭典》),老鼠屎草(《江蘇植藥志》),旱銅錢草(《湖南藥物志》)。分佈中國西南、華東、東北等地。產本省雲臺山區及南部各地;分佈河南南部及長江中、下游各省,南至廣西北部,北至陝西南都。天葵塊根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尿等作用,治乳腺炎、扁桃體炎、癰腫、瘰癧、小便不利等症;全草又作土農藥。

言本草:天葵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天葵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亞綱:木蘭亞綱

目:毛莨目

科:毛茛科

亞科:唐松草亞科

族:耬鬥菜族

屬:天葵屬

種:天葵

分佈:分佈我國西南、華東、東北等地。

言本草:天葵


形態特徵

天葵:多年生小草本。塊根長1-2釐米,粗3-6毫米,外皮棕黑色。莖1~5條,高10~32釐米,直徑1~2毫米,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分歧。

基生葉多數,為掌狀三出複葉;葉片輪廓卵圓形至腎形,長1.2~3釐米;小葉扇狀菱形或倒卵狀菱形,長0.6~2.5釐米,寬1~2.8釐米,三深裂,深裂片又有2~3個小裂片,兩面均無毛;葉柄長3~12釐米,基部擴大呈鞘狀。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惟較小。

花小,直徑4~6毫米;苞片小,倒披針形至倒卵圓形,不裂或三深裂;花梗纖細,長1~2.5釐米,被伸展的白色短柔毛;萼片白色,常帶淡紫色,狹橢圓形,長4~6毫米,寬1.2~2.5毫米,頂端急尖;花瓣匙形,長2.5~3.5毫米,頂端近截形,基部凸起呈囊狀;雄蕊退化雄蕊約2枚,線狀披針形,白膜質,與花絲近等長;心皮無毛。

蓇葖卵狀長橢圓形,長6~7毫米,寬約2毫米,表面具凸起的橫向脈紋,種子卵狀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長約1毫米,表面有許多小瘤狀突起。3~4月開花,4~5月結果。

言本草:天葵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00~1050米間的疏林下、路旁或山谷地的較陰處。

地理分佈

中國分佈: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北部、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陝西南部。日本也有分佈。

言本草:天葵


藥用價值

性味:甘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②《本草求原》:甘淡,平。

③《浙江民間草藥》:性寒,味酸,有毒。

歸經

《四川中藥志》:入脾,小腸、膀胱三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治癰腫,瘰癧,疔瘡,淋濁,帶下,肺虛咳嗽,疝氣,癲癇,小兒驚風,痔瘡,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①《滇南本草》:散諸瘡腫,攻癰疽,排膿定痛,治瘰癧,消散結核,治婦人奶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乳癰,乳巖堅硬如石,服之或散或潰。

②《百草鏡》:清熱,治癰疽腫毒,疔瘡,跌撲,瘋犬傷,疝氣,痔瘡,勞傷。

③《本草求原》:主內傷痰火,消瘰癧惡瘡,浸酒佳。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消炎,明目,去眼翳;又可驅風,表寒,治小兒驚風及母豬瘋。

⑤《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癲癇、蛇咬傷。

⑥《四川中藥志》:利水通淋,解毒。治尿酸結石,小便淋瀝不清。

⑦《貴州草藥》:定驚,鎮痛,平喘,解毒。

⑧《陝西中草藥》:治蛇、蟲咬傷,跌打損傷,尿路結石,皮膚乾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