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賣房竟成為企業最後的保命稻草

早在2016年,“*ST寧通B”是一家上市公司,主營大型通信設備生產,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出現虧損,公司的股票已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最後,賣兩套北京學區房直接扭虧為盈成功保殼。

近在2019年,在A股上市的海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T海馬),迫於扭虧為盈的壓力,計劃賣出名下持有的401套房產,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改善利潤。

這是真實的事例,讓大家不可思議的是這兩家上市公司因主營業務嚴重虧損,反而用副業(買房)去實現盈利。

最近,受疫情影響,沿海城市很多的房子掛牌出售,有的房屋甚至出現連續幾次降價,只是為了“儘快”售出。回款之後,目的是為了支付員工工資和企業其他的開支。

十幾年了,一直都有很多人希望房價大跌,有名的如牛刀、時寒冰之流唱空樓市,最後房價的曲線圖用實際行動讓這些人自己都開始懷疑起人生,最後,也就沒有了聲音。


可笑?賣房竟成為企業最後的保命稻草


最近又出現專家說趁著疫情讓房價大跌,大家才能安心做實業的論調。

這種臆想既不現實,這樣的論調又非常可怕。

如果房價大跌,很多人不但無法安心做實業,反而有可能更多的企業無法繼續經營,甚至關門停業。

為什麼呢?

房地產業從1998年的中國住房制度改革開始,已經發展22年了,到了2019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0.6%。

2003年之後,少數人因買了不少“房子”而躺贏,成為大贏家,資產暴增,這是因為房子具有三重價值——“使用價值+保值增值預期+可流通性”。

一些有前瞻性的少數人和做實業的企業,除了以企業或個人名義買房外,在國內知名且老百姓熟知的公司還進入房地產做開發了,比如海馬,美的、海爾、海信、國美、蘇寧等企業。


可笑?賣房竟成為企業最後的保命稻草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老百姓有”買漲不買跌”的習慣,整個樓市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會進入冰凍期;當企業的主業出現危機而無法生存之時,老闆連賣房保命換錢以維持正常運轉的開支和給員工發工資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會進入這樣的困境:

一是近二十年的來,房地產業作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拉動上下游百十行業的發展和就業,如果房地產市場冰凍,大家能想到有多少與房地產相關的企業關門!

二是如果實業的老闆把賣房保企業生存的房子無法賣掉,又有多少企業關門!

企業倒閉,又會給多少人帶來失業的困境,這些都不是國家願意看到的事。

當然,企業正常的優勝劣汰是存在的,比如2019年,在“房住不炒”國策下,再次明確“房地產不再作為短期刺激我國經濟的手段”,已經踩上了剎車檔。

所以,可以預判的是我國樓市既不會出現大幅下降,也不會出現大漲,這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穩定大局分不開的。

現在,大家還覺得賣房保命可笑嗎?其實,一點都不可笑,倒有些悲壯。

面對疫情,當企業有了生存的困境,之前若買了房子,最起碼是一種保命的稻草,如果連房子都沒有,那麼企業此時已經關門了吧。

可笑?賣房竟成為企業最後的保命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