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中華文化浩浩蕩蕩幾千年,俗語是一道非常獨特的存在。它們同樣是古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但是卻是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智慧表達,看似粗俗,但是卻蘊含的豐富的人生智慧。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男人要多注意!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老不洩殘精

年輕的時候很多男子都會覺得自己精力旺盛,不知道節制,各種為所欲為。可在老年之時,精氣越來越少,若是精氣使用過度難免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一個男子若是把所有精氣都用完了,身體自然也就垮了下來。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才算“不洩”呢?總結起來,不外以下幾點:節制房事;不過勞,不參與大量的體力勞動,不流大汗;不與人爭執,不動怒;不妄言妄語;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徒傷脾胃之精;不貪圖富貴享樂,對現有的生活狀態感到滿意;不做任何有悖於道德之事;不遠行,不輕易改變生活環境等。

少不食壯火

所謂的少不食壯火,就是一個人在青少年的時候,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是不能吃大補的東西的。

畢竟這個年齡的人,正是年輕有為,活力四射的年代。若是在這種情況下,吃了大補的東西,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因此,說來少不食壯火,也是十分的貼近生活的一句話。

其實這句俗語並不只是這兩句,這句話的下半句就是“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屋”在古時泛指休息棲身的臥室而非廳堂或院宅,此句的意思是說,權重富貴的人家,休息棲身的臥室都不宜過大,以免破了風水,壞了運勢,攏不住福氣。

房子若是沒有人居住的話,那它只是一個沒有人氣的建築物而已,只有裡面擁有了人氣,才能叫做家。一個人再有錢,他睡覺的地方也就那麼點,所以不必將自己的臥室設計得太大,否則會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窮不行遠路,更好理解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窮家富路。遠路都是陌生人,錢幾乎是唯一的交際語言。沒有錢,會立即陷入窘境,遭遇匱乏及心理的傷害。

另外出門在外都需要花錢,而你本身就已經很拮据了,若這個時候還選擇出遠門的話,那麼交通、食宿等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若是老實地住在家裡,至少餓不著、凍不著,每天都能有個安身的地方。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短短20個字卻包含了“衣食住行”裡的方方面面,充滿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老祖宗的俗語蘊含大智慧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一點老我深有體會,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世代流傳的有些俗語,讓我們從中看到了古人的做人處事智慧,比如“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貪財不顧親。”簡單的幾句話,便道盡人性現實,讓人受益匪淺。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讀了增廣會說話,學了幼學走天下”,提到的“增廣”就是明朝馮夢龍寫的《增廣賢文》,裡面記載了大量的民間俗語,包含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就連現在網絡上盛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也被囊括於此。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增廣賢文》裡的俗語,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沒有廢話,句句都是經典,比如“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虎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以及“人情似紙張張薄”等行走江湖的潛規則,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無論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朋友,每次打開這本明代人的智慧典籍,都會有所收穫。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經歷就是智慧,看的人多了就知道怎麼更好地生活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在通俗易懂的俗語中尋求幫助。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得謹記!

但凡後世人,汲取中華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增廣賢文》。在遭遇坎坷時捧起它,時常讀一讀,沒事翻一翻,能讓你變得通達明智,教你平平淡淡的看穿世態炎涼,通俗易懂,猶如醍醐灌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