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風險最高增加282%!這類息肉要及早切除


不論是在全球還是中國,結直腸癌都是最常見、威脅人類健康並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位居前5位。


結直腸息肉是導致結直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結直腸息肉是在結直腸壁上形成的一小團細胞,主要有兩類,非腫瘤性和腫瘤性。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錯構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鋸齒狀息肉,如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無柄鋸齒狀息肉。


不過,不同類型息肉對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著不同影響。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的研究顯示,與普通人群相比,患有任何息肉的患者,都有更高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患有無柄鋸齒狀息肉、管狀絨毛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的患者,結直腸癌死亡風險更高。


致癌風險最高增加282%!這類息肉要及早切除


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對來自瑞典的178377例結直腸息肉患者進行了分析,並根據這些患者的出生年份、年齡、性別和居住地等因素,匹配了864831例普通人作為參照,以評估不同息肉導致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結直腸息肉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6歲,其中增生性息肉患者平均59.7歲,無柄鋸齒狀息肉患者平均59.7歲,管狀腺瘤患者平均63.9歲,管狀絨毛狀腺瘤患者平均67.1歲,絨毛狀腺瘤患者平均68.9歲。


在隨訪期間,息肉患者中新發結直腸癌4278例,死亡1269例。而在參考人群中,新發結直腸癌14350例,死亡5242例。


致癌風險最高增加282%!這類息肉要及早切除


在結直腸癌發病率方面,研究人員分析發現,與參考人群相比,患有任何一種息肉的患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都有增加。增生性息肉患者結直腸癌風險增加了11%,無柄鋸齒狀息肉患者風險增加了77%,管狀腺瘤患者風險增加了41%,管狀絨毛狀腺瘤患者風險增加了156%,絨毛狀腺瘤患者風險增加了282%。


與管狀、管狀絨毛狀和絨毛狀腺瘤患者相比,增生性息肉和無柄鋸齒狀息肉患者更年輕,且更可能是女性,發生近端結腸癌的比例更高。


在死亡率方面,相比於參照人群中的結直腸癌患者,因息肉導致的結直腸癌患者中,無柄鋸齒狀息肉患者死亡風險增加了74%,管狀絨毛狀腺瘤患者死亡風險增加了95%,絨毛狀腺瘤患者死亡風險增加了245%。而增生性息肉和管狀腺瘤患者的死亡率,要低於參照人群,表明這兩種息肉與更高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有關,但與結直腸癌死亡率關係不大。



在診斷出患有息肉與結直腸癌的平均間隔時間方面,增生性息肉患者的間隔時間最長,為7.4年,其次分別為無柄鋸齒狀息肉患者6.1年,管狀腺瘤患者6.0年,管狀絨毛狀腺瘤患者5.2年,絨毛狀腺瘤患者間隔時間最短為4.1年。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息肉患者,尤其是無柄鋸齒狀息肉、管狀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患者而言,應聽從醫生的建議,加強結腸鏡檢查的頻率,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從而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於一般人,應定期進行篩查,例如每5-10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以及時發現結直腸息肉並切除。


致癌風險最高增加282%!這類息肉要及早切除


除定期篩查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可以幫助降低結直腸息肉的風險,如在飲食中添加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並減少脂肪攝入;限制飲酒並戒菸;保持身體活躍和健康的體重。


此外,當出現大便有血色條紋或呈黑色,持續超過一週的便秘或腹瀉,排便習慣改變,腹部疼痛,缺鐵性貧血等症狀時,也要引起注意,很有可能是結直腸息肉引起的,要及時就醫治療,以排除息肉的可能或切除息肉。通常息肉越早被切除,它們致癌的可能性就越小。

[1] Mingyang Song, et al.,(2020).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polypectomy: a Swedish record-linkage stud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DOI: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0)30009-1.

[2] Polyp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Retrieved Mar 18 ,2020,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3-polyps-colorectal-cancer.html
[3] Colon polyps. Retrieved Mar 18 ,2020,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lon-polyps/symptoms-causes/syc-20352875
[4] Colon cancer. Retrieved Mar 18 ,2020,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lon-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3669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