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系列之五:守中

嗨,欢迎来到琦琦的树洞!这是我在今日头条坚持原创文章第5天(第5篇)。如果你喜欢我的原创文章,请记得为我点赞赋能,谢谢。

(同名“琦琦的树洞”,可移步订阅号、简书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会以我的视角来记录我思、我想、我感。

回顾:

《道德经》前几章讲的都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非常重要。今天想分享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第五章节--守中,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中庸之道”,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凡事有度”。

《道德经》系列之五:守中


一、守中

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当做稻草扎成的祭祀万物用的刍狗一样。

圣人无所谓仁爱,把百姓当做刍狗一样。

天地间,不正像个风箱一样吗?

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它,产生的能量就越多。

言辞政令越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少言虚静。

天地万物皆有所属,天地万物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万物不因天地之仁而生,百姓也不因圣人之仁而生。共生的原因,是因为客观的需要,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所以,需要我们以客观的视角看待万事万物。脱离肉体的意识,站在更高维度看待万事万物。

天地真正的惠泽,在于顺应自然大道,让万物自然生长;圣人真正的仁爱,是给百姓一定的自由,施无为之治。这样万物能和谐共生共存,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天地这个大风箱,正因为空,才能产生源源不断地风和能量,看到此,我们能透过这个自然之道,悟出地道和人道。只有天道和人道保持一体,即天人合一,才能达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道德经》系列之五:守中


人道呢,也要遵循天道,内心保持虚静,才能保持身心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力量,才不会枯竭。不知道之前在哪里看到的对于“道”的解释,“道”:走之底+首,也就是“走为先”,所以少说多做才是硬道理。这样才能保持元气无穷,拥有智慧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啊。

二、为什么学习经典?

经典,方方面面,经得起时间和人的考验,穿越千年,呈现在我们面前。之前读不懂,其一是因为晦涩,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思维高度达不到,没有办法能量共频。现在稍懂一些之后,回首发现,很多时候不用看解释,靠的是悟道。心的能量高于脑子,思维高于记忆背诵。

天道是宇宙观。站在宇宙的层面上俯瞰众生,就会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境界。经典中有很多智慧的话语,我们看的很多其他书、很多经历,其实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证天道,论证智慧。懂得这个道理,会很容易发现人或事的本质,这点太重要了!!!

而且,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各种消息令我们眼花缭乱,心也纷乱。学思维导图非常好的一点就是能很快提出事物的关键信息,最最重要的是分类,把信息逐一分出他们的属性,分类出精华和糟粕,并把糟粕去除掉,精华当下转识为智。这个智慧就是你的,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获得的。

有舍才有得,有得就要舍。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

这个过程谁也教不了,只有你自己。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生活。学会放空,才能装得下智慧,紧握双手,什么都没有,张开怀抱,世界就在你手中。

《道德经》系列之五:守中


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今天也很荣幸得到彦彦老师的邀请,加入线上运营组,和几位能量超高,爱学习的伙伴一起开始学习运营社群。对于社群运营,我不擅长,但我觉得我可以学习。每个公司社群运营各不相同,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但下午进入工作状态,其实有点不适应。我的工作模式一般比较高效,想着事情做完了,就可以专心做我自己的事情。因为初次加入一个新的线上团队,工作节奏和模式还在适应中。看到整个运营模式“大观园”的时候,我还是很佩服彦彦老师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靠吸引来的。运营组人不多,但每个社群运营的井然有序,社群有国学亲子共度、书法、《道德经》、打坐群等等。

我在想彦彦老师的整个事业体:樊登读书、彦值圈、灯塔、国之学堂,开书店,微信直播等等,还是很庞大的。但她运转起来看似一点都不累,主要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轻松自由的活着。

下午头莫名开始痛,我就开始找原因:原来潜意识里产生压力了。转念一想,其实想这么多根本无济于事,内心偏私虚妄在作祟罢了。如果刚加入一个新圈子就想很快适应,要么对这个模式已经了如指掌,要么痴心妄想,轻易做成自己想要的完美,那就太小看别人多年的积累了。

仅仅一个彦值圈,里面有100多位社会各阶层精英的学生,如果作为老师,每个人都要操心,担忧,一个彦值圈就足以压垮人了。所以,我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把更多的力量转到内在,在平衡情绪中强大自己的精神力量,守住内心的中心点。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道德经》系列之五:守中


二、界限

界限啊,就是知道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明白自己在每个人生角色中的位置,可大可小的使命、以及为此努力的方式方法。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而不是主导;领导的角色是引领,而不是逼迫;家长的角色是开启孩子的智慧,而不是强权压制。居上但不掌控,不对立;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和谐共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聚焦自己,而不是发散,聚焦自我才能自燃,才能发出生命的光辉,从而照亮他人。

我觉得这段话我有很多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讲。对待学生,我之前会天天跟在他们后面,做季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可是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为什么呢?虽然这个计划是我们一起定出来的,但,这个出发点说到底还是我想让他怎么怎么样,有些孩子不喜欢这个学科还是不喜欢这个学科,不爱学习怎么也拯救不了,所很多工具治标不治本。我想说的是,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根本上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如果发自内心感觉到学习有趣的地方,没有过多外界的压力,凭借每个孩子本身的智慧,大家都能做的很好。我现在很喜欢读书,是因为更多是处于放松的心境,没有太多顾虑。我相信带着这种心态,很多人很多事情都能做得很好。爱我所爱,得我所得。

昨天写完文章,其实很想早点睡了。但微信读书组队获取积分,昨天是最后一天,差1分终极抽奖。然后我就想尽办法获取最后1分,因为前面已经累计了99分,不想轻易放弃。但不论以什么方法,官方好像就在卡最后一个关卡,最后15分钟也没能拿成。那我就想,算了,总不能因为1分影响我的休息吧!得不偿失,况且我的分数已经足以免费阅读半年多,足以了,满足了。就睡吧!

说这么多,重点就是:生而为人,都不完满,我也从来没像把自己打造坚强完美的角色。我也在努力保持内心的某种能量,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在点点滴滴的起心动念中修行,修行,修行......

好啦!今天依然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不知道正在看我文章的你呢?

《道德经》系列之五: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