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張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號紫陽,後改名用成(誠),浙江天台人。北宋時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陽真人”。自幼博學,三教經籍、醫、卜、兵、算,無不涉獵。曾長期居台州府城臨海為府吏,後因火燒文書被流放嶺南。從此,浪跡雲水,尋師訪道,修煉內丹。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1067年,張伯端投桂林知府陸詵[shēn]為機要典事。隔年隨調成都。在成都天回寺得高道劉海蟾(呂洞賓傳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使他原來不明之處頓時“霧開日瑩”。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陸詵像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1070年陸詵病逝,張伯端便前往漢陰山中(今陝西省紫陽縣)修煉。道成後,轉徒於秦隴(陝甘一帶)雲遊佈道。不料 “三傳非人,三遭禍患”,被鳳州太守流放。幸解押途中遇石泰為之申冤而獲釋,感激之餘,張伯端將所得秘訣傾囊相授。傳道石泰後,張伯端心頭的大事已了,一種葉落歸根的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於是,不久就告別石泰踏上了回鄉之路。時間當在嚴冬之後,即1074年春。鄉居天台山桐柏宮修煉、著書、傳道授徒。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1075年著成內丹經典《悟真篇》。後赴山東兗州,囑知州馬默“流佈此書”。然後經常州、杭州返桐柏宮修煉。1082年三月十五日,張伯端往返臨海途經百步溪(今屬臨海)時水解羽化,世壽99歲。

《悟真篇》倡導“三教歸一”,在道教傳統的命功的基礎上,引入儒家“窮理盡性”和佛教“達本明性”的心性修養方法,將隱匿在金丹術中的內丹妙道和盤端出,形成“性命雙修,先命後性”的南宗丹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道教的發展。《悟真篇》與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並稱“丹經王”,張伯端被尊為道教(金丹派)南宗始祖,桐柏宮亦因此成為南宗祖庭。張伯端與其嫡系法脈傳人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合稱南五祖。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悟真篇》高舉“三教歸一”的大旗,贏得了社會廣泛的認同,甚至對佛門弟子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著名的佛教禪師薛道光受其感召皈依道門,成為南宗三祖。張伯端“三教歸一”思想成為三教的共同財富,收入佛藏、進入小說。如《西遊記》不僅有紫陽真人救皇后的故事,還直接引用了7首《悟真篇》詩詞,更由孫悟空將“三教歸一”一字不差地向車遲國國王提出要求。清帝雍正崇禪貶道,唯獨對張伯端推崇有加,原因就在於對其“三教歸一”思想的“深契”。於是下旨重修天台山紫陽道場崇道觀並御筆親書《崇道觀碑文》,敕封張伯端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將其《悟真外篇》收入《御選語錄》並親自為之作序,盛讚“篇中言句。真證了徹。直指妙圓。即禪門古德中。如此自利利他。不可思議者。猶為希有。如禪師薛道光。皆歸依為弟子。不亦宜乎。”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雍正像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石樑鎮招投標監督管理辦公室監管,天台縣石樑鎮巖頭墩村村民委員會招標, 天台縣石樑鎮巖頭墩休閒旅遊基礎設施項目,中標人:浙江全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金額382911元。登錄“信用中國”搜索,台州市椒江區人民法院發佈公告,浙江全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依據相關法規,“老賴”沒有資格參加國資項目投標,投標人隱瞞失信被處罰的事實,虛假響應謀取中標,招標人應該加強監管,維護公平公正誠信!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他主張“三教合一”,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融合儒釋道三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