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漠,到驚慌


從冷漠,到驚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此前,人們以為,在中國曆時一個多月奮力抗擊疫情,為世界各國應對疫情贏得寶貴的時間之後,世界範圍的疫情蔓延將受控。然而疫情卻如火山噴發一樣,勢如破竹般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

在疫情到來時,保障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是民眾和國家的最大利益,是最大的人權。政府的職責是一切以民眾的健康為根本,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疫情之所以成為疫情,是因為病毒能傳播,而且傳播得很快。病毒還能致人於死命。為了防止病毒傳播,就須要截斷傳播鏈,而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作出一定的限制,諸如封城,限制人們的出行;學校暫時停課;限制社交活動;號召人們在公共場合戴口罩;隔離病患,等等。在目前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和疫苗之前,這些限制顯得尤為重要,是為控制疫情,保障民眾健康付出的必要和值得的代價。在民眾的健康和生命面臨威脅,對人們的某些行為不得不作出一定的限制的時候,奢談自由權利,是本末倒置,沒有意義的。

這些措施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須得到民眾的支持和配合。中國之所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成功控制住疫情,除了政府的認真重視,措施適當和得力外,關鍵在於得到民眾的配合。而中國民眾的配合,除了文化和傳統及生活習慣的因素外,還在於當局的廣泛有力宣傳,讓民眾充分了解疫情的嚴重性、病毒的危害、防控病毒的重要性。當人們認識到疫情牽涉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千家萬戶和整個國家的利益,人們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而在歐美國家,人們發現,民眾防疫意識普遍淡薄。就以戴口罩為例,事實已經證明,帶口罩是有效的防疫手段。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下,戴口罩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行為,同時也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可是在歐美國家,人們出門不戴口罩,戴口罩甚至還可能受到歧視或侮辱。對社交活動進行某些限制,更受到抵制。民眾防疫意識薄弱,更遑論配合防控行動了。實際上,民眾防疫意識薄弱,根子在政府。在疫情已經蔓延的形勢下,歐美國家沒有像中國那樣,及時利用各種平臺宣傳防疫知識,相反,出於政治和選舉利益而淡化疫情,導致民眾面對疫情威脅,或無動於衷,或不在乎。

世界衛生組織一再肯定中國的防控措施和經驗,希望世界各國從中可以借鑑。然而歐美一些國家,在中國奮戰疫魔的時候,沒有利用“機會窗口”未雨綢繆,作好各種準備工作;疫情開始襲來時,防疫動作慢三拍;而在大難臨頭的時刻,又倉促上陣,驚慌失措。有道是,貨比三家,不比不知道。應對疫情,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表現,猶如兩重天。美國輸不起,控制疫情不得力,不從自身找原因,卻無端指責中國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又說中國當初沒能控制住疫情,導致疫情向世界各地蔓延,貶低中國的防控措施是“以犧牲了人民的生活和自由為代價”。這種對中國的汙名化是為了掩蓋自身政策的失誤,純屬“甩鍋”的“鴕鳥政策”。

如今,疫情大規模蔓延,多次淡化疫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因為提出“群體免疫”而飽受批評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均180度大轉變,不得不面對現實,從此前淡化或放任疫情,改而採取較積極的政策。特朗普承認未能控制病毒散播,宣佈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美英兩國公開要求民眾暫停社交活動,避免聚會及外遊。為遏止疫情從海外流入,各國近日開始從過往僅對特定疫情嚴峻國家“局部封關”,變成全面實施入境管制,完全禁止海外訪客入境,或強制入境旅客隔離檢疫。

從這些國家如今採取的防疫措施,可以看出中國防控思路的影子。防疫是一面鏡子,考驗政府的執政和施政能力。能不能有效控制疫情,保障民眾健康,是檢驗政府防控能力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中國政府的防控措施是有效和成功的,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借鑑中國的經驗。中國專家和醫療隊還帶著防疫經驗和各種醫療設備儀器及用品,奔赴各國馳援,更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擔當和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