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會議否決和平建議,最終用戰爭來獲得美國獨立

在十八世紀後半期,美國的獨立是世界上的一件大事,甚至也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一件劃時代的事件,其獨創的聯邦體制、將“公器付之公論”主權在民原則說是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也不為過。

大陸會議否決和平建議,最終用戰爭來獲得美國獨立

晚清福建巡撫徐繼畲贈送華盛頓紀念碑的碑文,上有讚頌華盛頓將“公器付之公論”之語

但在獨立戰爭之前,面臨宗主國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的封鎖政策,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次大陸會議(1774年9月5日——10 月26日)卻仍在為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封鎖爭論不休,獨立派、保守派、溫和派互不相讓、各抒己見,卻拿不出一個合適的措施。

我們在前幾篇文章中介紹了第一次大陸會議中的各種爭論(點擊文章左下角“瞭解更多”,可以查看前面的文章),到了10月20日,參加第一次大陸會議的所有代表終於達成一致意見,在支持馬塞諸塞決議的基礎上通過了《聯盟條例》,又稱《權利宣言》。提出了創建捍衛北美殖民地權利的“大陸會議聯盟”、要求英國取消對北美的封鎖以及五項“不可容忍法令”、重申未經許可不得徵稅、撤走英國駐軍實行殖民地自治等內容,並且表明如果英國不接受宣言的內容,將於12月1日起全面斷絕與英國的經濟往來。

大陸會議否決和平建議,最終用戰爭來獲得美國獨立

英國的封鎖導致了波士頓全面停擺

當然,基於獨立派和保守派的妥協,代表們也為了表明自己仍然是大英帝國的忠實臣民,又同時向國王遞交了由約翰.迪金森起草的《致國王的請願書》,表達了殖民地民眾願意繼續效忠國王結束敵對狀態的願望,參會的所有代表包括獨立派漢考克、亞當斯兄弟等都在請願書上籤了名。

10月26日,第一次大陸會議結束,雖然沒有代表們之間有分歧有妥協,在是否獨立還是留在大英帝國方面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卻為後來個殖民地的聯合打下來基礎。

不過讓人感到有意思的是代表們一邊聯合商討對抗並通過《聯盟條例》的同時一邊又遞交《致國王的請願書》的做法卻徹底激怒了國王喬治三世,他認為這是殖民地對他的挑釁,反而促使了喬治三世下定決心用武力來解決北美問題。

其實不能怪喬治三世生氣,本來他對北美殖民地的狀況就極其不滿。也是啊,作為國王,誰能忍受治下的臣民一次又一次反對自己,並且還是高喊國王萬歲一邊抗議示威一邊還委屈的說國王對我們太苛刻了,竟然要我們交稅,全然沒想到當時的北美殖民地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遠高於英國本土。

大陸會議否決和平建議,最終用戰爭來獲得美國獨立

喬治三世

對於北美第一次大陸會議的這種在聯合起來要求英國政府接受《權利宣言》表示反抗的同時又遞交《致國王的請願書》來表忠心的行為我們一般用一句俗語來表示:“當面笑嘻嘻,背後遞刀子。”

這麼形容大陸會議可能有點過分,因為在會議期間,代表們還重點討論了一個提議,就是由富蘭克林的朋友、賓夕法尼亞代表約瑟夫.蓋洛韋所提出的改變殖民地政治結構的提議。

相對於獨立派和保守派來說,蓋洛韋是一個溫和的激進派,他既反對大英帝國在北美徵稅和派駐軍隊、也反對殖民地脫離帝國而獨立(好像大多數的保守派都是這個態度)。在蓋洛韋看來,大英帝國雖然有不少缺點,但相比起其它的國家,經歷過革命洗禮的英國在對待民眾方面卻是別國所無法比擬的,並且殖民地的大多數民眾仍然是忠於王室的,是帝國的忠實擁護者。因此,只要找到一個能夠正確改變北美政治體制的方法,帝國和殖民地雙方就能夠和平共處。

於是在會議期間他提交了一個方案,建議在北美建立一個殖民地總議會,這個議會的議員由個殖民地議會派代表組成,凡是大英帝國議會通過的涉及殖民地的立法,殖民地總議會都有權否決;同時總議會對殖民地的立法,帝國議會也有權否決,總之雙方是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關係。另外由國王任命一位大總督負責殖民地的行政管理,但由總議會對其實行監督,必要時可以罷免,提請國王重新任命新的大總督。

總而言之,這個方案是一個雙頭領導的政治結構,帝國議會和殖民地總議會構成上下兩院,與大總督一起行使殖民地的權力,卻又是哪一方都不能獨斷專權。當然蓋洛韋為了保留大英帝國的臉面,在提議中聲明總議會屬於帝國議會的下屬分支,只是在行使權力時是平等關係。

不得不說,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先進的方案,類似於“一國兩制、美人治美”的思路,總的來說是有利於殖民地的,帝國議會與殖民地議會的互相否決權使得不利於殖民地的法律很難通過;而實行大總督制看起來各殖民地失去了自主權,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因為有總議會和地方議會的存在,大總督將成為一個空架子,原來屬於各殖民地總督的權力將逐漸被地方議會所取代。

蓋洛韋是富蘭克林的好朋友,富蘭克林也對他青眼有加,一直把他當成自己的政治繼承人和子侄看待,他的這個方案其實脫不開富蘭克林在奧爾巴尼大會上提出的建立聯邦政府的影子。區別在於富蘭克林提出的聯邦政府由國王任命的大總督管理,聯邦議會沒有實際的權利;而蓋洛韋提出的方案則是總議會掌握了實際權力,因此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當然,富蘭克林是因為當時殖民地面臨法國的威脅而提出建立聯邦政府的,所以大總督擁有實際權力無可厚非;而現在則是殖民地面臨帝國政府的威脅,所以蓋洛韋的方案中是由總議會掌握實際權力。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方案,卻在代表們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後以6:5的票數被否決了,反對者的理由是如果這樣各個殖民地就沒了自主權。雖然說即使通過了大英帝國也不一定同意,但畢竟失去了一個可以和解的機會。

不過沒關係,從富蘭克林的聯邦政府到蓋洛韋的總議會制雖然都沒有通過,但卻給殖民地民眾灌輸了一個聯合的思想,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利堅聯邦政府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最終有所區別,卻是開創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並引領著此後幾百年民主政治的潮流。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第一次大陸會議結束以後,1775年3月,之前在大英帝國樞密院遭受侮辱的富蘭克林回到了北美。雖然他在英國下議院的朋友一直希望他能夠放棄個人榮辱,繼續維持大英帝國與殖民地之間穩定的工作,但他在回北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的兒子、新澤西總督威廉.富蘭克林和他最器重的好朋友蓋洛韋,並要求兩人投身到殖民地獨立的鬥爭中去,但這兩人都拒絕了他,並表示自己絕不改變親英的態度。而威廉.富蘭克林堅決的反對獨立,導致父子倆從此分道揚鑣,直到富蘭克林去世時都未能和解。

大陸會議否決和平建議,最終用戰爭來獲得美國獨立

富蘭克林在英國樞密院接受質詢


(歡迎關注本賬號,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獲得更多關於美國獨立戰爭以及建國後歷史發展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