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古今全球女性观察)

女史1

很久很久以前,华夏先民迁徙到了亚洲的最东边。有一个美丽的酋长叫女娲。找到了一片富裕的林地,指挥着先民定居下来。人性的弱点为懒惰。作为有远见的女性酋长,自然不能容忍族民懒惰。用鞭子监工就理所当然。所以后世的人们就有了女娲娘娘“挥鞭造人”的传说,又因为身材瘦削,惩戒人民,形象阴毒,所以后世又传说她是“蛇身人面”。

在文字史出现以前,人们流行口述史。且这些历史多为女性口述传播。早期人类对火焰的崇拜和对食物的依赖,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有些女性被安排在家细心的照顾火焰,部落中出现了一个职业叫“巫师”,也叫“祝”。她的儿子也会继承她的职位叫“觋(西)”。她们的使命是:感谢上天赐予的食物和火焰。收获或胜利时,便点起篝火,绕圈歌舞。男人们巡视自己的领地,有时候会和临近的部落产生摩擦,为了猎物常常伤及人命。为了报仇,特别是优秀的猎人被寄予厚望,他们成为“猎头者”。以砍下敌对部落的人头为功劳。猎头者砍下更多的人头,被认为是最荣耀的男人。会特别受女性的喜爱。同族内的姐妹会和男人们结婚,我们后世称为“血缘婚”。血缘婚是近亲繁殖。同族内的男女从小青梅竹马,成人后结婚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选择范围小,审美疲劳,即使他们也和别人的妻子偷情,依然避免不了择偶范围小,审美疲劳。人类喜新厌旧的习性,使得猎头们有抢夺其他部落女性的动机。开始他们和其他部落的女性进行野合,然后各回各家,产生了“野合婚”。野合婚产生了一些额外的优质人口。人口多了便需要开疆拓土。同时,一些劣势部落,惧怕武力,便寻找外交途径。他们进贡自己部落的女子,并配上嫁妆。2个部落便结成了同盟或者合并。部落之间的“群婚制”得以形成。

群婚制度中,女性的母权力是不低于男权的。母亲的生育不是因为男性,是因为人的肉体死亡后,会变成灵魂。灵魂重生,进入母亲的肚子里,便产生孩子。因此母亲是通神灵的。母亲到了生育的年龄便使用“招魂术”,因为处女可能阻挡灵魂进入母亲体内。所以母亲需要男人为她打开身体。口述史记载:“女登”在华山之阳遇神龙而生“炎帝”。“附宝”在郊野之中而生“黄帝”。“女枢”见白虹贯日而生“颛顼(专需)”。“女节”见大星而生“少皞(浩)”。“华胥”踩到了巨人的脚印而生“伏羲”。“姜源”吞鸟蛋而生“后稷(记)”

男性在母亲的保护下,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有燧氏发现了“钻木取火”,“仓颉造字”,“神农氏尝百草”。母亲们安居乐业,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大家养蚕,邻村有个丑女叫“嫫母”。她会纺织,黄帝便娶了她,“丑妻多贤惠”。嫫母不单教会大家纺织,还发现了镜子。以前女人们都在河水里梳头照面。嫫母上山磨石,无意中磨出了一面镜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感叹。辛亏黄帝是个好丈夫,鼓励她,为女性们找到了镜子。但还有一个大问题横亘在眼前——每到梅雨季节,有洪水猛兽摧毁房屋和农田。

“尧(姚)帝”为洪水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也没有一个好办法。盟友部落有个优秀青年叫“舜(顺)”,善于团结,智慧出众,孝顺父母。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并考察他。娥皇,女英统领军队。“祝融”掌管火祭。尧交完军权后便南下巡视。舜的新一代领导班子,一面要协调一致,另一面就是治水。

女史(古今全球女性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