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段時間的網課學習,家長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是老師的問題嗎?

(鴿哥)


最近這段時間,和孩子的居家生活還好嗎?是雞飛狗跳,還是相安無事?

有的家長說:每天三件事:吃飯、睡覺、吼娃!

有的家長說:玩具全玩了一遍,會做的菜全炒了一遍,娃啥時候上學?

有的家長說:孩子手機玩不停,網課上得人焦慮不安,怎麼辦?

孩子學習不好,不一定是老師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我們為了娃的學習絞盡腦汁,其實父母在孩子學習上,真正應該花費心力的地方,就是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句最老但又最真金的俗語:“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還不夠,真正重要的是,父母發現了孩子的某個興趣之後,要親身參與到孩子的興趣裡,並由此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今年的詩詞大會總冠軍彭敏說起自己對古詩詞的學習,就說要先培養起對古詩詞的興趣,感興趣之後再是熟讀背誦。

一位媽媽分享她的經驗:兒子剛上一年級,能背誦的唐詩宋詞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百首了。這一戰績歸功於爸爸媽媽的潛移默化和有意引導。

原來,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古詩詞非常感興趣,一有閒暇時間就會在家裡“鬥詩”——你說上聯,他接下聯。在這種耳濡目染下,孩子從小對古詩詞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後來媽媽就有意地教孩子背誦古詩,從最簡單的《詠鵝》,到比較複雜的劉禹錫的《陋室銘》李白的《將進酒》……

再然後,孩子就開始主動有要求了,其實就是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比如學到李白的《靜夜思》,孩子會問李白是誰,他還寫過什麼詩,為什麼他要寫月亮的詩,能不能再學一首跟月亮有關的詩。

就這樣堅持著,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強,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也不錯。

有的家長會有疑惑,一開始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呢?比如,數學英語。

有教育專家提出過,學習要用有趣的方式學習,學英語,可以通過一些英語電影、或者動畫片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或者為孩子找一個適合孩子的英語教育機構,而不是苦哈哈地讓孩子背單詞做題。只要有了興趣,後面的問題就不難解決。

有目標才有動力

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漫無目的,他們不知道自己該達到什麼目標,就更不要提自主學習的能力了。

有一位孩子剛上幼兒園的媽媽,就一直在為孩子制定小目標,激勵孩子去學習新東西。一開始是“今天到幼兒園保證不哭”,慢慢地變成“在本個月內學會簡單編程入門”,然後又是“1個月之內看完《傲慢與偏見》原著,並做好讀書筆記在讀書會上分享”等等,每完成一項,媽媽都會在專門為孩子定製的目標本上畫上一朵小紅花。

看到小紅花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有成就感,自主學習的動力也越來越足。

家長不要陪

陪寫作業這個話題,也算是老生常談了。多少父母被孩子的作業氣到爆炸,想想也是怪不容易的。

陪孩子寫作業,就相當於對孩子說:“我不相信不在我眼皮子底下,你能認認真真做作業。”這種暗示逐漸強化,慢慢地,孩子等於有了柺杖,家長不陪就沒法自己寫作業。之後,更可怕的是,如果爸爸媽媽不盯著,孩子可能沒有辦法獨立完成任何一項自己該做的事。

孩子信任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信任孩子,是親子關係中重要的因素。不陪著寫作業,就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信任你。孩子不被盯,也會認為,爸爸媽媽信任我。

爸爸媽媽要做的是,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是必須的,你要自己記住都有什麼,自己安排時間完成,自己按照老師要求改錯,自己來找爸爸媽媽簽字。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那熬到半夜不睡覺,也要完成,如果完不成,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適當鼓勵孩子吧

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可以給予適當獎勵,鼓勵孩子認真學習、認真做作業的狀態,告訴他,凡事慢慢來,埋頭下工夫,工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孩子會更有動力去學習去努力。

但是,千萬不要過度誇讚哦!過度誇獎會使孩子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天天誇自己的孩子為天才,那麼孩子多半也會這麼認為,這樣當別人告訴他不是天才的時候,他會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別人都是在詆譭他,從而對別人產生敵意。

適當地鼓勵孩子,要求父母必須真實評價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誇獎;如果不是那麼好,就應該告訴孩子還需要努力。


至尚學邦


面授和在線授課肯定會有不同的

根據我個人的瞭解情況來看:

1、自覺性比較好的學生,能夠堅持每天早起上課,能夠做到提前預習,課後複習,作業認真完成,上課認真聽見的狀態

2、對於自覺性比較差的同學,我也瞭解了,早上上課在床上打卡,之後繼續睡覺,中午在起來,這樣的學習狀態您說能夠怪老師嗎?所以我上課要求學生比較開視頻。

3、面授和在線學習肯定不一樣,很多時候學生說明白了記下來,其實沒有,如果是面授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眼神就知道學生明白沒有,通過看他的記錄或者草稿,就知道學生到底是否掌握了知識點和方法



化學硝酸根


客觀的說,中國教師的門檻是很低的,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我曾經見過一個初中畢業生在一所小學教書。試想,一個初中畢業,連高中都考不上的人,他的知識水平會是如何?可儘管如此,現在的教師,基本上都是本科畢業,再加上長期的教學工作,應該說,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是能夠勝任的。近段時間,由於新冠疫情,基本上所有的學校都採取了網絡教學的方式。但是我們發現,有的情況不容樂觀。有家長旁聽或者監督的孩子,學習基本能夠保證,作業完成的情況也還行,因為老師可以通過遠程視頻檢查作業。但是聽課的情況,由於家長要上班,學生的學習就打了折扣。遠程教學,需要手機或者電腦。上班的家長,只好把手機給了孩子。這樣問題就來了。有的孩子把釘釘視頻打開,然後就玩遊戲去了,或者睡回籠覺。聽說有的孩子因為遊戲買裝備,把家長手機銀行的錢花掉不少,也有的孩子在觀看直播視頻的時候大方的打賞,結果也是花費了家長不少的錢。還有的家長髮現孩子玩遊戲,所以就把手機收回,結果孩子生氣離家出走。如此種種的問題,家長們十分著急。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一定要冷靜。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碰到的具體是什麼問題,如有疑惑,一定記住諮詢老師。其次,學會聰明的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信任他們。你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完全相信你,一定能夠管住自己,因為未來的路,你要自己去走,現在的努力就是為了你將來的生活。學習是將來去看世界的必由之路,自律是你將來成就的保證。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還是能夠理解父母的。良好,貼心的鼓勵,理解一定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家庭教育才是教育成功的主要戰場,沒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沒有孩子成就的未來。任何今天家庭教育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孔凡國先生


我認為不在老師,也許孩子平時上課也會走神呢?沒有了老師的叮囑自己就放鬆自己,只能說孩子沒有一定的自立,不能嚴格對待自己的學習!

也許很多家長都在崩潰,覺得線上學習孩子容易走神,聽不懂。影響孩子學習,老師講的沒有在班級那種面面俱到!但是,網絡學習不背鍋!也許家孩子平時就是這樣不聽講的。可能你今天經歷的雞飛狗跳,也是平時老師暴跳如雷的原因。

當然也有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主觀條件就是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針對初三,高三畢業班面臨中考高考的需要,這些學生出於考試的壓力,時間複習有限,疫情也沒有任何通知發佈要延遲中高考的時間,只能在家複習,加上這些中學生都有教好的自制力,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複習起來會事半功倍。畢業班最後半學期也沒有新課要上,主要是留夠充足的時間去複習已學知識,老師來答疑。


小學生的課程完全可以疫情過後通過縮短週末時間和暑假時間來補課,小學生也沒有完全的自制力,上網課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在玩兒,開學後老師任然要再講一遍,算無用之舉。

所以歸根結底,老師在哪講課不重要,孩子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在家上課就感覺比在學校上課放鬆,因為老師的眼睛不會時時刻刻的盯住自己,自己就放鬆了自己,老師不管是在班級還是網課講的知識點都是一樣的是不變,所以只有孩子面對這個時期的學習態度才是第一位!


章魚哥的高考課堂


由於疫情影響,原本按部就班的上課上學改變了,各個地方的學校都推遲了開學,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學校開設了網課,但學習效果並不好,這不是老師的問題。孩子在網上學習需要家長陪伴監督,但大多數家長白天要工作根本沒有時間,而低年級的孩子操作不來上不了課,這樣的話自覺性強的孩子能在網上認真聽課學習,很好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有少部分自覺性不強的學生根本沒在網上學習而是打遊戲,看動畫片。還有些農村孩子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根本不懂,網課也成了一種形式。而在課堂上孩子不聽課老師還能管一管,對重點,難點都要反覆講解、強調。對一些上課精力不集中的學生要重點關照,抽學生回答問題,到黑板上演示,學生不懂的能及時反饋,作業也能及時佈置到位,及時批改,當場糾正。而這些都是網課不能做到的,在家裡自己點播的課程聽沒聽進去,聽進去多少誰知道啊。綜上所述網課效果不好是不能片面的說是老師的問題。


柚子zsp


疫情中,網課一直站在風口浪尖上。使得一些家庭爆發親子大站,父母被逼瘋,甚至學生和老師因為網課成了冤家,釘釘被小學生打一星至下架。。。

從我這個教育者的經驗來看。孩子學習不好,並非老師一己之力造成的,也與網課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我來說說學習好的孩子的共性特點,從這個反面來論述學習不好的孩子的問題。

一。 熱愛學習的心。優質學生從來都是求知若渴。在我班級裡,優質學生會平等的看待每一門學科。無論是語數外理化政史這些所謂的主科,還是音體美勞技這類所謂的副科。優質學生從來對待所有學科都會“雨露均霑”。他們的課堂總是聚精會神,作業總是清晰有條理,正確率高。哪怕是音樂課佈置的對於歌曲的小感想都會洋洋灑灑寫上好幾百字;對於美術要求的作業,都會認真的去畫;哪怕對於體育老師佈置的跳遠練習,都會每天風雨無阻堅持完成。他們熱愛的是學習本身,而非學科之分。

二。 優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好習慣能成就一個人,壞習慣會害慘一個人。生活上井井有條的孩子,學習中也條理清晰;生活上主動性強的孩子,學習上也是學習的主人;對於未來有著遠大理想的孩子,學習上也會銳意進取。他們會接納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他們會反思自己的不足,他們會規劃生活和學習的每一個階段。

三。 不恥下問。優質學生總是離老師很近,其實他們並非故意拍老師馬屁,靠馬屁也成不了學習尖子。他們懂得“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老師,這個傳道受業解惑者是他們可以唾手可得的資源庫。有問題,找老師,而解決一個問題,自己就會進步一點點。

四。 持之以恆的決心。我們從小就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我們知道任何事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都是無法完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學習也是一樣。培養一個習慣,需要28天。學習需要經年累月,甚至活到老學到老。

五。優良的家風。家風,也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任何時候,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優質孩子的父母也大都熱愛學習,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對待孩子,亦師亦友,言談舉止如沐春風。

以上五點,是我粗略的總結。對照優質學生的共性特點,相反之處就會是學困生的共性。家長還會覺得學習不好是老師的問題嗎?


Ray的英語世界


網課只是信息化教育進程的一個開端,是信息化教育的主流趨勢,信息化教育的效率是巨大的。

比如說:孩子在家犯錯了,是不是也是老師的錯呢?在特殊時期,就是沒有老師的網課,家長也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孩子時刻都在成長,需要有人不斷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和啟發性教育,文化知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善良、感恩、有禮貌、好習慣、真誠等方面的素養,這些素養比文化知識更重要,孩子沒有這些素養,你就是讓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也沒有用武之地。再說了,沒有這些素養,孩子也很難進行讀書學習,希望孩子考大學、有出息,都是空想而已。

生活,學校,社會,互聯網,信息化教育都是孩子學習的環境和平臺。如果說,給孩子創造一個完美的學習環境,再讓孩子學習,這是不可能的。只有孩子創造完美的學習環境,沒有完美的環境等待孩子。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所以就不要主觀臆斷的去看待老師,評判老師,這是不理智的。

不知道網課是什麼概念的,就要抓緊時間去認識,去學習,去應用。教育科技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創新,都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挖掘孩子的潛能潛質,發揮孩子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的教育新趨勢!



元之創客


我認為孩子學習不好,老師有一定的問題,但不是主要問題。主要的問題在孩子和家長。


一、為什麼是孩子?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的接受者。在學生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當然,適當的玩耍是可以的,但不能只玩不學。啟蒙早的孩子,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能積極主動的學,學習成績自然優良。啟蒙玩的孩子,不懂學習或不愛學習,自我要求低,學習成績大概率欠佳。啟蒙的早晚,主要源於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的教育。


二、為什麼是家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對於孩子從小的教育富有重要的責任。童年時,家長的言傳身教,對教育重要性概念的傳授等等,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啟蒙。畢竟,沒有人天生是成績好或不好的,勤奮對學習的影響比基因更重要,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源自童年的習得。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童年階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談談網課

我一直認為,網絡只是工具,是幫助學習的,但不是學習的主要戰場。一是我認為,知識的傳授過程一定包含著能量的傳遞,一個眼神,一個肢體語言,帶來的知識感受是不同的。二是,學習需要環境的營造,大家在一起學,有氛圍,互幫互助,互相鞭策。三是,自覺性的問題。大部分孩子在學習上是缺少定力的,缺乏自覺性。在沒有人監督的背景下學習,自然無效率。


所以,希望疫情儘快過去,讓孩子們早日回到學校,不辜負大好的春光。


秋天的胡楊


這跟老師,可沒關係啊!其實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不是單方面的,原因我歸納了幾下

1、天網課這種形式,孩子們剛剛接觸還不十分熟悉,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2、這種形式缺少課堂上直接的交流提問,沒有那種學習氛圍,因為在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

3、現在大多直播課程大多錄播,時間有限,不能講太多內容,同時,大家幾乎同時段上課,網速也是很大的問題,就在幾天前,丁丁就全程崩潰不是嗎。

上網課也有它的好處,因為是錄播可以反覆的觀看喲。學習質量好壞還是看個人吧!

不能因為筆不好,就說你的字寫不好吧?對不


教育主持講師成坤


從這個問題發送的圖片看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如果必須通過網課學習,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

有些建議可以作為參考,現在學習的方式突然由坐在教室聽課變為網上學習,首先是學生心理上就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其次是原來是和有感情的人在一起上課,有老師的監督、督促、還有同學相互間的溝通,現在純粹是和一部沒有感情的冷冰冰的機器一起學習,沒有督促,沒有溝通,聽不懂也沒辦法問,所以心理上的落差也會很大;最後是基於前兩點問題,家長有沒有去做一個很好的引導呢?

這裡給家長几點建議:

一. 能否和孩子有共情心理很重要,親自感受一下聽網課的感覺;

二. 能否放下自己的手機進行一個學習上的陪伴;

三. 能否和孩子一起去尋找學習上的樂趣,比如預習,讓孩子第二天上課更輕鬆,找到成就感。

自控能力很多家長都未必能做到,比如說玩手機,所以最後還是建議家長能夠去做榜樣、去引導,而不是隻看到孩子表象存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