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小利而忘大义的龌龊小人!

项伯,又名项缠,秦末汉初时期的著名人物,出身于楚国项氏一族,是反秦义军领袖项梁的弟弟(不知是亲弟弟还是堂弟),也是楚霸王项羽的叔父。

昔日秦灭楚后,作为楚国旧贵族子弟的项伯不得不隐姓埋名、混迹民间以躲避秦王朝的剿杀。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发动起义、首倡反秦后,项梁与侄子项羽也手刃会稽郡郡守殷通,并割据江东地区起兵反秦了。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羽协助叔父项梁在江东地区起兵反秦!

此时混迹民间的项伯也带着一些项氏族人投奔了兵强马壮、军锋正盛的项梁,并担任了复国后的楚国左尹职务(左尹即左丞相)。

只不过才疏学浅、不成气候的项伯在轰轰烈烈的反秦战争期间并没有什么辉煌耀眼的傲人战绩,甚至在项梁战死、项氏家族群龙无首、楚怀王借机收回项氏家族军权的危急时刻,作为项氏家族长辈的项伯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挽救局势。反而是年轻勇猛的项羽率先发难,单枪匹马地斩杀宋义,再次夺取了本属于项氏一族的军权。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才疏学浅、不成气候的项伯在反秦战争期间并没有什么辉煌战绩!

素无才能、才疏学浅的项伯如果只是在楚国左尹的职位上尸位素餐地安度晚年倒也就罢了。然而事违人愿,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项伯在残酷的楚汉战争期间背叛项羽,私通刘邦的举动数不胜数。

这些小动作在潜移默化间不断地削弱着项羽阵营的综合实力,可以说作为项羽叔父的项伯不仅没有为侄子项羽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还因为自己的贪财好利之举而直接成为项羽乃至整个项羽阵营的最强掘墓人!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贪财好利的项伯成为项羽乃至整个项羽阵营的最强掘墓人!

一、鸿门宴事件—项伯初登场,鸿门宴前泄漏军机,并与刘邦约为儿女亲家

《鸿门宴》作为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文章以及被无数影视剧演绎过的历史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所以关于鸿门宴的具体过程,我就不多讲了。着重说说项伯在鸿门宴前后的种种背叛行为吧!

首先,项伯泄漏了项羽意欲突袭刘邦的军事机密。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羽对刘邦想独占关中的意图十分不满,准备突袭刘邦!

身为楚国左尹的项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在听闻项羽准备突袭刘邦的消息后,就连夜赶往刘邦军中去劝说张良趁早离开刘邦,以免遭受无妄之灾。这等行为就已经犯了泄漏军事机密的大罪,但事出有因再加上项伯并没有直接通知刘邦,所以尚且有情可原,无可厚非。

但是,项伯他不该在劝说张良离开时,还将项羽准备击杀刘邦的计划全盘托出。此举不仅直接泄露了项羽一方的军事机密,而且还使得张良得以将此等重要消息告诉了尚不知情的刘邦,这直接使得刘邦有了可以活动弥补的空间和时间。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将项羽准备突袭刘邦的计划全盘托出,这使得刘邦有了弥补的时间!

其次,项伯在宴会上与刘邦相约为儿女亲家。

鼠目寸光的项伯在告知张良即将到来的危险后,他架不住张良的盛情挽留,最终又在张良的引见下,和原本没什么私交的刘邦打得火热。两人在宴会上、在酒酣耳热之际甚至还相约成了儿女亲家。史载:“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已经成为亲家的项伯自然对刘邦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同时,项伯不愧是项羽的叔父,他深知项羽吃软不吃硬的性格,所以他就先给手足无措的刘邦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建议,那就是主动认错、主动请罪,以便让项羽抹不开面来杀刘邦。史载:“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与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后,项伯就给刘邦出了个至关重要的建议!即主动认错,主动请罪!

除此以外,项伯为了解救刘邦,他前脚给刘邦出完主动请罪的建议后,后脚就连夜赶回楚军为刘邦尽心尽力地劝告项羽了。史载:“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于是项伯连夜赶回楚军,将刘邦的话告诉了项羽,并趁机劝道:‘要不是刘邦率先攻破关中,咱们又怎么会如此顺利地进入秦国呢?现在刘邦立了大功却要杀他,实在不妥,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安抚他吧。”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为了解救刘邦,苦口婆心地劝告项羽不可杀害刘邦,而要好好安抚他!

可叹一代霸王项羽也是个耳根子极软的人,他听了叔父项伯的三言两语,就把亚父范增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最终项羽动摇了斩杀刘邦的决心,转而决定在鸿门宴上观察刘邦一番再做决定。这使得本已陷入必死之局的刘邦有了一线生机。

不得不说,刘邦的确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物。他在鸿门宴上表现的十分谦卑,既大大地奉承了一番项羽,又谦卑地表示自己不敢独占关中。而项羽也果然如同项伯所说的一样,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这边刘邦一服软表示臣服,那边项羽就决定不杀他了。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羽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刘邦一服软表示臣服,项羽就决定不杀刘邦了!

最后,项伯还出手阻拦项庄借舞剑之名刺杀刘邦的计划。

和项伯一样,亚父范增也十分了解项羽吃软不吃硬的个性,他眼见自己屡次示意动手,项羽都不为所动,就知道项羽斩杀刘邦的决心动摇了。于是范增决定安排一场“误杀”来彻底解决掉刘邦。

范增的计划是让项庄借着舞剑助兴的机会刺杀刘邦。为了让项庄重视这件事,他还严肃地告诫项庄道:“如果此次刺杀刘邦不成功,那么将来你们这些人肯定会被刘邦俘虏的。”项庄听从了范增的话,在舞剑过程中不断地找机会准备刺杀刘邦。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范增计划让项庄借舞剑助兴的机会刺杀刘邦!

本来这种“误杀”虽有落人话柄的嫌疑,但相较于放虎归山的危害而言,区区骂名承受一番倒也没什么。但项伯眼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立刻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庇护刘邦,使得项庄投鼠忌器,难以找到机会,最终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

项伯打乱了范增安排的刺杀计划,而后又发生意料之外的樊哙闯帐事件,刘邦就借口上厕所最终得以提前离开宴席。至此,鸿门宴结束,刘邦全身而退,项羽也接受了刘邦的臣服。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出手庇护刘邦,项庄刺杀失败。而后刘邦借机离开,全身而退了!

纵观项伯在鸿门宴前后的表现,就不难看出,项伯的种种行为无异于叛主降敌、私通外敌,尤其是项伯与刘邦私自约为儿女亲家的行为更是不可饶恕。因为这种约为儿女亲家的行为使他和刘邦成为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毫无疑问,项伯这是在为自己做打算,为自己留退路,毕竟侄子项羽倒台了,还有亲家刘邦可以依靠嘛。

项伯这种三心二意、两面三刀的投机心理促使他不停地做双重保险的投机行为,也促使他接下来不停地替暂时弱势的刘邦谋利益,因此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帮助着刘邦,而削弱着项羽,这使得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实力对比不断地此消彼长。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总是有意无意地帮助着刘邦,削弱着项羽!

二、汉中郡事件—项伯再登场,因贪财好利而助刘邦加封了战略要地汉中郡

鸿门宴后,项羽虽然接受了刘邦的臣服,承认了刘邦率先攻入秦国的功劳,但是刘邦意图独占关中的行为仍然令项羽颇为不满。再加上亚父范增也想尽力限制刘邦的发展,他们二人一拍即合,决定以“巴、蜀地区也是秦国故地”的理由将刘邦分封为汉王。然后又分立三个秦国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以三分关中地区。

项羽和范增的本意是先将刘邦分封在偏远闭塞的巴蜀之地;再将富饶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以削弱秦国的实力;最后再分封三个降将瓜分秦国以堵塞刘邦向东发展的道路。此举本来既能达成限制刘邦发展的意图,也能起到三分关中,弱化秦国的作用,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之计。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羽分封十八路反秦义军诸侯,特意将刘邦分封在巴蜀地区!

但是刘邦不甘心困守巴蜀,谋士张良也深知如果刘邦彻底进入巴蜀地区,就很难再重返关中了,所以张良必须想办法为刘邦留下一条战略通道,汉中郡便成为其不二之选(汉中郡即今陕西省汉中市,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地区和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

刘邦和张良明白汉中郡重要的战略地位,项羽和范增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项羽分封之初并没有将汉中郡分封给刘邦。如果刘邦执意强求汉中郡,只怕不仅事与愿违,而且还会引起项羽的猜忌而招致杀身之祸。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汉中郡是联通关中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战略要道!

张良此时提出了以金银珠宝贿赂项伯,再让项伯代替刘邦去向项羽讨要汉中郡的建议,刘邦深以为然,并派遣张良作为使者送给项伯大量的金银珠宝。史载:“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

此时的项伯一方面已经是刘邦的儿女亲家了,另一方面又收受了刘邦大量的钱财,所谓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软,项伯自然会积极地帮助刘邦向项羽讨要汉中郡了。可叹一代霸王项羽终究还是禁不住项伯的软磨硬泡,再次将范增的嘱托抛之脑后了,最终将至关重要的汉中郡也一并加封给了汉王刘邦。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因为项伯的软磨硬泡,项羽最终将汉中郡也一并加封给了汉王刘邦!

汉中郡是巴蜀地区通往关中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刘邦如果没有拥有汉中郡,那么刘邦想冲出巴蜀,攻占关中地区就会和四百多年后的诸葛亮北伐一样艰难。退一万步讲,即便刘邦后来有韩信相助,可以杀回关中地区,恐怕也要颇费一番周折,绝对不会像后来那般轻而易举地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返回关中地区。

总而言之,经过鸿门宴事件和汉中郡事件后,项伯简直完全把刘邦看做了自己的退路,将刘邦和自己的姻亲关系看做自己的政治保险单。在帮助刘邦讨要汉中郡的过程中,项伯远则看不出刘邦为自己留通道,准备重返关中,进而争夺天下的野心,近则看不出汉中郡在巴蜀和关中之间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是积极地谋钱取利,为自己的退路精打细算,实在是一副贪财好利、三心二意的龌龊小人嘴脸。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基本将刘邦看做了自己的退路,将刘邦和自己的姻亲关系视为政治保险单!

三、英布事件—项伯再登场,残杀英布的妻子儿女而彻底逼反了九江王英布

英布,又名黥布,秦朝末年因犯法而受黥刑并被发配到骊山修筑秦始皇陵。秦二世时期英布聚众越狱,落草为寇,后来又投奔了百越地区的诸侯王吴芮。英布强悍勇猛且骁勇善战,吴芮十分器重他,为此还特意招他为婿,将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英布和吴芮一起投靠了自江东地区起兵反秦的项梁。英布在项梁军中屡立战功,颇受重用,项梁后来在定陶之战中阵亡,而项羽击杀宋义成为楚军主帅后,英布又成为了项羽的先锋大将。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英布骁勇善战,是项羽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

英布当年曾在巨鹿之战中率先领军渡过黄河与秦军交战,为项羽所带领的楚军主力渡河抢占时间和场地,英布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而后项羽率军自巨鹿杀至咸阳,一路攻城略地,英布也是每战必任先锋,逢战必胜。各路诸侯国军队除了畏惧神勇的项羽外,最令他们忌惮的就是骁勇善战的英布了。史载:“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诸侯联军除了畏惧神勇的项羽外,最令他们忌惮的就是骁勇善战的英布了!

骁勇善战的英布赢得了霸王项羽的欣赏,项羽后来在分封十八路反秦诸侯时还特意分封英布为九江王(九江国大致相当于今安徽省、江西省以及河南淮河以南等地区。)

因为英布的封地基本位于昔日的楚国故地,而项羽又自封为楚霸王,其封地亦多位于昔日的楚国故地。相当于项羽和英布二人共同瓜分了昔日的楚国,此足可见项羽对英布是何等的欣赏与信任。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羽十分欣赏骁勇善战的英布,为此愿意与他共分楚国!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相持鏖战阶段,刘邦和项羽都在尽力争取其他诸侯的支持,同时也积极地策反对方的盟友以为己用。为此,刘邦特地派遣辩士随何去劝英布反楚归汉。

九江王英布接待随何后,尚在犹豫之时,恰逢楚国使者也来催促英布发兵助战。随何趁机闯入王宫,单方面宣布英布已经降汉。英布震惊之余,深感骑虎难下,有口难辩,只好听从随何截杀楚国使者,起兵反楚归汉的建议。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因为随何的突然发难,英布仓促之际只好反楚归汉!

须知英布此时反楚归汉并非是真心实意,只是仓促之际的仓促决定而已。长期以来,英布一直是楚军的先锋大将,和楚军主帅项羽关系密切,二人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战斗情谊十分浓厚,只要项羽一方能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宣布原谅英布的一时糊涂,两人还是有机会重修旧好的。

真正让英布对项羽彻底死心,对楚国彻底死心的是项伯的残忍行径。项羽赶走了九江王英布后,就派遣项伯去安抚九江国的百姓,去接收仍旧心属楚国的九江国将士。但是项伯来到九江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直接将英布来不及带走的妻子儿女尽数屠戮。史载:“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令英布对项羽彻底死心,对楚国彻底死心的是项伯的残忍行径!

事实上,项伯残杀英布妻子儿女的举动不仅是有意为之的,而且还是极其愚蠢的举动。

首先,英布曾经长期是楚军的先锋大将,每战身先士卒,立有赫赫战功,如今不过是仓促之际被迫归汉,项伯就不分青红皂白就尽数屠戮了他的妻子儿女,此举怎能不令英布彻底寒心?怎能不令英布彻底断绝回归楚军的念头?

其次,即便项羽已经认定英布为叛将,那么项伯俘虏了英布的妻子儿女后,也应该将其软禁起来作为人质来要挟英布啊,毕竟这样做或者可以令英布投鼠忌器,不敢过于积极地反击楚国,这种处置方式总好过将其全部就地杀戮啊。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将英布的妻子儿女软禁起来,作为要挟英布的人质,岂不是更好!

最后,屠戮英布妻子儿女的决定很有可能是项伯自作主张。众所周知,早在汉二年的彭城大战中,骁勇善战的项羽就以三万精兵大败刘邦所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大军。在此战中,刘邦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不仅三番五次将亲生儿女推下车以加快马车速度,而且连自己的老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丢下不管了。最终刘太公和吕雉均被楚军俘虏并被带到项羽的面前,一代霸王项羽并没有恼羞成怒地将其屠戮殆尽,反而还保全其性命,只是将其软禁在军中作为人质而已。

面对仇敌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尚且能够保持理智,将其软禁起来作为人质,难道项羽会恼羞成怒地下令屠戮英布的妻子儿女吗?难道项羽不会故技重施地将其软禁起来作为要挟英布的人质吗?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羽俘虏刘邦的父亲、妻子后,将其软禁为人质,难道不会软禁英布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吗?

四、刘太公事件—项伯再登场,劝告项羽归还刘邦的家属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仍旧处于艰难的相持鏖战阶段。楚汉双方于敖仓-荥阳地区对峙许久,一时间双方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但是刘邦坐拥巴蜀和关中两大战略基地,再加上韩信不断地在关东地区攻城略地,所以刘邦的兵源粮草都比较充足。

反观项羽一方,眼前的刘邦坚守不出,东方的韩信已经接连消灭了赵国和齐国,劝降了燕国,后方又有英布和彭越在不断地袭扰粮道。此等局势已经接近于项羽以一半的楚国对抗着其他六国。要知道,即便是全盛时期的秦国也无法抵抗其他六国的联合进攻啊,更何况只有一半楚国的项羽呢!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楚汉战争后期,面对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围攻,项羽基本难以抵御!

要想破解这种难以持久作战的困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激怒刘邦,让他主动出关与项羽决战。所以项羽就利用之前俘虏的刘太公和吕雉为诱饵,扬言刘邦如若不投降,就要烹杀刘太公。

刘邦功于心计又老谋深算,深知此时若拱手投降,无异于自取灭亡,再加之刘邦也不是固守孝道的人物。所以刘邦不仅拒不投降而且还讽刺项羽道:“咱俩以前一起在楚怀王帐下并肩作战,曾经结拜为兄弟,所以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了,今天如果你要烹杀你的父亲,那就不要忘了分我一杯羹!”。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面对项羽的挑衅,刘邦并不在意,反而还扬言要分一杯羹!

项羽闻言大怒,决定无论如何先出一口恶气再说,准备真的烹杀刘太公。然而这个时候的项伯就忘记了自己当初曾何等痛快地残杀了英布的妻子儿女,反而跳出来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史载:“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这句话的意思是:“项伯说:‘当今天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且立志争夺天下的人也不会在乎自己的家人,所以你现在杀了刘太公也没什么用处,只是徒增刘邦的仇恨罢了。’”其言下之意就是希望项羽放了刘太公他们,不要激怒刘邦。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面对恼羞成怒的项羽,项伯跳出来劝告项羽不如放了刘太公和吕雉!

项伯的这番话何其明显地表现出他的投机心理啊!因为当时天下鹿死谁手已经比较明朗了,那便是汉强而楚弱。

正面战场的刘邦以荥阳为关隘,以敖仓为粮库,以关中和巴蜀为基地,兵员粮草均比较充足,完全能够支持前线的持久战和消耗战;北面的韩信奇谋频出,屡战屡胜,已经接连消灭赵国和齐国,劝降了燕国,兵锋直指楚国,完全承担得起进攻突袭的责任;南面的英布、彭越等人不断袭扰项羽的后方和粮道,使得前线的楚军既缺粮草辎重,也缺兵源补给

也就是说,汉军已然在战略上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刘邦之势犹如旭日东升,一日胜过一日,而项羽之势如同江河日下,已属于强弩之末。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在楚汉战争后期,汉军已经在战略上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

项伯明显已经察觉到刘邦项羽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此刻的他甚至可能还在暗自庆幸自己已经和刘邦约为了儿女亲家,庆幸自己已经在刘邦那里定下了一份政治保险,他完全不担心自己的退路。

另外,他劝说项羽不要杀刘太公时倒有“杀之无益”的意识,但在俘虏英布的妻子儿女后却将其就地屠戮,完全没有想到杀害英布的妻子儿女也对大局毫无益处,只会加剧英布和楚国之间的矛盾罢了,这样判若两人的意识何其矛盾!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项伯在劝项羽不要杀害刘太公时倒有“杀之无益”的意识,那当初俘虏英布妻子儿女时怎么没有这等大局观呢?

项伯最后一句“祇益祸耳”也颇值得深思。楚汉相争已然旷日持久,双方已然是至死方休的死敌了,即便真的烹杀了刘太公,又有何为难之处呢!事实上,项伯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后路才劝诫项羽不要杀刘太公。因为项羽如果真的烹杀了刘太公,万一将来刘邦因为此事而迁怒于自己,那岂不是有口难辩嘛!所以他极力劝告项羽,不要杀刘太公,就是为了自己将来不必承担烹杀刘太公的罪名。

此刻项伯这个投机分子已经预感到项羽是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了,此时的项伯已经完全站在了刘邦这一边,随时准备抛弃项羽,投奔刘邦,已经成为“身在楚营心在汉”的叛徒了。

楚汉人物之项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贪财好利的龌龊小人!

楚汉战争后期的项伯已经是一个“身在楚营心在汉”的叛徒了!

结语

总而言之,纵观项伯在楚军中的所作所为,他几乎没有做什么有利于项羽的事情。反而还屡屡凭借项羽叔父的宗族身份而背叛项羽,私通刘邦。

像项伯这种贪财好利、鼠目寸光、三心二意的人物,项羽不仅没有对其多加防备,反而还对其言听计从,使其能够多次在关键时候左右时局,多次在关键位置发挥恶劣作用,这的确是霸王项羽的错误之处啊。

项羽错误的驭人之术,首先就是太偏信族人,没有及时发现和惩处像项伯这种龌龊小人,这才使其始终活跃在自己身旁,误导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其次是对外人吹毛求疵、过分猜忌,例如亚父范增因猜忌而愤然辞行;大将钟离昧因屡受猜疑而闭口不言等等。这最终使得自己身边仅有的忠臣良将都寂寂不敢发声,反而是像项伯这种鼠目寸光、贪财好利、三心二意的龌龊小人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能左右时局。

而项伯后来的结局似乎也不尽如人意,项伯在项羽兵败自杀后不久,作为项氏家族的族长带领项氏子弟向刘邦表示臣服,接受了刘邦要求项氏一族改为刘姓的命令,项伯也受封为射阳侯,只不过以前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的承诺,项伯无论如何也不敢再提了,而刘邦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也是嫁给了张耳之子张敖,而非项伯之子。

另外,项伯这个射阳侯的侯爵也在项伯死后不久,因为其子有罪而被除爵,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空欢喜啊!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点校本。

(东汉)班固著:《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会定期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类文章,恳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关注账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