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文:穿越君

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项羽为什么没有干掉刘邦?

关于鸿门宴这场饭局的真实情况如何,

这里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饭局不计其数,

而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鸿门宴了。

鸿门宴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描述的绘声绘色、悬念丛生,精彩绝伦,

结局和人物都在那里,

过程的创作使得故事呈现的惟妙惟肖跌宕起伏,

司马迁才是最会编历史故事的人。

可以说这次宴会对秦末农民战争,

及楚汉战争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

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

鸿门宴又几乎成了古往今来,

所有不怀好意饭局的代名词。

那么鸿门宴是刘邦发起的,

主角也是他,他明知宴会异常凶险,

但是还坚持前往赴约,

看来,这次宴会要解决的问题,

比鸿门宴本身更加棘手更加重要!

在刘邦看来,只要是宴会成功,

那么眼下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结果也是如此,

刘邦用惊险刺激的鸿门宴,

解决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实战。

项羽大军40万,号称百万,

刘邦兵力10万,号称二十万,

悬殊之大毋庸置疑。

更重要的是,

项羽大军多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而刘邦的多是小打小闹的土兵。

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刘邦很清楚,如果打起来,

就项羽上次成名的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

和屠杀20万秦兵的气势来看,

自己胜算几乎为零

而鸿门宴活命的几率则有百分之五十

因此,机敏的刘邦选择了筹划鸿门宴,

其实也就是认怂,到项羽哪里去服个软。

目的就是蒙混项羽,

不想打这次一点胜算都没有的仗。

而项羽并没有看透其中的奥妙,

放弃了实战,选择了宴会

结果也没有磨开面子,放了刘邦,

可见,刘邦的鸿门宴大获全胜。

那么,项羽为何不在宴会上干掉刘邦?

司马迁写的跌宕起伏,

总结下来,有这么几条:

一是,楚怀王的关中之约,先入关破秦者为关中王,信誉约定上项羽理亏。

二是,项羽听信投诚者曹无伤刘邦关中称王之说,就准备与刘邦开战,而曹无伤是临阵倒戈的小人,其言即便是真实的也没有可信的力度。此处,出兵不占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亲人的说辞堪比枕边风多是入心入骨。项伯为报答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被忠心不二的张良和善于采纳别人谏言的刘邦说动,约定刘邦亲自登门解释误会。项羽被项伯说服,放弃战争,接受刘邦的解释(投降)。

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张良】太上老君的侍从太玄童子,也是因为张良而奠定了刘邦大汉的民生基因和江山。张良提鞋得到一部《太公兵法》(另有记载为《六韬》),这太公,就是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赠书的老者,黄石后人便称为“黄石公”,而黄石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子就是那个影响战国数百年的神奇存在。

其四,大老粗樊哙闯帐诉衷肠,把项羽心中刘邦的委屈从头到尾吐了出来,项羽更加遵从自己感受,此时不能杀掉刘邦,否则自己脸面难存。

其五,这一点,司马迁没说,那就是项羽当时虽然已是最强的势力,但是,他仍然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触犯了众怒,遭到群殴。当时的义军并非他一家,周边还有几个强劲的势力,他还有所顾忌,并没有和其他义军彻底摊牌,也还没有和楚怀王闹翻,还是把自己摆在义军的位置,他的战略部署在紧要的关头并没有得到转变。

因此,在范增的安排下,

多次举玉示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没有得逞。

司马迁写《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可见,司马迁写鸿门宴的一个潜台词,

就是项羽放弃战争,

又没能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

就失去了一个一击即胜的大好机会,

那么未来的历史就在这一刻改变了。

但是,描写刘邦胜利的原因是,

他能听的进身边人的劝谏,

并且先有张良侠义救友在先,

后有项伯舍身相救。

再者是张良、樊哙等人能生死相随,

可见刘邦为人处世的品德仍占上风。

而鸿门宴,可以势力说话的项羽,

却因为想的太多且好面子又狂妄自大,

听不进身边人的建议,

所以错失了干掉对手的良机!

总结下来还是在大事处理上,

项羽留下了太多的瑕疵不公和把柄。

从司马迁的鸿门宴来看,

谁的人品好,谁能得人心,

谁的格局大,谁能把控大局,

谁的眼光高,谁能掌握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