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超過5000億,堅決不上市,包括中國2家企業

年收入超5000億, 還堅決不上市, 這4傢俬企中有2家是中國公司


年收入超過5000億,堅決不上市,包括中國2家企業


年收入超過5000億,堅決不上市,包括中國2家企業


在全球企業當中,年收入超過千億公司已經很少有不上市的了,而且就算是本身不上市的公司,其子公司也有不少上市公司,例如很多國企就是這樣。而真正不上市的公司,很少,老乾媽算是一個,但是因為老乾媽年度營收只有50億左右,雖然能夠稱得上一個大企業,但是在全球還是很難排上名。我們就來細數一下,全球年收入能夠超過5000億的未上市公司都有哪些?他們又為什麼不選擇上市呢?

第一、美國的嘉吉公司

嘉吉公司創辦於1865年,是一個農產品、食品的加工企業。截止2020年,嘉吉公司已經經營了155年,155年來嘉吉一直被個人所控股,在全球59個國家設立有嘉吉分公司,上世紀70年代,已經開始跟中國合作。目前,嘉吉在中國一共擁有和參與了至少50家企業,有超過5000名員工。全球的嘉吉員工數量超過10萬。

而嘉吉創辦的155年之間,所有的企業主力都是圍繞著農產品。成立了金融和運輸公司,也都是圍繞著食品和農產品服務。經歷了樓市、互聯網等各個時期的泡沫,都沒有過任何動搖。因為是非上市公司,財務披露並不及時,根據最新的數據來看,嘉吉公司2017年財報營收為109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7700億。2019年披露財報,營收為11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8046億。

第二、美國的科氏工業

科氏工業創辦於1918年,科氏工業在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就是修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瀝青材料、高速公路建設、以及管道運輸等偏向於原材料的工業技術。是全球最大的瀝青大道路提供者,也是道路標準制定者。1999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有500個左右的員工,7個子公司。

科氏工業已經有102年的創辦歷史,在2006年的時候科氏工業已經達到1060億美元的營收,摺合人民幣7515億,2013年科氏工業開始進入連接器行業,從重工業開始向輕工業專業。科氏工業作為私人企業是一個典型的家族繼承企業,為什麼能夠年入上千億,得益於良好的家族管理。而雖然科氏工業近年來沒有公佈過營收,但是從科氏工業的發展來看,相比2006年只升不降。

第三、中國的華為

華為雖然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但是華為還是例行每年上報財務數據和利潤等。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華為不是一家家族企業,華為是一個股權比較分散的科技公司。華為每年都要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分大量的股權,所以華為才能夠成長為世界500強,排名前100的公司。而近年來,華為在通信技術上,5G一路領先,已經佔領了全球超過30%的份額,可以說5G時代的,才是華為真正上升的時代。

根據華為最新年報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收入7212億,同比上升19.5%,零利潤接近600億,研發投入上千億,國內收入佔比51%,基本上國內國外持平,擁有員工數超過18萬。2020年度還未披露2019年整體銷售,但是從2019年上半年披露財務數據來看,華為2019年上半年營收4013億,同比增長23.2%,只要保持下半年穩定發展,那麼華為2019年年度營收預測應該在8000億左右。

第四、中國正威集團

正威集團是一家有色金屬為核心產業的公司,公司從2013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第387位之後,每年持續上升,到了2016年已經上升到第190位,到了2019年排名第119位,根據有關財務專家預估,正威集團有望在2025年排入世界500強前100。

正威集團同樣沒有上市,但是每年仍然披露財報數據,2018年正威集團財務營收5051億,到了2019年,根據財務數據披露。年度營收為6198億,而其公司因為擁有多個礦區,目前礦區估值為10萬億以上,所以正威集團並不缺少資金,也沒有上市的打算。

當然超過5000億年收入的未上市公司,其他國家也有,因篇幅有限,本文就到了這裡了,後續文章會持續報道,有喜歡的朋友,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