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有銀行玩起高息“拼團”購

為開發新顧客,有銀行近期推出了拼團理財產品,備受關注。

“一般來說,銀行針對新用戶發行的專享理財產品是加息的,但我們推出的拼團理財產品利率更高。以上一期為例,2人通過拼團購買的半年期限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33%,4人團達到了4.4%。”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稱。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稱,“這種玩法以較高的收益率為銀行拓展更多的客戶,但從長期來看,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是下行的,銷售形勢恐怕難以持久。”此外,多位人士還認為,疫情影響下,好的資產越來越難尋,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理財資產端將面臨著一定壓力。

銀行花式推銷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拼團”買,利率更高。這是日前有些銀行為了緩解資金端壓力,推出的銷售理財產品新花式。

“每期拼團理財產品的年化預期收益是不同的,一般來說,人數越多,利率越高。我們上一期產品活動已經停止了,門檻是1萬元起步,期限為半年,2人團的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33%,3人團為4.36%,4人團為4.4%。”一家股份制銀行業務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述人士稱,“拼團”理財必須由一位在該行購買過理財產品的老客戶發起,在手機銀行開團,然後在團長專屬鏈接中輸入新團員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也可以將鏈接發送給其他未在此行開戶的新客戶。拼團成功後,等待1~3天,團員們在產品銷售時間才能看到預期年化收益率。若投資者對預期年化收益率不滿意,也可以解散拼團。投資者認購產品後,發起者團長可以獲得價值20~35元不等的積分。

記者瞭解到,在疫情階段,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對新客戶在線測評。不過,對於上述“拼團”理財產品首次購買者,記者瞭解到,還需要帶著身份證,去線下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上述拼團產品在當下具有一些競爭力。第一財經記者在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手機銀行中查詢發現,同為起投1年、期限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國有大行預期年化收益率多在3.7%浮動,股份行在4%左右浮動。

“我們銀行對新客戶有專享的理財利率,通常期限為3個月到6個月,產品預期收益率比普通產品要高几十個BP,但目前還沒拼團這種理財銷售模式。”不少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近階段央行和銀保監會對於銀行結構性存款監管趨嚴,疊加疫情因素,銀行的存款端承壓。同時,目前銀行新發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下行,拼團形式的理財產品相對同期新發行理財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在收益率下行階段對於儲戶購買的吸引力更大。銀行通過老客帶新客的理財拼團形式,一方面可以開發新客戶,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緩解銀行存款負債端的壓力。”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從行業來看,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難以維持,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

“春節之後,在疫情影響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力度,例如,節後央行開展了多筆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短期流動性,並下調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此外,資管新規對過去資產池的運作模式有了嚴格的限制,銀行資管通過錯配期限獲取較高收益的難度加大,存量產品逐步到期後,新增產品難以投向非標,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進一步下行。”另一位分析人士稱。

Wind數據顯示,2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除3個月期限上行外,其他期限多數下行,延續低位運行態勢。具體而言,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上行14BP至4.04%,1個月、6個月及1年期限分別下行4BP、7BP和20BP至3.74%、4.02%和3.99%,1週期限持平。

資產端將面臨一定的資產荒

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主要投資於債券市場以及非標產品,監管政策導向以及債券市場寬鬆環境,再加上疫情影響,銀行理財資產端面臨一定的資產荒。

“理財資金主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疫情對實體企業經營造成一定衝擊,部分企業在春節期間的正常流水顯著低於預期,短期內的清償債務能力下降,進而影響銀行理財資產質量。在此背景下,理財資金的投資難度加大,銀行的投研能力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投研能力不足的短板將進一步暴露。”普益標準稱。

“資產端面臨以下方面壓力:債市方面,一方面,債券收益率從低位進一步下行,投資端依託固定收益產品配置或難以達到業績比較基準,且收益率曲線面臨持續下行壓力;另一方面,疫情拖累宏觀經濟增長並影響資產質量,企業信用債違約潛在風險壓力上升。權益方面,股市震盪使得部分有權益類資產配置的理財產品面臨回撤壓力,特別是在高位建倉的銀行理財產品更是如此。”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稱。

“銀行參與非標主要是通過信託收益權、項目融資等,但目前受疫情的影響,盡職調查等線下活動按下了暫停鍵,不少融資對手方還未完全復工,投資標的物顯著減少。”一位信託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同時,資產端的壓力也進一步向負債端傳導。王一峰稱,首先,淨值型產品回撤甚至部分產品破淨,對長期以來居民對銀行理財“保本”的心理預期形成一定衝擊,定期開放式產品面臨贖回壓力,續發產品面臨被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替代的挑戰;其次,為維持負債端的穩定,銀行被迫通過加大讓利甚至貼息來維持相對較高的付息率,特別是中小銀行面臨更大壓力。

徐承遠稱,對於大中型銀行而言,隨著理財子公司的紛紛成立,其投資渠道以及產品類型更加多元。當前股市整體低估,可以適當加大股市的資金配置。而且,大型銀行相對於中小銀行具備更好的投研能力,可以在債券投資品種上進行擴大,在ABS、類REITS產品、城投債、可轉債和中資美元債方面進行一定的高收益低風險組合策略。

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其理財資金仍以債券和非標投資為主。由於市場資金面的寬鬆,部分高等級信用債具有一定利差優勢,中小銀行可以發揮本地信息和資源優勢,擴大其所熟悉領域的信用債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