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橼、佛手,表达对元春探春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太偏心了


红楼梦:香橼、佛手,表达对元春探春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太偏心了

贾元春与贾探春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里的一对儿姐妹花。两人同出一父,在众红楼女儿里,血缘上是最亲近的了。

无独有偶,两人的姻缘都和政治紧密相连,注定无法像普通人那样过相夫教子、骨肉团聚的日子。虽说结局都是悲剧,只是二人性格迥异,做人行事处处显示出了非常大的不同,从而命运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从三个方面一一分析来看:

一、元春的入宫是家族安排的结果,而探春却很可能是主动的担当

元春归省,见到家人的第一句话就是埋怨,哭诉家人当初将她送到皇宫这种不得见人的去处,边说边哽咽难语,和父亲贾政的对话更直接,说这种表面的富贵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因为骨肉分离,不能享天伦之乐,实为人伦至痛。元春的哭,元春的倾诉证明她一点也不享受宫廷生活,这个贵妃娘娘的身份,对她来说并没有多少快乐,反而是桎梏的枷锁。

可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她是家族的代言人,也是家族依靠的大树,她再不情愿,也得强打精神。鲜花着锦的省亲表象下,是元春对自己角色和人生的不如意,透出的是心底最深的悲哀和无奈。元春的痛苦,从她省亲时的表现点滴可见。

和姐姐向往的小门户过小日子相比,探春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探春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否则早走出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可见探春的注意力不在儿女情长,也不在内帷琐事,她心怀理想,有着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一点,她有些像王熙凤,只是比仅仅着眼于家事的凤姐格局更大,视野也更加的高远。

红楼梦:香橼、佛手,表达对元春探春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太偏心了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这是在八十回后的事了,探春是在什么情势下远嫁的,我们虽然不得而知,但我们看探春判词《分骨肉》,大约可以感受到探春和父母家人分离时的大概场景。《分骨肉》是以探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的,探春说:在这风雨中离家别国,山高水长,千里之遥,算是和亲人故土永别了,可是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怕一旦失控让父母伤心伤损身体,我走了,骨肉分离,各自保重吧,万事皆有定数,不是人力能左右更改的。

探春的悲远嫁,她说“把家园齐来抛闪”,一个“抛”字看似轻松,其实重若千金,这有她故作轻松的成分,一是她太强大,二是她的落脚点还在考虑安抚父母家人的悲伤情绪。可见探春的理性。探春一样有悲伤,只是她是哭在心里的,因为她害怕父母家人因为她的离去过于伤心而伤损身体。这样的探春更加的打动读者,也令人更敬佩。探春很有可能是在主动地为家族承担责任,若能为家族的安宁和平安起正向作用。以探春的性格和情怀,她是愿意牺牲自己的。

二、元春性格是偏柔情和感性的,而探春则是刚性的、理性的

元春是《红楼梦》出场人物里,政治地位最高的女性,可元春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小儿女情怀。不过短短几个时辰的省亲,就暴露出很多的细节。比如她无法控制的次次堕泪,比如她向往的骨肉天伦的百姓生活,比如她点戏《长生殿》,希望能如杨贵妃一般能得帝王的长情,再比如她对既有个性又对自由爱情向往的龄官的格外欣赏。都证明了元春是感性的成分居多,甚至她本质上就是一个柔情的女性。

红楼梦:香橼、佛手,表达对元春探春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太偏心了

探春在这一点上和姐姐截然不同。探春性格阔朗大气,这一点从她的居所秋爽斋的布置就能看出来。探春非常在意自己庶出的身份,由此她自尊过了头,像王善保家的这样的奴才冒犯她,她上来就是一个耳光,完全可以摈弃闺阁小姐的腼腆。她管理家事时,面对亲生母亲给出的难题,探春软硬手段兼用,解决问题的同时顺便给自己立了威。探春干脆利落地革除荣府的诸多宿弊,将大观园从消耗转向盈利,探春的冷静、智慧和才干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赞赏,曹公直接赞她一个“敏”字。这些事看似小,却是探春具有出色政治头脑的具体体现。

三、元春政治上的不成熟,探春却具备政治强人的素质

元春进宫多年,曹雪芹说她二十年来辨是非,一是说她在宫廷能立住脚不容易,还有一层意思大概说她在政治上不大成熟,二十年来都没能形成自己稳固而有力的根基势力。其实在省亲时,元春在多处就表现出了她政治上的幼稚。比如她的哭诉,她的喜好形于色。都是一个人内心软弱和脆弱的表现。要知道,跟在身边的宫女太监可是一大群,怎能当众表达对宫廷的不满和毫不遮掩地吐露心声呢?

探春则完全不同。探春是庶出,虽说表面上正出庶出一样,但是王熙凤说了,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攀亲事,就有人家挑姑娘的正庶呢。可见,正庶当然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庶出的探春却活出了比正出更为强势的存在,王夫人是她的嫡母,却对她有几分的畏。王熙凤是绝对的强势思维,面对探春从来只有赔笑讨好的份儿。没有人胆敢招惹藐视三姑娘,像王善保家的自不量力者,一把年纪也只好挨耳光,如吴新登家的之流想刁难一下三姑娘,不过是自取其辱。不肖几个回合,连家下小厮都知道,三姑娘是玫瑰花,又红又香,但那上面的刺也不含糊,万万不能惹的。

红楼梦:香橼、佛手,表达对元春探春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太偏心了


元春探春姐妹俩是一组对照,曹雪芹也的确分别赋予了她们同一属类却含义大不相同的两样东西。

元春的判词上,有一只香橼挂在弓上。这香橼就代指元春。

香橼娇黄浓香,它的外观很讨喜,人物拿它薰衣裳、熏屋子,也拿它来装饰居室。闺阁女儿将香橼的果肉除去,用来雕刻自己对将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古人历来将香橼和闺阁联系起来。看起来,香橼实在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非常遗憾的是,香橼果肉的味道却非常的令人失望,酸涩难咽,只有亲自品尝才会彻底明白香橼这种水果的欺骗性,也才对它彻底失望,这就像是元春光鲜的贵妃之位一般,只有真的在那个位置上,才能真正去掉那一层的光环,明白那种无法言说的苦和酸涩。

探春屋里的大观窑的大盘上,摆着十几个玲珑娇黄的佛手。这是探春的象征。

佛手在中国文化里是非常吉祥的存在,首先它的颜色外形和佛性联系起来,有普照共沐芬芳的美好寓意。其次它的谐音为“福寿”,当然是非常美好的祝福之语。再者民俗文化里,无论是建筑、装饰和佩饰,佛手造型更是随处可见。

红楼梦:香橼、佛手,表达对元春探春不同的态度,曹雪芹太偏心了


以佛手喻探春,表达了曹雪芹对探春的偏爱,探春她不仅有家国情怀,她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践行者,在她有限的管家的日子里,她革除荣国府的宿弊,她革新内部管理流程,她甚至在大观园搞起了承包制,将一个消耗财富的大观园转变成一个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利息产出的经营之地。当然,探春的改革无法阻止家族的败落,但她一个出不得大门的闺阁女儿能在那个社会做到如此也属不易了。也的的确确带给了荣国府一些新气象和新的生机。

探春和亲远嫁,同样是为了家国和担当,探春的牺牲,不可否认,延缓了家族败落的进程,也解了统治者的繁难,一介弱女子,这份心性,难道不是佛性的芬芳普照吗?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