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一、

樂樂今年五歲了,在幼兒園上中班,跟全國的小朋友一樣,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辦法回到幼兒園上課,也沒辦法天天出去公園玩,更不能去遊樂場騎旋轉木馬,只能憋在家裡聽老師們在班級微信群裡發的網課,再就是在媽媽規定的時間內看看動畫片。

一天晚上,樂樂媽像往常一樣準備了豐富的晚餐,有紅燒豬蹄、松仁玉米、鍋包肉,都是樂樂平時愛吃的菜。可是今天的樂樂好像有點不高興,沒有像往常一樣看到愛吃的菜就露出歡樂的笑臉。媽媽喊了幾遍,樂樂才慢騰騰地走到飯桌跟前,但是沒想到的是樂樂剛吃了幾口豬蹄,就“哇”得一下吐了。

這可把樂樂媽嚇壞了,趕緊打電話喊來外婆,全副武裝後,開車去了醫院。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排了很長的隊伍,輪到樂樂就診,經過醫生仔細地檢查和盤問,給出了病因:孩子不能像往常一樣外出玩耍,宅在家裡的時間過長,導致情緒焦慮不安。外加春季裡孩子愛上火,飲食上過於油膩,也導致孩子胃腸功能減弱。

聽到醫生的話,樂樂媽有點後悔,光想著怎麼讓孩子能吃好,卻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想必,在這個漫長的抗疫假期裡,孩子們出現類似樂樂的狀況肯定不是少數。

二、

基於一段時間以來相關媒體和眾多家庭集中反映的心理問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認為抗疫宅家,孩子們出現的心理問題和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心神難安,總是感覺到很緊張;

2.一有時間就愛關注關於疫情的信息,甚至在言語上會表現出過多的擔憂,擔心自己或者家人是否在某個場所接觸到病毒;

3.總懷疑自己的防護措施做得不到位,自己不敢出門,也不願意讓家人出門;

4.情緒波動大,並且變得很差,變得暴躁不堪,容易與家人發生爭吵,或者是鬱鬱寡歡變因為一點小事就容易哭鬧不止;

5.對平時喜歡的事物提不起精神或者暫時變得毫無興趣;

6.身體上會或多或少地伴隨出現一些不適感,比如頭疼、胃疼、失眠、食慾減退等症狀;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焦慮和恐慌情緒在不斷蔓延。而孩子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災難的恐懼,負面消息的困惑,只能宅在家裡,不能出去玩,會讓孩子的身心更容易受到侵擾和影響。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究竟是何原因讓孩子變得這麼脆弱呢?

首先家長們要明白,疫情當下的每個人都處在一樣的氛圍中,被真真切切地牽動和影響著。成年人可以通過網上社交、朋友之間的互動交流或者讀書思考來釋放壓抑的情緒。

但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孩子更傾向於把“可能性”當成“必然”。這是因為孩子對不確定事情的敏感性更高,孩子們並不是很清楚冠狀病毒是以怎樣的形態存在的東西,並且因為思維、認知、情緒表達和調節能力有限度,以至於更容易產生情緒焦慮的問題。

除了這個原因,孩子也很容易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十分不安。比如說孩子會擔心疫情失控,病毒因此而控制不住,家人會因此而受到感染,到時候沒有親人照顧自己,不僅想法悲觀,甚至還會無限放大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比如十幾年前的美國五角大樓遭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各個電視臺和媒體不斷播放五角大樓爆炸坍塌的畫面,給很多6歲以下的孩子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在他們的理解中,這場災難一直在重複發生,讓他們時刻體驗著傷痛、死亡。由於事件導致深刻的影響,美國政府下令緊急叫停電視臺對此次事件的重複播放。

三、

漫長的假期裡,除了情緒焦慮外,其實也連帶著出現了很多困擾孩子的其他問題:

1.多地學校推行停課不停學的措施,這就意味著孩子們在家裡要藉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聽課,精神集中,屏幕過小,以至於影響了孩子的視力。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2.平日裡養的寵物狗,也因為疫情問題,被禁足在家,大孩子在家上網課,小孩子無聊的時候便會喜歡和寵物玩在一起,孩子皮膚細嫩又恰逢春季本身皮膚愛過敏,因此皮膚過敏也需要引起重視。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3.疫情期間,因為居家儲存的食物較多,孩子活動範圍、運動量有限,以至於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飲食規律,也因此容易造成孩子胃腸道消化不良的問題,比如腹脹、腹瀉、便秘等。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4.有的家長返回到工作崗位,家裡是爺爺奶奶幫著看孩子,老人看孩子心軟受不住孩子“哭鬧要挾”,無節制的給孩子零食,導致孩子的口腔極易出現問題。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5.大孩子們長時間迷戀電子產品,自制力較差,很容易產生遊戲網癮。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天來了,這麼美好的季節,孩子們卻被疫情關在家裡,無奈地享受著這個特殊又漫長的假期:無法上學、不能聚會、不能長時間出去玩。時間久了,生活、學習節奏被打亂,孩子表現出了行為懶散、情緒煩躁、焦慮恐懼或者上述健康問題。

那麼在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前,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健康度過春季裡這個特殊的長假?

四、

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們除了要做好病毒防控工作,更重要的是,正確引導孩子學會自律,自主學習,放鬆心情,張弛有度,生活有序,確保孩子生活狀態和健康。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停課不停學,雖然延期開學了,但孩子的學習和在學校上課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在家學習的首要問題,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我們可以模擬在校上課的樣子,讓孩子收拾出來一個專門學習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摒除掉一切干擾學習的因素,如課外書、電子產品、零食等好玩的、好吃的。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同時,家長要注意降低電視、手機和講話的音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可以電腦辦公、看書等,起表率作用,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五、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自律,自我管理,自主學習

在這個特別的假期,擁有良好學習生活習慣,能夠自主自律,是孩子放假不掉隊的關鍵。家長要幫助孩子嚴格要求自己,學會自律,自主學習,恢復在校上課的狀態,引導孩子參照學校作息時間來制定在家學習作息表,並監督執行。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另外,家長可以讓孩子結合寒假和下學期的課程,自己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自己落實每天早讀、預習、上課、複習和做作業的任務。引導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階段性目標,並給予適當的獎勵鼓勵,使居家學習生活更陽光更健康。

六 、

再次,引導孩子保持情緒穩定愉快,心態輕鬆平和

在心理調整方面,家長應自己先保持情緒的穩定。在注重家庭疫情防控的同時,不要過度焦慮和緊張;也不過度放鬆,隨心所欲。而是和孩子一起營造安全、平靜、和諧、輕鬆、有序的家庭氛圍,保護孩子避免受到過多負面信息和情緒的干擾,確保孩子身心健康。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同時,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和認知特點,告知簡單、清晰、必要的科學的信息。引導提高孩子對信息的判斷能力,避免受謠言誤導,樹立一定會戰勝疫情的信心。

另外,要合理安排娛樂和居家鍛鍊

除了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學習安排外,每天可以安排一家人一起看電視、玩遊戲、下棋、聊天等合理的娛樂活動,以及探索合適的居家鍛鍊方式,如廣播體操、瑜伽、太極拳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務。通過陪伴和活動,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解除心理壓力,幫助孩子健康、平穩度過居家抗“疫”的特殊時期。


疫情過後抑鬱症大爆發: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的一片心靈淨土?

“但求送得瘟神去,花開滿園迎春歸”。讓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引導孩子形成自律自主、心態平和、生活有序的良好習慣,也祝願每個孩子身心健健康康,和家長一起攜手抗擊疫情,靜候疫情退去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