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房子的用途:居住,隸屬於人類“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就像任何的常規商品一樣,一旦居住的需求得到大部分的滿足,房地產便繁榮不再。

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30年裡城鎮人口增加了5.3億

在過去的30年裡,是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也是房地產騰飛的30年。拋開一切經濟學的觀點,單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這30年的房價騰飛也足以找到理由。1990年,我國城鎮化率不到30%,而2019年城市化率為60.6%,30年的時間裡,翻了足足一倍。而這僅僅只是絕對數值上的翻倍,換算成對應人口數量,更不止一倍,因為60.6%這個數據的分母是14億人,1990年時我國人口僅12億不到。

用城鎮化率簡單的計算一下,1990年城市人口為3億左右,2019年城市人口為8.3億左右。新增的這5.3億城市人口,按照1家三口的比例計算,即將近1.8億套新增住房的需求。這還僅僅只是靜態數據,按照我國平均每8年更換一次房屋計算,過去30年裡至少出現了3次改善週期。當然,這個改善週期的新建房子需求量是很難計算的,因為有人改善買了新房,空出的二手房也能夠滿足落戶的條件,與1.8億套住房會有重疊部分。

從3億到8.3億,過去30年房地產為何會如此突飛猛進,已然一清二楚。更何況,先富階層、後起之秀們手頭還不僅僅只有1套房。

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國內商品房保有總量達300億立方米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的估算數據,我國城鎮總住房保有量已達300億平方米,其中商品房112億平方米,保障房73億平方米,小產權房72億平方米,已購公房等房改存量住房約為41億平方米。再加上2019年新增的商品房成交量、保障房竣工量等,即使按照35平米/人的國際居住標準來計算,目前我國城鎮總房屋數量已能夠滿足約10億人的居住。

這就很有意思了。前文提到,3億的原本城市城鎮人口、5.3億的新增城市人口,總計8.3億的總城鎮人口。而城鎮按人均35平米計算,近350億平方米的房屋保有量已足夠10億人居住。這10億計算結果與8.3億實際結果所相差的1.7億人口,所對應的房屋面積即1.7億*35平米/人,約60億平方米。也就是說,這60億平方米的住房是無人居住的,大概是6000萬套。

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注意,這個計算結果還是按照人均35平米來計算的,並且剔除了多套房擁有者所帶來的平均線的拉昇。實際上我國城鎮人口中還有相當部分人群生活下平均線之下,尤其是一二線大城市的剛需一族。另外,還有一說國內目前國內單單商品房總量已達3.1億套,可滿足12-13億人的居住需求。

那麼,既然房屋已夠幾乎全部國人居住,為何房企們的銷售業績一年高過一年呢?

我們當然不排除60.6%的城鎮化率還遠沒有到頂,摩根斯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國的城市化率還遠低於發達國際水平,至少還有2億人會進城買房。這顯然是樓市未來的核心動力所在。但我們不要忽略一點:高房價已經很大程度影響了這部分人進城買房的預期,甚至是阻礙了他們進城。未來這部分需求必然是逐步釋放的,畢竟讓“堅苦自立的農村人”為最後的高房價買單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也實在難度太高。

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三個信息,房地產如果再不做出改變,“強弩之末”不是沒有可能。

1、2020年開年如此之巨大影響下,國家依然強調不再以房地產為短期刺激點。

今年第一季度“負增長”幾乎已是定數。按照2019年接近100萬億的GDP來計算,1月下旬至2月下旬,整整1個月的幾乎各行業停擺,再加上覆工後需要一個週期來全面恢復,可以說對經濟的打擊是非常非常大的。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國家依然對房地產說“不”,決心、信心可見一斑。

2、三駕馬車之一投資成為重頭戲,新基建當仁不讓承擔新增長點重任

根據央行數據,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槓桿率已經超過60%,也就是說大量的家庭都背有各種各樣的貸款,尤其是房貸。在這樣的情況下,再一味支持房地產無異於“飲鴆止渴”,而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在如此大負擔下,也很難“肩負重任”。降利率當然要降,但這真不是為房地產準備的,而是為了給全民“減負”。而另一家馬車商品出口,在世界皆受影響時,顯然不衰退已是難得。

因此,投資才是唯一的發力點,唯一可能把陷入泥濘的馬車拉出來。過去投資主要是傳統基建,例如修橋修路、高鐵高架高速等等,也取得了輝煌的階段性成果。而隨著第四次技術革命的到來,5G、人工智能、石墨烯技術等已成為各國新的比較點。誰領先一小步,便可能是舉國實力領先的一大步。新基建,正是為了完成這一使命而誕生的。也正因為如此,大量城市上馬5G、4G信息基礎設施、軟件園、高科技產業園等項目。新的經濟增長點,正走在取代房地產的路上。

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3、棚改規模的大幅縮小,房地產將徹底迴歸傳統供需關係

時間退回到2015年11月,那是國家最後一次拯救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推出,4萬億棚改力度的支持,快速引爆了慘淡已久的樓市。而久旱逢甘霖的房地產,也在這次陽光雨露中長成了參天大樹。這裡必須要說明:那時候救市是不得已,房地產依然是經濟支柱。而到了2020年,情況完全不同了,經濟迎來了新機遇。

因此,2018年到2020年的棚改指標,已然大幅降低,最高不過每年500萬套的水平。而由住建部領頭的關於加強棚改資金管理的通知中也已經明確:對房價壓力較大的城市,棚改不予支持任何資金。

筆者總結

時勢造英雄,下一個時勢必然不可能再是房地產。讓房地產迴歸合理的市場供需,讓2億未進城的人買得起房,房地產才可能在白銀時代下一個十年繼續發展下去。不然2億真的只是個望梅止渴的數字而已。

樓市“強弩之末”,房地產已成“過去時”?這3個消息意義重大

我是 ,樓市迷霧重重,關注作者不迷路。專注買房諮詢、市場研究、政策研究and說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