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西晋史(十一):以退为进司马颖

在极简西晋史(十):三王伐赵中我们讲到,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三王伐赵,最终将司马伦推下了皇帝宝座。

司马伦当然是活不下来了——无论他怎么声称自己是受到孙秀蛊惑的也活不下来,他提拔的那些人自然也被撸了下来。而晋惠帝司马衷重归皇位之后自然还需要一个继承人——这事也不难办,司马衷的孙子、襄阳王司马尚成了这个幸运儿。最后棘手的事情终于来了,三王起兵,谁留下做辅政呢?

事情开始变得诡异了。

司马颙首先退出了竞争——这位河间王本身就不是司马懿的后裔,跟皇室之间的血缘关系比较远,在这次讨伐事件中前后立场又不一致,所以颇受到了一些人的诟病。所以司马颙拿了封赏之后就走了,干脆没留在中央

而齐王司马冏在这次政变中出力最大、死伤惨重,所以他留下来辅政治国,帮傻子皇帝打理朝政,也是意料中事。

麻烦的地方在于成都王司马颖。

成都王司马颖在这次政变中立场坚定、进军果断,第一个领兵冲进了洛阳城,而且他还是皇上的亲兄弟——相比之下,司马颙首鼠两端、亲缘最远;司马冏号称雄兵百万,却进军不顺;这就显得司马颖的形象格外的高大伟岸,颇有点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感觉。

所以司马冏看司马颖的眼神,就开始不太对了。

然而司马颖手下有个能人,姓卢,名志。他表示您现在这情况很危险啊!这齐王现在碍于舆论想留您下来共同辅政,将来那早晚得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啊!咱们干脆回家得了。

司马颖表示你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上奏表示拨乱反正这事儿其实都是齐王司马冏的功劳哈!你们想找人辅政?找司马囧!我妈身体不好,我得回邺城照顾我妈去了!

这个操作把大伙都给镇住了——你们看看!咱们大晋这成都王!那真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说拨乱反正就拨乱反正,说功成身退就功成身退,又有能力又孝顺母亲!那真是一等一的好王爷啊!

所以司马颖这人望唰唰地就涨起来了。

而司马冏对这事当然是乐见其成——你走了?你走了我正好把持朝政嘛!不过眼下这大晋的朝政跟十年前比起来,可是远远不如了。

首先是咱们前面说的问题——当初留下来制约藩王和都督们的制度正在遭受破坏,而几次大战、尤其是这次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的大战又让大晋朝的中央军跟地方部队之间损失惨重。混乱的朝政使得不少地方实力派都起了自己的小心思,最要命的是三国乱世刚结束没多久,地方上本来就人口空虚,当初为了充实国力,大家是没少招纳少数民族进来的。

所以眼下这大晋的治理,比十年前那难的不止一筹。

结果就在这个当口,又出事了。

皇太孙司马尚,在太安元年(302年)三月死了。

傻子皇帝司马衷绝后了!

怎么办?

理论上来讲,现在成都王司马颖上位的机会骤增——他本来就是司马衷的亲兄弟,现在司马衷绝后,他人望也高、名声也好,只要运作得当,那摸一摸龙椅也是有可能的嘛。

司马冏急了:这司马颖要是回来,我还怎么把持朝政?赶紧的,再给我找个能继承大统的出来!

找谁呢?这个人年纪不能大,大了不好控制;血缘关系也不能远,远了司马颖不服。于是找来找去,司马衷第十三弟司马遐的儿子,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被选中了。

司马冏觉得现在自己又稳了。

大家觉得你这明明就是越来越悬……

不过司马冏并不太在乎别人怎么想,他认为我已经这么稳了,还是得先爽爽再说……于是他很快就开始各种大兴土木,各种骄奢淫逸,大搞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在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变忘本、行动上阳奉阴违、生活上腐化堕落,彻底将手中的权力异化为敛财工具!

大家表示您这样不行啊,您这样迟早得被纪委……咳咳,我是说,失去天下人望啊!这杨骏贾南风司马玮司马伦等人的前车之鉴可不远呢,您是不是注意一点?

司马伦表示我虚心听取!坚决不改!你们使劲批,我听了算我输!

于是搞来搞去,原本刚刚安定下来的局面,又开始暗潮汹涌了。

最要命的地方在于,当时西晋继承并发展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继承了其缺点,发展的,竟然也是其缺点!原本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是将人才分成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经过地方推荐、中央评审,来选拔人才做官;而现在晋朝这九品中正,把地方推荐的权重给降下去了!中央评审成了重中之重。

这下事情就开始有意思了:你想做官,就必须在中央有人!所以现在拼什么?拼爹啊!一旦你拼爹成功,进了朝廷,那马上各种特权就都跟着过来了!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

而又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亦如之——晋书·食货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晋的朝廷里逐渐成为了两种人的天下:一种是士族,一种是皇族。要是你能力超群,却没能投个好胎,那想击败这两种人进入朝廷,可以说是势必登天。

那怎么办呢?

也好办,朝廷不要,咱们可以投靠有实力的王爷嘛——比如说孙秀,那当年是个什么辣鸡出身?投靠了司马伦,混成了他的亲信,最后硬是靠着政变成了司马伦背后把持朝政的男人!虽然说最后全家都被人杀光光了,不过毕竟人家也风光过了不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孙秀等人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开始投身于各个王爷门下,准备“曲线救国”,用另一种方式在大晋的政治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