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和妻子朱悦在忙碌着。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良国在指导儿子儿媳制作好泥塑的要领。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在自己的工作室义务向青少年传授泥塑技艺。

2018年8月7日,新华网的图片频道刊登了一个图片新闻《扎根乡土的「90后」泥塑夫妻文件》,10张图片使用同一个解说:

8月6日,许明笙和妻子朱悦在制作泥塑。「90后」青年许明笙和妻子朱悦2016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他们放弃其他工作机会,选择回到许明笙在浙北山区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的老家,继承父亲许良国的泥塑手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泥塑匠人。 两年来,从人物到神兽,许明笙和朱悦在父亲的指导下掌握了泥塑的基本要领,目前他们每年要制作三四百尊泥塑,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后。他们还在自己的工作室义务向青少年传授泥塑技艺。「返乡创业是挑战也是机会,」许明笙说,「在学院接受教育,又回到乡土,我们希望能给民间泥塑带来更多新的东西。」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他们制作的中华民族历史名人一脸正气,面相慈威。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和父亲在制作巨大的历史名人塑像。

根据图片,我们发现图片解说里所说的「人物」不是普普通通的人物,而是古代民族英雄、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这说明炎黄子孙毕竟是炎黄子孙,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骨子里和血液中,那不是69年的洗脑就可以洗掉的。

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之后,顾客的需求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对的。

◎ 传统艺术是有来源的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和父亲在制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巨大塑像。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神传文化中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泥塑艺术发展到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顶峰,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

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着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 惠山泥人分两类:一类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历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动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地区。

◎ 泥塑的制作方法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正在检查晾晒的泥塑。

泥塑不仅是艺术,而且也是力气活儿。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晾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朱悦在检查晾晒的泥塑。

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着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最后上光。

◎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许明笙和妻子朱悦希望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民间艺术。

许明笙和妻子朱悦不仅自己回乡继承父业,而且在自己的工作室义务向青少年传授泥塑技艺。为什么呢?一来两个人忙不过来,二来总得有人传承。

这个例子说明,不是每个人都是上大学的料,上大学对每一个人不都是最佳选择。许明笙去北京上了大学,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并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与老同学们争抢饭碗,而是回到山区老家,在宽敞的农家院子里,过着没有尔虞我诈、平静又受到顾客欢迎的舒心日子。

继承父辈的传统民间技艺,塑造千百年老百姓心中的神佛、神獸与民族英雄和廉政清官,许明笙和妻子朱悦选择的这条路注定会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