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本,決定你創業成敗!

有一種成本,決定你創業成敗

一組數據:

經過網絡調查,幾萬人參與的結果顯示,80後和90後從來沒想過創業的人,只有3%。40%的人經常有創業衝動、或者經常在琢磨這件事;30%的人偶爾會想一下;19%的人已經在創業的路上。

從2014年開始,近 6 年來,我國大學生創業率高到 3%,而歐美國家只有 1.6%,超出近一倍。

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 95%。不只是大學生,有職場經驗的也一樣,新公司的平均壽命不足3年。從數據看,我國創業者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率為90%,第二次創業者失敗率仍然在80%以上。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失敗率?原因肯定是千奇百怪的,但是其中有一個共性就是很多創業者不具備成本思維。而這種成本決定你創業的成敗幾率。

那什麼是成本呢?凡事皆有代價,代價就是成本。也就是說不只是你的股本金是成本,所有需要付出的代價才是創業的成本。




除了資金成本,我認為創業者還需要認清以下成本:

1、機會成本:簡單來說,選擇創業就意味著放棄之前的企業積累;如果不創業在企業安心發展,5-10年大多數人都可以成為企業核心人員。如果你服務的企業很優秀,說不定還能拿到原始股,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一部分人出去創業,窮困潦倒,一部分人安心工作,8年後公司上市了......

這就是機會成本,所以有句話在創業圈中流傳,那就是,勸人創業,天打雷劈!




2、沉沒成本:已經花費但是沒有收穫的成本;這個在創業中經常被忽視,很多人花費了3年創業,虧了幾十年是看得見的成本,看不見的是你花了三年時間,最要命的是接下來又換行業了,積累的經驗也作廢了。

創業者一定要關注自己的沉沒成本,總是付出沒有收穫,必然引起內心的恐慌、不自信,家人的不認可等。這些都是成本。



3、邊際成本:平均成本隨人數增加而降低;比如電視臺一千萬的廣告費,是固定的,如果有100萬看,每人的成本是10塊,如果有一億人看到,每人的成本只有1毛;這就是邊際成本。

在創業中我們一定要選擇邊際成本低的行業,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做有積累的行業,千萬不可做的是,沒有回頭客的生意。



4、時間成本: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是時間成本,你創業了就無法兼職做其他,你選擇創業也意味著沒辦法照顧家庭,這都是成本。

降低時間成本的核心是,你的時間是一次出售,還是多次出售,比如你開會,給3個人開一天,還是在線同樣時間給3000人開一天,還可以記錄下來,反覆觀看。

創業的時間成本除了計算花了多少時間,還要想辦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時間重複次數,學會使用工具。



5、競爭成本:任何的競爭都有成本,有的時候是人,有的時候是促銷但是往往直接代表競爭的是定價,當你產品的定價確定後,你的競爭對手就確定了,競爭策略也一定程度被確定了。

清晰的產品定價,優先考慮的競爭成本,被很多創業者忽視。



6、複製成本:模式或者客戶或者管理是否可以有效地標本化,規模化,被複制。

我發現很多行業是做不大的,比如我做的諮詢公司,因為我很難複製出下一個我,自然就很難擴大規模。

而有些行業缺乏複製就沒有未來了,所以務必要研究公司的複製可行性,從模式、管理、人才等多個維度為複製做準備,大量複製既可以降低依賴性,還可以擴大規模。



除此之外,創業本身就有成本,你的時間、精力、心態都是成本;更不要說金錢、他人對你的信任等成本了。

成本思維不僅是要學會算賬,更要學會節省,控制成本。

創業者請思考:你公司有哪些浪費資本的行為?如果下降10%會怎麼樣?

我在創業,持續為你分享體會!


有一種成本,決定你創業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