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規劃應該是怎樣的?

呆桃小糊豆


我從自己的真實經歷來說一說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規劃

一、職業規劃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建議五年一個規劃;

二、職業規劃要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家庭條件,城市等結合考慮,比如目前疫情嚴重,更多的人意識到一份穩定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自己要慎重考慮!

三、剛開始要看待遇,更要看自己能學到什麼,比如律師,剛開始工資很低,但熬上幾年後,都會好的!最主要的是看自己能夠學到什麼東西,不要只看眼下!

四、本科學習的專業不代表你一定要從事與專業有關的工作,我學的稅務,但我對法律感興趣,我就自學了法律,然後考到了法院。自己的學習能力起很大的作用,你如果不喜歡目前的專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為自己多準備一個選擇!

我覺得,畢業的前五年是職業選擇期,應該更多的看到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匹配度,慢慢積累經驗,一定會好的,加油(ง •̀_•́)ง!


曉武學法


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說實話這個專業也沒有學到什麼東西,就會安裝一個軟件。我當時選擇這個專業覺得找工作比較容易,其實最後想錯了!我是農村出身,上大學之前就沒有碰過電腦,可以說選擇這個專業是零基礎。所以大學學這個專業難度可想而知!

畢業後根本就找不到跟電腦技術有關的工作,最後去了一家圖書公司做銷售,先是負責河北的兩三個地方。後來慢慢有了銷售業績(這個過程比較難熬,快兩年才出成績),最後負責一個省的銷售!

就這樣大概工作了快6年,然後辭職自己創業了!我選擇的行業仍然是教育圖書領域,所以會適應很快,兩年就搞盈利了,現在團隊有30多人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一個人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面,少一樣都不行。

第一個就是目標。就是你想做一件什麼事情。我選擇做高考報考和生涯規劃,主要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價值非常大,很多家長都很關注這一塊,而且門檻也不高,只要你真心為考生,很容易獲得家長的認可!

第二個方面就是堅持。選擇了目標後,不是說輕易就沒成功了。再者說很容易成功的事情,不一定就輪到你做,很多人早就擠破腦袋去做了。就像找工作一樣,如果是一個不錯的崗位,早就被名校畢業生盯上了,根本輪不上普通院校畢業生。我當時做這個項目時,第一年還賠錢。我女朋友(現在是老婆)就說別幹了,找工作踏踏實實上班吧。我就很執著的說,再給我一年,不成功就死心不創業了!那時我有個合作伙伴離開北京也回老家了,基本上就我一個人抗下來的!

第三個就是要人脈。這個人脈不一定是很厲害的人。我選擇上班時跟的老闆算是我的行業領路人,是他帶我進入了教育圖書行業,是他手把手帶我做業務,所以我是非常感激他!後來創業時,我的弟弟,弟弟的女朋友,以及他女朋友的同學加入進來了,慢慢團隊就形成了,公司也有了利潤!

第四個就是技能。我在做這個項目時,對於填報志願可以說也是零基礎,比如什麼是平行志願?它的風險是什麼?什麼是生涯規劃?高中生怎麼樣做生涯規劃等,都不瞭解。於是我就買相關的書籍,參加相關的培訓班等,最後慢慢入行,慢慢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編寫的圖書也越來越簡單,考生、家長和老師也都非常喜歡,業務也越來越順暢!現在想想,大學裡學的根本不是知識,而是如何學習知識的能力,怎樣處理問題,怎樣解決問題。比如做圖書有個排版軟件是indesign,那真是自己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不會的就去百度找答案。還有我在策劃志願填報系統時,發現即使我學的計算機專業,基本上一點沒用上,又從頭開始學。現在最大的體會是帶著問題去學習,效果真的好,做成後比中彩票還高興呢!

再回到你的問題上來,我覺得“學非所用”非常正常。大學裡學的那些東西,在工作崗位上能用到的不好到10%,大部分技能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學的。這個時候主要看的是誰的學習能力強了。能力強的人成功的也就比較快!

另外我從用人角度來說一下,我們公司在招人時,首先不是看他的能力多麼強,而是看他的人品正不正,價值觀與公司是不是一致。可能我們公司從事的工作門檻不是很高,所以我都是先看這個人做事踏不踏實?做過的工作最常堅持了多長時間等,然後才看他的能力是不是能勝任!

所以,題主不要感覺壓力很大,先定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行業,然後在這個行業裡去找目標企業,多瞭解一下他們的需求,然後再去應聘!這時,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先不要計較薪水的高低(2003年我畢業時的工資一個月才300,我同學都是3000左右),你要看一個企業在行業裡是什麼位置,公司領導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說跟對公司的領導人,就像大學裡跟對一個導師一樣,他能讓你快速成長起來!

未來都是未知數,但是做人的底線不能突破!這也決定你是否能得到貴人的幫助,將來能走多遠的保證!

好了,不多說了!你要是對我從事的行業,對我們公司感興趣,可關注我!


丁主編說報考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選擇職業是人生大事,因為職業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選擇職業就是選擇將來的自己。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有5點建議:

1.擇己所愛:從事一項你所喜歡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生涯也會從此變得妙趣橫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之母。調查表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務必注意: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擇己所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

2. 擇己之長:任何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能力條件。而一個人一生中不能將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須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擇己所長,從而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比較優勢原理充分分析別人與自己,儘量選擇衝突較少的優勢行業。

3.擇世所需:社會的需求不斷演化著,舊的需求不斷消失,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新的職業也不斷產生。所以在設計你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一定要分析社會需求,擇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長遠,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行業或者職業發展方向,再做出選擇。不僅僅是有社會需求,並且這個需求要長久。

4.擇己所利:職業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其目的在於追求個人幸福。所以你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預期收益——個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選擇是在由收入、社會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變量組成的函數中找出一個最大值。這就是選擇職業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則。

5.如果暫時沒辦法馬上做整個人生的規劃,那就先做短期規劃和中期規劃:短期規劃是2年以內的規劃,主要是確定近期目標,規劃近期完成的任務。如對專業知識的學習,2年內掌握哪些業務知識等;中期規劃一般為2~5年內的目標與任務,如規劃到不同業務部門做經理,規劃從大型公司部門經理到中小公司總經理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能儘快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一份職業!


人本智業sue


管理60人的團隊,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我是2000年的時候大學畢業,到現在剛好20年了。這20多年來,好好打工了4年,剩下的時間就是在自己創業了。

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話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先就業,不要創業。

不要一畢業,就想著要做創業的事情,創業是一件複雜而且艱辛的事情。什麼時候到了適合創業的節點了?那一定是有了一定的社會的閱歷了,這裡沒有一個絕對值,人脈、資金、經驗,你從這3個方面衡量,具體自己已經具備了哪些方面,而且單一方面的深度如何了,這個具體的深度到達什麼程度適合創業,題主自己考慮把握,對於一些人來說,也許一生不創業,也是一件非常合適的事情。

既然這些點,給不了刻度式的標準,那麼我就從時間上給您一個建議,畢業3年以內,不要考慮創業的事情。

第二:就業的時候,也許碰到的工作,不是大學裡主學的內容,沒關係,先就業。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的軟件開發方面的,我們宿舍是8個人,直到現在,從事軟件開發行業的有1個人。

我後來創業後,也招聘過一些崗位,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其實現在大學裡的教育和社會的對接上,多少還是有點距離的。在學校裡學的知識和社會上的崗位需求,兩者之間很難對接上。就算是畢業以後,希望繼續從事和學校裡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事實是很多人實際工作後,能用到大學裡真正專業知識的1/3就非常不錯了,想要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那是件有難度的事情。

我經常給我團隊人員們說,不怕上學的時候不學習,就怕就業了不學習。在學校裡學到知識,只是面試應聘工作的時候,一塊敲門磚,加入工作以後,學習才剛剛開始。

我看題主說自己不想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那就想好自己希望往哪個方向發展,一定要開始學習瞭解一些相關行業的知識,為自己準備一塊敲門磚即可。

如若我的論述,能引起你的共鳴,請點贊支持,如未盡事宜,請評論區留言,謝謝!


創業不容易


談到職業規劃,尤其在大學畢業生中非常普及,走出象牙塔的焦慮只有在快畢業階段才愈演愈烈,以至很多不敢邁步的人會短暫迷失。做為過來人的我,很樂意提點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沒有也不需要完美的職業規劃

有些人善於做規劃,這點在實際工作中更是司空見慣,好像有了“規劃”就成功一半了,但計劃只是更容易讓我們產生幻覺。比如,我們做了個減肥的規劃,具體到幾點起床、幾點上廁所排毒、幾點運動、幾點吃飯、吃哪些食物、攝入多少卡路里等等,總之事無鉅細。然而,做計劃時我們異常興奮,彷彿自己已經瘦身成功,但事實呢?要麼規劃被束之高閣,要麼執行幾天就各種原因被終止了。再舉個個人的例子,我是學財務的,會學到財務管理中的一章,叫預算。顧名思義就是講如何做預算規劃,學完現金預算學成本預算在到全面預算,學完月度預算,學季度,再到半年度,年度。全學完,我卻在書中最清晰的記住了一點“通常五年以上的預算,失真度很大”,直白理解就是“規劃的越長偏差的越大,沒用!”。非要給規劃找個可愛之處就只是會在我們腦海裡預演一下未來可能出現的部分場景。

什麼才是驅動力

既然紙上談兵的意義不大,那沒了規劃,個人怎麼成長髮展呢?首先,要有一個長期不容易變的夢想。好比企業的願景,儘量大到為社會、人類、宇宙解決問題或承擔責任。其次,為夢想劃定小目標,週期最好別超三年,必須要能落地的,越具體越好。比如我當初畢業時定下四年後拿到中級會計師職稱。五年後拿到註冊會計師,之後改行。(其實我只如期拿到了中級,注會就變成了“完美的規劃”) 最後,每半年修正你的小目標,並關注環境是否有新變化,使其始終可以落地。

從來沒有學什麼就要做什麼的說法

大學時的專業只是提供你一個學歷而已,更多高考時的專業應該是爸媽喜歡的,而不是我們喜歡的,所以,大學裡有人輔修第二專業,也有人轉專業,還有人通過考研調整專業。不過本專業至少可能讓你在茫然時有個候補方案。例如我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銷售,一年後才做回了會計,迴歸專業確實是對未來迷茫時的無奈之舉。其實,你留心一下大多名人成名的領域大多不是本專業。例如馬雲、樊登等。即喜歡本專業,又從事本專業,又幹出成就,這樣的人也確實少了很多跨專業的煩惱。所以說,專業如果不能為找工作加分,就別受它限制。

扯掉華麗工作的遮羞布

畢業生擇業,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也許會影響你一生對職場的認知。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良禽擇木而棲”。新人好不容易逃開“專業”的桎梏,卻又要面對職場包裝的色誘。500強也好,中小微企業也罷,各類校招、社招提供的信息都開了美顏濾鏡。真實的一面甚至醜陋的一面,才是值得我們躲開的坑。那麼,怎麼能躲開呢?第一、實習。不必多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二、職業技能培訓班。這裡有著不失進取的優秀人員會提供較為直接的真實信息。第三、進職場論壇。如頭條職場領域。第四、看招聘網站。比如某公司某崗位是否頻繁在招聘。還有個好處是多比較幾個不同公司同一崗位的“職位描述”,方便為面試集聚談資。第五、交些職場內的正經朋友。比如我,我通常還算樂於助人,關鍵是我說實話。

以上為個人看法,想了解更多,可留言也可關注“精益成長,陪你成長”。謝謝您能夠耐心看完。


精益成長


你所說的有多少人畢業於自己喜歡的專業,在我看來,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無所謂,因為我們今後從事的工作大多與專業無關,但除開師範生,很多師範生是從事與專業有關的工作。

很多人高考完填志願選專業的時候,根本就不懂什麼專業好,什麼專業是自己喜歡的,等到上大學後,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很少有人轉專業,大部分都是將就的,因此,我想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根本不喜歡自己的專業。

我發現,不管是畢業好幾年的還是剛畢業的,大多數都是從事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所以不要糾結自己的專業,而是要想辦法學到更多其他的知識和技能。

就拿我來說吧!當時選專業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以後要幹什麼,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專業,導致上大學後對專業不熱愛,專業成績就不是很好,但是我可以學習其他的啊,大學鍛鍊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又不是像高中一樣,只要成績,所以多學習其他的,不要糾結於自己的專業。

以上是我的淺見,僅供參考,加油哦😊。


平凡的小蜜蜂


你的問題是: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規劃應該是怎樣的?

【職場大哥】個人觀點:

職業規劃怎麼搞?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按照以下方法步驟進行:

  1. 自我分析性格。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善於言談,人際關係能力強,喜歡在公眾面前發表自己的言論;有的人則性格內向,忠厚老實,喜歡獨立地去思考問題;有的人對事情執著,遇到挫折不氣餒;有的人則脆弱,容易被失敗擊垮;有的人喜歡挑戰性的工作,壓力越大斗志越旺盛;有的人則喜歡安定平穩的生活,不能忍受過大的壓力……任何事情都具有雙面性,有好就有壞。熱情、善談的反面就造成穩重不足;忠厚脾氣好,容易變成沒有主見……先要分析自己的性格,看看自己到底具備上述性格中的哪些方面,看看自己性格中的長處、短處,如果是熱情、善談、喜歡有挑戰的人,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做營銷、公關等工作;如果自己內向、認真,可能適合做財會工作。準確分析自己的性格,一方面便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另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注意克服性格的不足。

2. 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知識、技能。有的人喜文,有的人喜理;有的人動手能力強,有的人操作能力弱;有的人思想跳躍跨度大,有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強……分析自己學習過和掌握的知識技能,羅列出哪些是自己精通的,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自己的弱項。然後再分析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勝任崗位要求需要具備哪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確認自己和崗位相吻合的條件,以及不足之處,如果崗位要求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而自己這方面欠缺,就可以通過參加學習班或找人傳授相關知識,來提高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只有做到上述這些方面,才能讓自己在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3. 分析自己掌握的或能夠調配的資源。

這裡的資源不但包括金錢,還包括自己在社會上的人脈。俗話說的好"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也就是說要儘可能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如果要開辦公司,就要有一定的資金,最少要保證10個月沒有利潤還能維持公司的運營。同樣的道理,如果從事一項工作,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擅長的,如果碰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就要想自己能夠調動的資源,自己的同學、朋友、親戚中,有誰擅長此類事情或從事過相關行業,自己就可以去取經,直接掌握問題的關鍵點,避免工作中走彎路。

4. 確認自己的發展目標。

職場大哥有一位EMBA的同學,該同學畢業10年多換了至少6次工作,涉及了不同的行業,每份工作都沒有超過1年,已經30多歲了,還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還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職場大哥認為這個同學就屬於那種糊里糊塗生活的人,沒有認真分析過自己,沒有做好個人的發展規劃。

職場大哥並不反對跳槽,但是跳槽一定是有目的、有選擇的跳,最好先採用上述方法,確認了個人的發展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有目的、有選擇的跳,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的接近或實現目標。如果沒有確認自己的目標,盲目的跳槽,特別是頻繁換行業的跳槽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當今社會,工作經驗和行業優勢已經成為獲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所以確認個人的發展目標尤為重要。

5. 堅持不懈走下去。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有了很長時間的積累,一定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才能成功。所以,認準了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要放棄,同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總體來講,大學畢業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上述5步驟進行職業規劃,你將收到不一樣的職場人生。這當然需要運用到一些分析技巧,如SWOT分析工具等,對自己、社會、行業、專業等進行系統分析,這樣得出的結論更趨於合理,更有利於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


喜歡本文觀點的朋友請多關注@職場大哥:多家主板上市公司高管,投資人;專注投資創業、企業管理諮詢、企業IPO、分享企業管理知識和職場經驗等。


職場大哥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結構,結合社會環境與市場環境,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以及要達到的職業目標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所以,大學期間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階段,對大學生個人的未來職業走向和職業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職業規劃的訓練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隨眾行、被動性,規劃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對自己的目標有一個瞭解。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你:

1. 認清自我,準確定位自己的價值,如果不瞭解可以在網上或微信上找一些職業測評小軟件測試一下

2. 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對比。

3. 樹立一個目標和夢想目標。

4. 客觀的瞭解自己,瞭解別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有什麼差距。

5. 對自己想要的職位進行自身定位,分析自己是否適合

6. 分析、判斷自己最適合的工作。

7. 探索自己的潛力併發掘,增強自己的優點,提高市場競爭力。

大學生自己的職業規劃意義重大,不僅是這7點,還有很多潛在的點。未來的你想要超越別人、快人一步,做這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


徐文華獵頭


澄清問題

1. 他人的經驗對自己選擇的意義。其他人是否喜歡自己的專業,以及畢業後大家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對你的影響是什麼呢?你是希望從中找到可借鑑的經驗,還是為自己選擇找到支持的基礎呢?是否大多數人做的選擇就是你的選擇?還是你依然有自己的主張和立場?

2. 澄清專業和行業的關係。專業≠行業,有的專業是可以跨行業的,你的專業是技術類的嗎?即使是,是否有多個行業應用,是所有的相關行業都不喜歡,還是僅僅不喜歡自己的學過的專業內容?

3. 你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即將畢業,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你是否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這些興趣和特長,對你的職業發展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哪裡?說近一點,在就業中是否可以形成你獨特競爭力?


你可能的選擇

1. 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探尋其他感興趣的領域。嘗試以專業內容為基礎,選擇與專業內容相關的工作。舉個例子,比如撒貝寧是學法律的,但他沒有選擇做律師,而是從法制節目主持人做起,後來成為了綜合型的主持人。

2. 選擇自己喜歡的,併為之努力。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很幸福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能保持熱情和堅定的信念。但是,任何一份工作要取得期望的成績,都需要付出努力。除了專業知識和內容,綜合能力、素養是更為關鍵的。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能力、鍛鍊素質,形成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我有個學生2年換了四五份工作,每一次他換之前他都以為自己喜歡,但是遇到一點問題就放棄了。這不是喜好的問題,是能力和態度的問題。

現在可以做的

1. 做一次職業興趣測試(比如霍蘭德興趣測試)。瞭解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的關係,找到專業和未來發展的結合點。

2. 做一回職業規劃諮詢。和資深的就業指導老師或職業規劃師溝通,從專業的眼光看看你的卡點是什麼?

3. 做一些職業探索工作。多瞭解感興趣的行業發展趨勢,職業崗位需求等。比如看看行業分析報告、人才需求報告,更直接的可以做一些職業人物訪談,深度瞭解想要從事的行業和職業情況。

4. 做好就業準備。以上都清晰了,從目標出發,針對性的瞭解目標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分析職業崗位要求,積累自己在知識、能力方面的素材,撰寫有吸引力的簡歷。

對於年輕人來說,專業知識只是一部分,職場對於能力的要求才是最關鍵的。希望你在自己喜歡、擅長的領域不斷成長。


奇遇生涯


以下是我前段時間發的一系列文章中,關於大學生職場規劃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給大家帶來的職場規劃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講:

首先認知自我,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到過“核心競爭力”這個詞,之所以重複提及,就是因為這個詞實在是太重要了。要想給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規劃,就要明白自己的優勢是什麼,自己的不足是什麼。

例如自己情商和智商都高,那麼就要快速的給自己定位高層管理和創業。如果比較笨,可以通過努力來補救,如果比較耿直,那麼可以走真誠路線。對於自己的不足,也要及時止損和定期修正,至少讓短板不會成為影響未來的關鍵因素。

第二要明確出自己的夢想,也就是自己的目標和喜好。

喜好是我們前進巨大的動力,世界上那些成功人士,無論是音樂家還是書法家,無論是農業還是服務業,無論是男士還是女士,大多都是因為有興趣而在興趣範圍內成功。

當然,我們也要明確設定目標,設定一箇中長期目標,拆分成一年、三年、五年等,讓自己能夠及時監督自己的前行,讓自己奔著目標策馬奔騰,永不停歇。

第三要去了解社會環境和未來經濟走勢。

現在新興行業太快,很多產業或者是產品都是曇花一現,很快消沉在經濟社會中。比如80後的最愛的MP3/MP4,再比如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再比如新媒體短視頻短短几年就火遍了整個社會。所以選擇、定位行業很重要。

如果你選擇一個傳統行業,那麼可能穩定一點,但你要能從中發現新的機遇。如果你選擇新興產業,那麼你要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塑性,這樣不會被快速變幻的社會形態所淘汰。所以說,社會環境和經濟走勢會對你的選擇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四要明確自己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通常我們做好了規劃,都會很開心的去沿著規劃走下去,但為什麼成功者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能夠正確的預判規劃的艱難程度。

比如未來10年我要先賺一個億,我也做好了每天準備賺多少,準備好了成本、投資、利潤增值等等。但10年後我真的能實現嗎?很難的,因為我可能不知曉為了這1個億要付出多少努力,心酸,不知要歷經多少失敗和起伏。縱然你做了足夠的準備,你也會發現原來困難遠比你預想的要多的多。

最後,我們要適時的去調整自己的進度和及時反省。

規劃好了以後,就是執行,執行的過程中我們要經常性的進行復盤。看一下我們在過去的一個季度或者一個月,有沒有按照規劃前行,有沒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有沒有超過預期。如果不足就要想法設法的在下一個階段補上,如果超越了就要把下一階段的目標往前移。

當然,規劃好以後,我希望大家能夠堅定不移的相信我們肯定能實現我們的目標,並且是一定要實現目標。不要給自己留後路,不要給自己找藉口,給自己點壓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職場的路上,所有崗位最終都是殊途同歸,重點都是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不在區分你是客服還是銷售,你是技術還是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