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爸爸”稱呼祕史揭祕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從光緒四歲被接進宮,到他長大成人,一直到十八歲那年大婚及至親政,在這漫長的十多年歲月裡,慈禧在光緒身上也花費和傾注了不少精力。

如果說,慈禧最初選擇光緒繼帝位時,還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與她這位小外甥之間還沒有什麼真正的感情的話,那麼此後在宮內朝夕相處的十幾年裡,這種情況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慈禧太后在後來曾有一段很有人情味的回憶,敘說光緒幼年的時候,兩人之間的親子之情。一本名叫《四種紀略》的書,對此做了記載:

皇帝(指光緒帝)本是我的親侄子,入承大統。如果從孃舅家的角度講,他又是我親妹妹的兒子。

我為什麼不愛憐他呢?

皇帝抱入宮時,才只有四歲。

身體不結實,肚臍間經常流溼不幹。

我每天親子給他洗滌擦拭。

晚上常與我睡在一張床榻上。

四季變暖變化無常,我注意為他加減衣服,調節飲食。

皇帝幼年住在王府的時候,就非常害怕較大的聲響。

所以在宮中,我就常常陪伴他,哄著他玩。

我每天都在方紙上,寫上文字,教皇帝認讀。

為他講授、朗誦四書和詩經。

我愛憐他況且唯恐不夠,哪裡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慈禧在上述這段話裡,流露出對光緒兒時情景的懷念。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可以想見,在親子同治去世以後,慈禧在個人感情方面,是相當孤獨寂寞的。

慈禧雖然位至極崇,但整天忙於上朝,處理政務。

閒暇時,四周又都盡是些阿諛奉承、虛情假意的人。

這個時候,有天真活潑的小外甥在身邊,稚童給她以人間天倫之樂,慈禧則給小光緒以細心備至的照料。老少之間進行著感情交流。

對於整日在政治漩渦中角鬥,不缺權力與金錢,而少人間真情的慈禧太后來講,這段寧靜而充滿天真無邪的時光,確實太珍貴了。

從慈禧太后上面的那段回憶中不難看出,其字裡行間還充滿著她為自己的辯白。

在當時及至後世,人們大都過多地注意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她的極強的權力慾望,以及她陰險狡詐的為人,將她政治化。

而忽略了慈禧作為一個人,特別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的女人的一面。忽視了她那哪怕是已經很少的情感。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倒是一位名叫德齡的外國女人,注意到了這一點。

德齡曾親身體驗過清朝內宮裡的生活,朝夕侍奉慈禧太后兩年,被慈禧封為“女官”。

她有一本聞名中外的著作:《瀛臺泣血記》,專門記述了這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德齡在書中,對慈禧執意推舉光緒繼承皇位一事,有一段非常獨特的評論,談了自己的看法,也算探尋了慈禧太后的情感世界。她寫到:

“又有不少人以為,太后這次的悍然破壞清朝歷代慣習,不將應嗣的人繼嗣皇位,反使和同治並輩的人,出而取代,實在是隻為了要滿足她自己的野心。

她恐怕已經長成的溥倫,不肯再俯首聽命於她,致使一切的政權,她都不復再能干預。

又說太后恐怕嗣立了溥倫,她自己將退為太皇太后,而讓同治皇后奪了權去,所以她不肯使比同治晚輩的人嗣位。

這個說法,都是絕對不準確的。

她這一次的所以要不顧一切、依著她自己的主張去選立嗣君的緣故,是隻有一般能夠懂得真正的母愛,而且又無絲毫成見的讀歷史的人,才能體會得到的。

總括起來,只有一句話,就是她鍾愛同治的心,過於深切了。

她惟一的目的,是要希望同治那一代,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猶如她自己沒有死去一樣。

換句話說,就是她希望從另一個和同治平輩的人身上,尋求他兒子的印象,使她可以聊以自慰。”

德齡進入清宮體驗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尋解外界認為很神秘同時又以為很可怕的慈禧太后。

因此,她在宮中,儘量接近慈禧,觀察她的活動,瞭解她的習慣,研究她的思想。

其結果,得出了與世人相反的結論。

她用女人所特有的,不同於男人的敏感,用女人的感受和感情,去看待慈禧太后,分析慈禧太后所做的每一件事。

這種觀察事物的視角,及其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屬於男人世界的中國封建社會,是極為罕見的。由此也就顯得更加可貴。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德齡找到了別人沒有發現,也很難發現的東西。

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慈禧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光緒當成了自己的親子。

當小光緒一入宮,慈禧就讓他叫自己為“親爸爸”。

“親爸爸”這一稱呼,具有雙層含義。

它既反映了稱呼者與被稱呼者之間的至親關係,同時又體現被稱呼者對稱呼者的威嚴。

因為“爸爸”一詞是對男性雙親的稱謂。

父親在子女眼裡,一般總是具有非常威嚴的形象。

光緒一直到長大成人,也始終稱慈禧為“親爸爸”。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事實上,連光緒的名字,也是由慈禧太后給起的。

光緒出生的那一年,奕譞在朝上向垂簾聽政的慈禧啟奏醇王府內喜得貴子,慈禧太后當即賜名,提筆在紙上書寫一“湉”字。

這位姨母,還賜給尚未見過面的外甥一把鑲嵌著許多珠寶的小金鎖。

“湉”字及金鎖,都是吉祥的象徵。意思是祝小載湉健康長壽。

慈禧太后不僅僅是在閒暇的時候,照料一下小光緒的生活起居,她更重視光緒的培養與成長。

光緒住進宮中十幾天後,兩宮太后就向內務府發出懿旨,要求在小皇帝周圍應差的所有太監,都必須是老成持重的人,那些年輕不守規矩的太監,一律不準接近光緒。

這種安排是很有道理的。

新皇帝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需要人來照顧。

身邊的大小太監,終日形影不離。

因此,太監們的品行,對於小皇帝的成長,將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為了給光緒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防止受社會上的積習惡俗侵染,太后決定對內務府進行整頓。


“親爸爸”稱呼秘史揭秘

內務府是清朝所特有的專門管理宮內事務和監管太監的衙門,也就是專門管理皇帝家務的機構。

它的最高長官是總管大臣。

因此內務府是否清廉,工作是否有效率,對於皇宮內生活秩序以及風氣的好壞,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這時,正巧有人上書彈劾內務府總管大臣貴寶和文錫兩人。

指摘文錫貪汙內廷經費,中飽私囊;貴寶徇私包庇有罪官員。

慈禧當即下令,將兩人一同革職,內廷此時為之震驚。

由此,進而對宮內太監加強管束。

在宮內重申清朝家法,森嚴綱紀,不準太監互相勾串,更不準與內務府官員結交。

若再發現有違反內廷法紀、溝通作弊者,將照例嚴懲不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