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公元220年,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帝位,曹丕即帝位,為魏文帝。

由於爭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命他七步成詩。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七步詩》就這樣應運而生!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七步詩》以比喻的手法,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由於曹操早期在確定接班人問題上猶豫不決,因此,曹丕和曹植兄弟間一直互相爭鬥不已。探索歷史,我們發現了:曹操在確定接班人這個問題上也充滿了無奈。

曹操,一共有十四個老婆,二十五個兒子。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曹操的長子曹昂雖然是小老婆所生,但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長子。公元197年,曹操因與張繡的嬸孃有染,引發了張繡的憤怒,於是投降的張繡又叛變了,為了保護曹操,曹昂和滇衛死在萬城,曹昂的嫡母丁氏因為這個事情徹底的和曹操決裂。

曹昂死後,曹操本是重點培養環夫人之子曹衝的,曹衝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並有確立曹衝為繼承人的意思。但公元208年,曹操原本重點培養的接班人——年僅十三歲的曹衝病逝。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丁氏和曹操決裂後,卞夫人取代了丁夫人,成了曹操的正妻。

卞夫人有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曹丕這時候就成了嫡長子。從曹昂死後,曹操重點培養曹衝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出:曹操選擇繼承人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立嫡立長制度,而是選擇立賢。

雖然曹操傳沒有按照傳統的立嫡立長制度,那為何最後曹操還是不立曹植,而立嫡長子曹丕為繼承人呢?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據史料記載,曹操曾打算將王位傳給曹植。曹操有一個著名的篇章《介子志》,是專門為曹植寫的:“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

一句簡短的話,卻道出了一個老父親的聲音:讓曹植以自己為榜樣,好好的努力,把曹植和自己做比較,很明顯他想立賢不立長,想把曹植確立為繼承人。

但曹丕不甘心啊,曹丕也不可能放棄,於是以曹丕和曹植為核心的兩個利益集團開始爭鬥,形成了兩個對立的利益集團,那麼最後曹丕為什麼會獲得勝利呢?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第一,曹丕自己的實力是優秀的。眾所周知,曹植很有才華,但曹丕也一樣有才華。曹丕與曹操、曹植並稱“建安三曹”,在詩歌、賦、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五言詩方面曹丕更加擅長。此外,曹丕不僅擅長文學,而且擅長武藝。在《典論·自敘》中記載:“餘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餘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

第二,曹丕較早地參加了軍事和政治活動,鍛鍊了自己的能力,積累了經驗。雖然曹丕還沒有被確立繼承人的身份,但每次曹操出征,都是讓曹丕留守大本營。曹丕因此而深諳政治真理,廣結勢力‘’

第三,曹丕尊重士大夫階層。當時,曹操賬下的荀彧荀攸叔侄兩個是士大夫的領袖。荀攸生病的時候,曹丕“世子問疾,獨拜床下”。對於邴原、張範等名儒,曹丕“執子孫禮”。曹丕這些尊重士大夫的舉動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大力支持。他們認為曹丕當仁不讓的嫡長子,也是不二的接班人。因此當曹操打算立曹植為接班人時,遭到了士大夫階層的一致堅決反對。

第四,曹丕招攬文學雅士。一方面曹丕很喜歡文學,另一方面曹丕用這些文人來為自己創造輿論優勢。而這些人也看中了曹丕嫡長子的身份,紛紛投靠。而在這些投靠的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謀士吳植,吳植是曹丕成功的關鍵。

曹操要出征的時候,朝臣們都來送行,曹植髮表了一篇讚美曹操功德的華麗文章,而曹丕則相形見絀,此時謀士吳植附耳低聲對曹丕說:“你跟魏王道別的時候,什麼也別說,只管哭泣就可以了。”曹丕聽了吳植的話,一句話都沒說,但哭得十分的傷心。曹操和他的左右都被曹丕打動了,所以他們都認為曹植不如曹丕誠實孝順。

第五:曹丕取得了曹操後宮的支持。有鑑於枕頭風的厲害,所以曹丕積極討好曹操的後宮,送珠寶、送美玉,最後取得了曹操後宮的支持。

為了爭奪曹操繼承人的位置,曹丕自身實力本來就優秀,又網羅到了各種人才,從士大夫到文人再到後宮,全部都支持他,在這樣的形勢下,想不成功都難啊。

相反,曹植個人各方面能力雖然高,但在這些方面卻與曹丕相去甚遠。曹植恃才傲物,憑藉自己的才華,對當時的文人集團相互間處的不是很愉快。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而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無奈


曹操是一個不受傳統束縛的人,早期的曹操對傳統文人並不感冒,但在爭天下的過程中,曹操與士族階層相互利用、妥協,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曹魏集團,但現在的曹魏集團都支持曹丕,曹操也想改變這種局面,然而,經過激烈的鬥爭,曹操發現士族階層的力量太強大了。

如果曹操立曹植為他的接班人,勢必會導致一場更加激烈和殘酷的政治鬥爭。而以曹植的能力,難以應付全局,而現有的曹魏集團很可能被全部摧毀。

於是曹操只好讓步,理智戰勝了情感,但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最終確立曹丕成為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