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危機頻發,如何有效救市引行業深思

國家統計局3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至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115億元,同比下降16.3%。其中,住宅投資下降16.0%。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09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9.3%;土地成交價款440億元,下降36.2%。


與此同時,1至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9.2%,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48.4%,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46.0%。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知,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衝擊,房地產行業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投資、銷售、拿地等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地產危機頻發,如何有效救市引行業深思


樓市成交的大幅度下滑,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潛在風險,首當其衝的就是銷售回款的不及時將導致行業財務風險劇增;其次,房地產開發投資大幅下滑可能造成後續供需失衡。受銷售低迷影響,2月份全國土地市場供應和成交量雙雙環比下降。


再次,房地產市場還面臨疫情中斷返鄉置業,三四線城市市場風險加劇的挑戰,此外,疫情還造成部分已出讓土地延期交付,部分房地產項目不能按期開工、竣工。開發建設停滯導致的項目面臨延期交付等風險也值得高度警惕。


總的來說,房地產市場當前面臨的短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正視並防範化解這些潛在風險用以救市。


發揮房地產業穩經濟作用


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行業的穩定對整個經濟運行大局影響重大。當前,要在堅持“房住不炒”的總體基調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下,客觀分析新時期房地產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刺激手段的前提下,精準發揮其穩經濟的作用。


地產危機頻發,如何有效救市引行業深思


從關聯行業來看,房地產業產業鏈條長、關聯行業多。如果考慮房地產投資消費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對於穩投資、穩經濟的“穩壓器”作用就會更明顯。


從城鎮化大趨勢來看,房地產業依然有發展空間。城鎮化的進程深入,伴隨人口的流動,帶動住房需求的產生,將帶來房地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從消費者需求演變來看,在改善需求、服務需求等帶動下,未來房地產市場仍有潛在空間。


合理構建長效調控機制


經濟穩定發展與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二者是統一的、一致的。中央各次重大會議都重申了“房住不炒”的調控主基調,“保持定力,穩字當頭”的調控指向也十分鮮明。


國家統計局3月16日指出,“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


地產危機頻發,如何有效救市引行業深思


毋庸置疑,“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因為此次疫情而改變。發揮房地產對於穩定經濟的作用,絕不是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手段。


應當明確,當前給予房地產行業合理的必要的支持,本質上是從穩定中國經濟的角度出發,基於“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調控目標的考慮,在特殊時期對房地產行業進行的紓困性質的舉措。


長遠看來,關鍵還是要落實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要堅持“穩”字當頭,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建立和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市場監管等房地產調控體制機制,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